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论文摘要

马兜铃酸类物质,包括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 AAs)和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s, ALs),已经被证实具有肾毒性、致癌和致基因突变作用,含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用植物和制剂因此被多数国家禁用。我国也先后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但是,仍有一些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较低的中药或植物药在使用。因此,为保证用药安全,应该加强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的监管。中医对中药毒性的认识由来已久,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医药发展和形成了一系列减毒增效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有研究证实,炮制和配伍能够降低关木通和广防己等中药的毒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毒性作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含马兜铃酸类物质中草药的实验研究,寻找减毒制毒的规律和途径,发挥其正常的药用疗效,减轻“马兜铃酸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药用植物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一系列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技术。然后,基于所开发的色谱检测平台,我们对马兜铃酸I的细胞毒性、细胞毒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建立了关木通配伍过程的成分分析方法,以此从化学角度来研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为满足药用植物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筛查需求,我们开发了一个面向最普及的仪器设备和简单的分析环境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过对提取、分离和分析条件的优化,我们成功地对12种药用植物和两种制剂中的9个马兜铃酸类物质进行了同时分析。该法以甲醇—0.2% HA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各种马兜铃酸类物质获得了良好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约为2个数量级,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超过0.9950。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35%。平均回收率落在88.4-98.8%之间。这些结果表明本法准确可靠。相比于先前的文献方法,本实验提出的多组分分析方法在对可疑药品中的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筛查和定量分析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效,更实用。2.马兜铃酸类物质是弱极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电喷雾质谱(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ESI/MS)中的离子化效率不高,易受离子抑制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基质效应、离子化模式和锥孔电压的影响等因素的研究,我们系统探讨了马兜铃酸类物质在ESI质谱中的离子化行为,找到了它们的ESI质谱裂解规律,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各种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离子化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条件和仪器参数的优化,降低了离子抑制效应,获得了比文献稍高的检测灵敏度。所开发的HPLC-DAD-ESI/MS方法可以同时得到每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紫外光谱图、相对分子量和质谱特征碎片,因而拥有良好的定性能力。我们将该方法应用于9种马兜铃科植物和两个制剂中9个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同时分析,结果令人满意。3.为进一步提高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分析灵敏度,我们引入了荧光检测。根据两大类马兜铃酸类物质(AAs和ALs)的紫外、荧光特性和它们在马兜铃科植物中的分布特征(相对高含量的AAs和痕量的ALs),我们将DAD和FLD(fluorescence detection, FLD)串联使用,巧妙地实现了对多数样品中AAs和ALs的直接分析。当分析痕量的AAs时,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衍生方法,即在酸性条件下,将AAs的硝基还原成亚氨基而变成相应的ALs再进行分析,因而也实现了对AAs的高灵敏分析。对不同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DAD和FLD这两种廉价和普及度广的检测器的联用与马兜铃酸类物质在自然界的分布的结合近于完美。我们将这种HPLC-DAD-FLD联用技术应用于各种马兜铃科植物及其制剂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一般情况下,该法的线性范围可达3-4个数量级,且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70;检测限可低至0.2 ng/ml;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良好,其RSDs小于5.74%;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94.5-99.2%。4.尽管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肾毒性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但其毒代动力学方面的数据仍很有限。要获取AA类物质的毒理学或药理学数据,开发一个能对生物样品中AA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专一灵敏检测的分析方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马兜铃酸(AAs)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相应的马兜铃内酰胺(ALs)衍生物。本文首次采用HPLC-DAD-FLD联用检测技术对细胞环境中的AA I及其代谢产物同时进行了灵敏专属的检测。本法的线性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且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4。各种细胞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了本法具有合适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适用于细胞毒代动力学的研究。基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MTT分析,我们研究了AA I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同时,对细胞培养液中的AA I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色谱分析。实验检测到了两种代谢产物,一种为AL I,另一种也可归属为马兜铃内酰胺衍生物。依据细胞培养液中的AA I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时间数据,进行了AA I毒代动力学参数的初步统计估测。5.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复方配伍能够降低关木通毒性的事实。为了能从化学角度研究关木通配伍过程毒性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我们开发了一个具有良好定性定量能力的HPLC-DAD-ESI/MS分析方法。我们对关木通和黄连中的27个组分进行了追踪分析,并对其中7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关木通配伍黄连后,黄连中的原小蘖碱型生物碱的煎出量明显减少,但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类物质仍然不可忽略。关木通配伍大黄的实验得到了类似结论。实验中,我们也发现水煎煮能够明显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溶出率,同70%乙醇提取方法相比,水回流提取液中AA I和AA II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8.6%和51.5%,这种现象说明了中药用药的实践存在着合理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表明,关木通配伍减毒的效应并没有出现在配伍减毒的第一个作用环节即药剂学环节。要弄清关木通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对组方药材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进行分离、分析及鉴别;二是进行动物实验、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四个药理水平上的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马兜铃酸事件
  • 1.2 马兜铃酸类物质及含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物的药用历史
  • 1.3 马兜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3.1 马兜铃酸类物质
  • 1.3.2 生物碱和其它含氮化合物
  • 1.3.3 苯丙素酚类化合物
  • 1.3.4 甾体
  • 1.3.5 其它化合物
  • 1.4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1.4.1 肾毒性
  • 1.4.2 致癌性
  • 1.4.3 致基因突变
  • 1.4.4 致癌和致突变机理
  • 1.4.5 理性对待马兜铃酸类物质中药的毒性
  • 1.4.6 含马兜铃酸类物质中药的减毒增效实践
  •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1.5.1 样品处理
  • 1.5.2 色谱柱和分离模式
  • 1.5.3 检测器
  • 1.5.3.1 紫外检测器
  • 1.5.3.2 荧光检测器
  • 1.5.3.3 折光指数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 1.5.3.4 质谱检测器
  • 1.5.4 色谱联用技术
  • 1.5.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接口
  • 1.6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分析
  • 1.6.1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 1.6.2 电化学方法
  • 1.6.3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 1.6.4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6.5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 1.7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章 药用植物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
  • 2.2.2 试剂
  • 2.2.3 材料
  • 2.2.4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5 样品溶液的配制
  • 2.2.5.1 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粉防己和川木通
  • 2.2.5.2 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辽细辛和云木香
  • 2.2.5.3 冠心苏合丸和清淋颗粒
  • 2.2.6 HPLC-DAD 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分离条件的优化
  • 2.3.2 检测波长的确定
  • 2.3.3 样品制备
  • 2.3.4 方法验证
  • 2.3.4.1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
  • 2.3.4.2 精密度和准确度
  • 2.3.4.3 色谱柱的适用性
  • 2.3.5 样品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 ESI 质谱特征和 HPLC-DAD-ESI/MS 检测
  • 3.1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电喷雾质谱规律
  • 3.1.1 引言
  • 3.1.2 实验部分
  • 3.1.2.1 仪器
  • 3.1.2.2 试剂
  • 3.1.3 结果与讨论
  • 3.1.3.1 基质效应
  • 3.1.3.2 不同离子化模式下的质谱碎裂规律
  • 3.1.3.3 锥孔电压对离子化途径的影响
  • 3.1.4 小结
  • 3.2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HPLC-DAD-ESI/MS 分析
  • 3.2.1 引言
  • 3.2.2 实验部分
  • 3.2.2.1 仪器
  • 3.2.2.2 试剂和材料
  • 3.2.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 3.2.2.4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2.2.5 HPLC-DAD-ESI/MS 分析
  • 3.2.3 结果与讨论
  • 3.2.3.1 流动相的选择
  • 3.2.3.2 检测模式的选择
  • 3.2.3.3 锥孔电压的影响
  • 3.2.3.4 质谱检测灵敏度的改善
  • 3.2.3.5 方法验证
  • 3.2.3.6 样品分析
  • 3.2.4 小结
  • 第4章 药用植物及其制剂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 HPLC-DAD-FLD 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
  • 4.2.2 试剂
  • 4.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4.2.4 材料和样品制备
  • 4.2.5 HPLC-DAD-FLD 分析
  • 4.2.6 方法验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AAs 的还原与表征
  • 4.3.2 分离和检测条件的优化
  • 4.3.3 方法验证
  • 4.3.3.1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
  • 4.3.3.2 精密度和准确度
  • 4.3.4 样品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细胞环境中马兜铃酸 I 及其代谢产物的联用色谱分析与细胞毒理学初探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
  • 5.2.2 材料与试剂
  • 5.2.3 细胞培养
  • 5.2.4 细胞毒性实验
  • 5.2.5 MTT 分析
  • 5.2.6 样品配制
  • 5.2.7 标准溶液的配制
  • 5.2.8 HPLC-DAD-FLD 分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分离和检测条件的优化
  • 5.3.2 提取方法
  • 5.3.3 方法验证
  • 5.3.3.1 线性关系,检测限和定量限
  • 5.3.3.2 精密度和准确度
  • 5.3.4 细胞毒性实验
  • 5.3.5 样品分析
  • 5.3.6 细胞毒代动力学初探
  • 5.4 小结
  • 第6章 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用于关木通配伍的成分分析
  • 6.1 关木通-黄连配伍的成分分析:方法开发与配伍研究
  • 6.1.1 引言
  • 6.1.2 实验部分
  • 6.1.2.1 仪器
  • 6.1.2.2 试剂和材料
  • 6.1.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6.1.2.4 样品溶液的配制
  • 6.1.2.5 HPLC-DAD-ESI/MS 分析
  • 6.1.3 结果与讨论
  • 6.1.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6.1.3.2 质谱参数的优化
  • 6.1.3.3 样品制备条件
  • 6.1.3.4 组分的定性
  • 6.1.3.5 方法验证
  • 6.1.3.6 定量分析
  • 6.1.3.7 关木通-黄连配伍研究
  • 6.2 关木通-大黄配伍的成分分析
  • 6.2.1 引言
  • 6.2.2 实验部分
  • 6.2.3 结果与讨论
  • 6.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