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Fas/FasL表达干预的研究

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Fas/FasL表达干预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以及助孕3号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模型孕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蜕膜组织Fas/FasL表达干预的影响,深入探讨自然流产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和中药助孕3号方安胎的机理。方法1.临床研究:所有受试病例必须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选取早期自然流产脾肾虚型患者30例做为实验组与正常早孕妇女15例做为对照组,检测正常早孕妇女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百分含量,并比较实验组服用助孕3号方前和服药两周后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百分含量,进一步探讨助孕3号方治疗自然流产脾肾虚型的作用机理。2.实验研究:以羟基脲+米非司酮建立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流产模型。随机将46只雌性受孕SD大鼠分为4组:助孕3号方组、黄体酮组、模型组、正常妊娠组,通过检测这四组孕鼠孕第11天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和蜕膜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探讨助孕3号方治疗自然流产的免疫学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实验组在服用助孕3号方前和对照组比较,CD3+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CD4+/CD8+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8+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含量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β-HCG定量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服用助孕3号方两周后,治疗组30例,其中29例有效,1例妊娠维持超过既往流产天数后再次自然流产,总有效率96.7%。实验组用药后比用药前CD3+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CD8+增高,CD4+、CD4+/CD8+、NK细胞百分含量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β-HCG定量用药后比用药前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实验研究:四组比较,CD3+、CD8+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组CD4+、CD4+/CD8+最高,与其他三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助孕3号组、黄体酮组与造模组比较,CD4+、CD4+/CD8+明显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助孕3号组、黄体酮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CD4+、CD4+/CD8+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蜕膜组织Fas表达的平均染色指数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助孕3号组、黄体酮组与造模组比较Fas表达均明显减低,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助孕3号组、黄体酮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Fas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FasL表达的平均染色指数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助孕3号组、黄体酮组与造模组比较FasL表达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助孕3号组、黄体酮组和正常妊娠组比较,FasL染色强度指数变化不明显,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CD4+含量和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8+含量下降,NK细胞百分数增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失调,外周血NK细胞含量的升高可能是自然流产的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显示,补肾健脾复方助孕3号方可以使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CD8+增高、使CD4+、CD4+/CD8+和NK细胞含量降低。2.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孕鼠与正常早孕大鼠比较,外周血中CD3+、CD8+无明显变化,CD4+、CD4+/CD8+有明显升高,蜕膜组织的Fas表达增高,FasL表达降低,提示早期流产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失调,细胞免疫功能过度,Fas/FasL介导的AICD机制平衡失调,导致妊娠丢失。3.助孕3号方可以降低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孕鼠外周血CD4+、CD4+/CD8+,纠正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失调,还可以增加蜕膜组织FasL表达、降低Fas表达。由此推出,助孕3号方可能通过纠正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失调,恢复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免疫协调作用,并通过增加蜕膜组织FasL表达,降低Fas表达,使受异体抗原刺激增生的Fas阳性T淋巴细胞及时凋亡,Pas/FasL介导的AICD机制恢复平衡协调,从而起到安胎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流产
  • 2. NK细胞与自然流产
  • 2.1 蜕膜 NK细胞与自然流产
  • 2.2 外周血 NK细胞与自然流产
  • 3. 母胎界面Fas/FasL表达与自然流产
  • 4. 自然流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4.1 中医对自然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 中医对自然流产的治疗
  • 4.2.1 辨证论治
  • 4.2.2 专方治疗
  • 4.3 中药防治自然流产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4.4 助孕3号方防治自然流产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脾肾虚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 1. 研究对象来源
  • 2. 研究对象选择
  • 3. 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标准
  • 3.1.1 自然流产诊断标准
  • 3.1.2 正常妊娠诊断标准
  • 3.2 中医脾肾虚型辩证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疗效评定标准
  • 4. 临床资料
  • 4.1 一般资料
  • 4.1.1 年龄
  • 4.1.2 停经时间
  • 4.1.3 已自然流产的次数
  • 5. 研究方法
  • 5.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2 主要试剂
  • 5.3 研究药物
  • 5.4 研究分组
  • 5.5 研究方法
  • 5.6 指标检测步骤
  • 6. 统计学方法
  • 7. 临床观察表格
  • 8. 结果
  • 8.1 总疗效
  • 8.2 实验组和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比较
  • 8.3 实验组用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含量比较
  • 9. 讨论
  • 9.1 肾虚是SA的主要病机
  • 9.2 助孕3号方的方药分析及药理学研究
  • 9.3 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改变探讨自然流产发生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 9.4 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改变探讨助孕3号方防治自然流产的作用机理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助孕3号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蜕膜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材料和器械
  • 1.3 实验药物
  • 2. 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的建立
  • 2.1 造模方法
  • 2.2 实验分组
  • 2.3 造模成功观察指标
  • 3. 检测指标
  • 3.1 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检测
  • 3.1.1 主要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检测方法
  • 3.1.4 检测步骤
  • 3.2 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子宫蜕膜组织的Fas和FasL表达检测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检测方法
  • 3.2.4 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步骤
  • 3.2.5 免疫组织化学法操作步骤
  • 3.2.6 结果判断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5.1 各组妊娠大鼠一般情况
  • 5.2 造模前后体重的变化
  • 5.3 各组孕鼠子宫重量、胚胎数及流产情况比较
  • 5.4 各组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 5.5 肾虚黄体抑制大鼠流产模型蜕膜组织Fas/FasL表达
  • 5.5.1 肾虚黄体抑制大鼠流产模型蜕膜组织Fas表达染色强度指数比较
  • 5.5.2 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蜕膜组织FasL表达染色强度指数比较
  • 6. 讨论
  • 6.1 肾虚黄体功能抑制病证结合动物流产模型
  • 6.2 从T淋巴细胞亚群角度探讨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防治的作用机理
  • 6.3 从母胎界面Fas/FasL探讨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防治的作用机理
  • 第四部分 结语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Fas/FasL表达干预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