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麦兹火山—沉积盆地Fe、PbZn成矿与定位预测研究

新疆麦兹火山—沉积盆地Fe、PbZn成矿与定位预测研究

论文题目: 新疆麦兹火山—沉积盆地Fe、PbZn成矿与定位预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王书来

导师: 彭省临,王京彬

关键词: 铁铅锌成矿,麦兹火山沉积盆地,成矿系统,成矿预测,新疆

文献来源: 中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新疆麦兹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铁、铅锌矿床的形成与泥盆纪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成矿受火山-沉积盆地构造演化控制,典型矿床地质、火山沉积岩相、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沉积盆地内主要存在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磁铁矿床、磁铁硫化物型铅锌矿床、块状硫化物型铅锌矿床、含萤石(重晶石)铅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化等。 本文通过对典型铅锌矿床(可可塔勒)和铁矿(蒙库)的解剖,特别是使用四极质谱技术对成矿流体的气相和液相成分、稀土、微量元素研究,并进行同位素的示踪等,将矿床的时-空分布与盆地的演化历史联系起来,探讨火山-沉积盆地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形成机制,对麦兹火山-沉积盆地成矿系统得出如下新认识和成果: (1)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内铅锌矿(可可塔勒)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构造以条纹条带状、块状、斑杂状为主,矿物成分相对简单,矿体直接容矿围岩为火山-沉积岩。矿床δ34S(‰)在-20.6~-10‰间;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水的δD值于—89.1‰~—49.48‰,δ18OSMOW值在4.7‰~1.2‰间。矿化层中方解石的δ13C值介于-6.7~-14.3‰间,δ18O值在10.3~12.9‰间。不含矿(或弱的铅矿化)的方解石的δ13C值在0.6~-1.7‰间,δ18O值为13.5~18.0‰之间。矿床属火山-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为介于典型的火山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VHMS)和典型沉积岩容矿的硫化物矿床(SEDEX型)之间的过渡类型(一种新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其矿化特征与伊比利亚型矿床相类似。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内铁矿(蒙库)体产状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地层整合产出,矿体与围岩界限截然。矿石构造以条纹条带状、块状、斑杂状为主,矿物成分相对简单,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 DH2O值于—94.38‰~—76.82‰间,流体的δ18OH2O为-4.3~+2.48‰间。黄铁矿的δ34S值在-3.2~+10.7‰间,数值分布主体具塔式效应。矿化层中方解石的δ13C值为-2.4~-5.4‰,δ18O值为5.4~6.1‰,不同矿体的方解石的δ13C值存在差异。为火山喷流沉积-后期变质改造成矿。 (2)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内铅锌矿(可可塔勒)流体包裹体中H2O、CO2含量高,流体包裹体中含量序列为H2O>CO2>N2>CH4、C2H6>Ar>H2S。并且CO2/H2O、CO2、CH4与H2O呈负相关,C2H6与H2O呈正相关。铅锌成矿流体以富Ca2+、Na+、SO42-、Cl-及轻稀土为特征。F-/Cl-比值在0.14~8.15间;Na+/K+比值在0.75~17.9间。石英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总量在7.74×10-9~40.1×10-9间,相对富集轻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左高右低,较明显的右倾特点,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具有Eu负异常,有明显Gd的富集。火山-沉积盆地成矿流体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0.1 引言

0.2 成矿与定位预测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0.3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成矿地质研究历史与现状

0.4 选题的科学意义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0.5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0.6 方法与技术途径

0.7 论文工作量

0.8 取得主要结论

第一章 区域成矿背景

1.1 成矿大地构造背景

1.2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1.2.1 区域地层

1.2.2 区域控岩控矿构造

1.2.3 区域岩浆岩

1.3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成矿地质特征

1.3.1 火山-沉积盆地的地层分布

1.3.2 火山-沉积盆地构造特征

1.3.3 火山-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3.4 麦兹盆地岩相古地理特征

1.3.5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

1.4 变质岩

第二章 典型矿床分析Ⅰ—以可可塔勒铅锌矿床为例

2.1 矿床地质

2.1.1 矿区地质特征

2.1.2 铅锌矿体形态特征

2.1.3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分

2.1.4 矿化蚀变特征

2.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2.1 矿体上下盘的围岩和矿化蚀变岩稀土元素特征

2.2.2 矿体上下盘的围岩和矿化蚀变岩微量元素特征

2.3 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2.3.1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特征

2.3.2 流体包裹体气相、液相成分特征

2.3.3 流体包裹体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2.4 稳定同位素特征

2.4.1 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2.4.2 矿床硫同位素特征

2.4.3 矿床铅同位素特征

2.4.4 矿床碳、氧同位素特征

2.5 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典型矿床分析Ⅱ—以蒙库铁矿床为例

3.1 矿床地质特征

3.1.1 矿区地质

3.1.2 容矿火山岩特征

3.2 矿体特征

3.2.1 矿体形态

3.2.2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

3.2.3 矿床的围岩蚀变

3.2.4 矿化期和矿化阶段

3.2.5 矿石结构构造和成分时空变化规律

3.3 矿床地球化学

3.3.1 矿体上下盘的围岩和矿化蚀变岩石稀土特征

3.3.2 矿体上下盘岩石微量元素特征

3.3.3 矿石成分特征

3.4 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3.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3.4.2 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份特征

3.5 稳定同位素特征

3.5.1 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3.5.2 硫同位素特征

3.5.3 铅同位素特征

3.5.4 碳、氧同位素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Fe、PbZn成矿规律

4.1 矿化型式及层位

4.2 火山-沉积盆地矿化分区和分带

4.3 麦兹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铁、铅锌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

4.4 麦兹盆地海西期构造成矿演化

4.5 与类似矿床的比较

第五章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成矿预测

5.1 前人工作评述

5.2 成矿预测准则

5.3 找矿预测标志

5.4 找矿预测实践Ⅰ—以大桥地区为例

5.5 找矿预测实践Ⅱ—以铁热克北铅锌矿区

5.6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金矿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版图及版图说明

发布时间: 2006-03-28

参考文献

  • [1].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D]. 陈书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
  • [2].扬子地块西南缘中元古代—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及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背景[D]. 肖加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 [3].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的形成及演化[D]. 朱迎堂.成都理工大学2006
  • [4].黔西南坳陷沉积盆地分析与锑、金成矿研究[D]. 胡煜昭.昆明理工大学2011
  • [5].造山带沉积学[D]. 徐强.成都理工大学2002
  • [6].沉积盆地的物源综合研究[D]. 张妮.南京大学2012
  • [7].沉积盆地近震转换波及其在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D]. 董一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 [8].含盐沉积盆地盐构造分析和物理模拟[D]. 吴珍云.南京大学2014
  • [9].北祁连—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分析及古地理特征[D]. 彭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10].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 金炳成.吉林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西天山北部地区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学研究及矿床定位预测[D]. 王核.中南大学2001
  • [2].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D]. 邹海洋.中南大学2002
  • [3].西昆仓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研究[D]. 匡文龙.中南大学2003
  • [4].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带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D]. 弓小平.吉林大学2005
  • [5].新疆东天山成矿地质条件与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研究[D]. 庄道泽.吉林大学2005
  • [6].鄂东南铜绿山铜铁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及找矿方向[D]. 马光.中南大学2005
  • [7].个旧锡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系列、成矿演化及成矿预测研究[D]. 王力.中南大学2004
  • [8].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D]. 秦克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
  • [9].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D]. 金中国.中南大学2006
  • [10].南天山造山带主要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张志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标签:;  ;  ;  ;  ;  

新疆麦兹火山—沉积盆地Fe、PbZn成矿与定位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