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褶断带东段早白垩世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燕山褶断带东段早白垩世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论文摘要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块北缘的燕山褶断带,是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以中新生代强烈的板内变形闻名于世。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国内外学者就这一地区中新生代的地质与构造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对燕山地区中生代地层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但是,对燕山褶断带中生代地层时代的划分和构造过程等尚有诸多争论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本文选择对燕山褶断带东段冀北滦平盆地早白垩世地层进行了古地磁学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滦平盆地三道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沉积序列完整、出露完全、化石丰富。通过该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冀北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磁极性序列。利用SHRIMP锆石U-Pb测年方法,获得了滦平盆地大店子组顶部火山凝灰岩的时代为131±6 Ma。综合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高精度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与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及层序地层成果,对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下部的时限进行了初步划分。为冀北及国内相关地层单元的时代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初步认为Aptian/Barremian年龄为120 Ma、Barremian/Hauterivian年龄为125.1 Ma、Hauterivian/Valanginian年龄为130.4 Ma。对比方案Ⅲ中提出大北沟组属于Valanginian早期,大店子组主体上属于Valanginian中晚期,西瓜园组下部则对应Valanginian/Hauterivian界线附近。从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123块样品的古地磁数据分析,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度下通过正倒转检验(B级),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s=5.3°,Is=50.2°,k=36.8,a95=2.1,相应的极位置为λp=79.3°N,φp=272.1°E,dp=1.9°,dm=2.8°。通过与华北地块、华南地块、辽西等的古地磁极对比说明130Ma以来这些地块之间没有明显的纬向上的相对运动,可能已经拼贴为一整体,但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11.6±3.5°的逆时针的旋转运动。古流向的确定是恢复沉积过程和沉积物来源或剥蚀区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滦平盆地三道沟剖面大北沟组、大店子组123块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试,恢复了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的古流向。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发生的古流向变化暗示了早白垩世期间燕山褶断带发生了由于构造运动引起盆地的剥蚀源区的隆升变动。本文还探讨了冀北滦平盆地及邻区白垩纪各块体的旋转运动模式及其运动量。根据燕辽地区最新的地层学研究进展,将本区地层进一步划分为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与晚白垩世三个阶段对该区古地磁数据进行了精细分析。通过与华北-华南地块相应时期的古地磁极对比,说明朝鲜半岛及辽东早白垩世中、晚期相对于稳定的华北-华南地块顺时针旋转约23°,晚白垩世以来没有明显的旋转运动。冀北-辽西地区则出现了小幅度的逆时针旋转运动。以上旋转运动与郯庐断裂的活动和松辽等盆地的扩张具有密切联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学术背景及科学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项目来源及工作内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地层发育和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区域构造背景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古地磁与SHRIMP U-Pb实验与结果
  •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与加工
  • 第二节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 第三节 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分析及其结果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年龄确定
  • 第一节 同位素年龄的确定
  • 第二节 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滦平盆地古地磁结果的构造意义
  • 第一节 磁性构造学意义
  • 第二节 滦平盆地的盆地演化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冀北-辽西及邻区白垩世旋转运动及其动力学意义
  • 第一节 旋转运动的存在与时限
  • 第二节 旋转运动的模式
  • 第三节 块体旋转运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燕山褶断带东段早白垩世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