利用中高度重复序列对栽培稻与几个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利用中高度重复序列对栽培稻与几个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1.以栽培稻总DNA为探针对栽培稻(AA)自身,斑点野生稻(BB)以及药用野生稻(CC)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并以斑点野生稻总DNA为探针对自身和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以此研究A、B、C三个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B、C基因组之间的都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其中AA与CC之间的信号最强,BB基因组与AA基因组次之,BB基因组与CC基因组的信号最弱。说明A、B、C三个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A与C最近,B与C最远。2.用栽培稻,斑点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的基因组C0t-1DNA分别对自身和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在同源染色体上呈现相似的C0t-1DNA杂交带型,并对其染色体进行了同源性聚类。A、B、C三个基因组C0t-1DNA在药用野生稻上的杂交信号强度表明A和C的同源性较B和C更高,三个基因组的C0t-1DNA在药用野生稻上的带型也显示出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的带型更为保守,说明AA基因组与CC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BB与CC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比较三个基因组的C0t-1DNA带型还发现,端粒区的C0t-1DNA带型保守,而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和异染色质染色体臂上重复序列进化速度较快。同时,根据染色体形态及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带型对药用野生稻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3.以斑点野生稻(BB)总DNA做探针,未标记的药用野生稻(CC)总DNA封阻,通过16:1的封阻比例对非洲野生稻(BBCC)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利用BB基因组的C0t-1DNA与非洲野生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封阻后,仅着丝粒有信号,说明在同源性较高的物种中,着丝粒序列都发生了变化。4通过二倍体种BB的gDNA和C0t-1DNA作探针对斑点野生稻和非洲栽培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比较了重复序列含量分布以及核型的变化。证明非洲野生稻中的BB染色体组和CC染色体组的大小关系有悖于两者自然状态的二倍体组型的大小关系,据此推测植物在形成四倍体以后,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的进化赋予多倍体基因组新的细胞遗传学特性,使之在核型特征等具有新的特点。通过BB C0t-1DNA在斑点野生稻和在非洲野生稻BB基因组上的带型比较表明,非洲栽培稻在二倍化后的BB和CC基因组可能发生了相互渗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稻属植物的分类
  • 1.2 稻属染色体组型及亲缘关系
  • 1.2.1 稻属染色体组型
  • 1.2.2 稻属种间亲缘关系
  • 1.3 重复序列
  • 1.3.1 串联重复序列
  • 1.3.2 分散重复序列
  • 1.3.3 重复序列在遗传关系上的研究
  • 1.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4.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 1.4.2 FISH 在植物中的应用
  • 1.5 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
  • 1.5.1 染色体重排与染色体二倍化
  • 1.5.2 基因组入侵与基因组殖民化
  • 1.5.3 核质相互作用
  • 1.6 我们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植物总DNA 的提取
  • 0t-1 DNA 的制备'>2.3.2 C0t-1 DNA 的制备
  • 2.3.3 探针的标记、纯化和标记效果的检测
  • 2.3.4 染色体原位杂交及信号检测
  • 0t-1DNA 的荧光原位杂交以及核型分析'>第三章 栽培稻、斑点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C0t-1DNA 的荧光原位杂交以及核型分析
  • 3.1 GISH 结果分析
  • 0t-1DNA 信号带型分析'>3.2 三种野生稻自身C0t-1DNA 信号带型分析
  • 0t-1DNA 信号带型比较分析'>3.3 三个基因组在药用野生稻上的C0t-1DNA 信号带型比较分析
  • 3.4 药用野生稻核型分析
  • 3.5 讨论
  • 第四章 斑点野生稻与非洲野生稻之间的比较分析
  • 4.1 结果分析
  • 4.2 讨论斑点野生稻与非洲野生稻基因组比较分析
  • 结论
  • 图版及其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完成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国材料基因组战略的进展及我国的对策建议[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0(02)
    • [2].基因组编辑农业动物及其管理的共识[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9)
    • [3].基因组挖掘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7(02)
    • [4].基因组的退化[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7(05)
    • [5].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中的发展趋势[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11)
    • [6].滩羊毛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01)
    • [7].大量提取羊草基因组方法的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6)
    • [8].基因组“暗物质”摭谈[J]. 生物学教学 2020(04)
    • [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J]. 遗传 2017(03)
    • [10].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及国内外发展态势分析[J]. 生物产业技术 2016(04)
    • [11].基因组“暗物质”作用正逐渐被揭示[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3(06)
    • [12].转录组测序揭示翼盖蕨(Didymochlaena trancatula)的全基因组复制历史[J]. 生物多样性 2019(11)
    • [13].基因组选择在猪杂交育种中的应用[J]. 遗传 2020(02)
    • [14].柚子基因组比较分析以及祖先染色体重构[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5].四种提取方法提取玉米基因组的比较[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2)
    • [16].基因组选择一步法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6(09)
    • [17].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3)
    • [18].尾分析法在不同规模群体中开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7(07)
    • [19].多元自动化基因组工程[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6)
    • [20].基因组医学:过去、现在和将来[J]. 世界科学 2011(06)
    • [21].基因组改组技术及其在工业微生物改良中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07)
    • [22].糖皮质激素的非基因组作用及机制[J]. 当代医学 2010(06)
    • [23].后基因组时代——进展、问题、经验与前景[J]. 生理科学进展 2010(04)
    • [24].基于枯草芽孢杆菌产物应用的基因组精简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 2020(04)
    • [25].高通量计算在大规模人群队列基因组数据解析应用中的挑战[J].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2020(01)
    • [26].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9)
    • [27].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1)
    • [28].基因组3D结构的功能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30)
    • [29].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2)
    • [30].遗传发育所在作物基因组单碱基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J]. 蔬菜 2017(03)

    标签:;  ;  ;  

    利用中高度重复序列对栽培稻与几个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