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藏族建筑地域文化延续性研究 ——以青海恰卜恰镇为例

西部藏族建筑地域文化延续性研究 ——以青海恰卜恰镇为例

论文摘要

自上世纪末的近十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西部城市个性和文脉的丧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离青海湖不远的恰卜恰镇,既是共和县政府所在地,也是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它本身有着在文字记载上可追溯的悠久历史。未来,它将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和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而获得更大的发展。而现实中的恰卜恰镇却与美丽的传说和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历史在这个城市留下的印迹已经所剩无几,其城市整体面貌与一个中部或东部小城镇没有太大的区别。恰卜恰是如此的典型,又是如此的特殊。它处在一个最受关注的地区,这个地区的文化被公认为是非常深厚和神秘的;但同时,它本身的面貌又是如此令人失望。在这个城市,必须将地区性和民族性的存在看作一种“二位一体”。地区是民族的一部分,民族是地区的灵魂。但尽管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论认识,在实践中出现的难题仍然很多。其中有四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也是笔者在项目实践中思考最多的,它们成为了本文论述的重点:1.对于本地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保留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通过城市和建筑设计发掘和重塑地域文化?2.在这个发掘和重塑的过程中,针对西部地区的民族多样性,如何处理地区性与民族性的关系?3.在这个发掘和重塑的过程中,如何协调本地人因为崇拜“先进文化”而对本地特色造成的破坏,以及由于外地人对于本地特色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而导致的本地特色的“脸谱化”重塑?4.在这个发掘和重塑的过程中,建筑师、规划师、本地官员和居民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这几个问题的研究,都包括以下顺序的四个部分:相关理论的阐述,类似案例的研究,西部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恰卜恰项目中的解决方案。本课题属于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0446)的一部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缘起和背景
  • 1.1.1 论文研究的缘起——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项目简介
  • 1.1.2 背景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部地域特征的逐渐消逝
  • 1.1.3 背景之二——青藏铁路的开通及其带来的青藏旅游热
  • 1.1.4 背景之三——全球化浪潮与地域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2.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2.3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难点
  • 1.2.4 论文研究的结构
  • 第2章 矛盾与冲突之一:地域文化,继承还是重塑?
  • 2.1 地区主义的发展历程概述
  • 2.1.1 地域主义理论发展历程
  • 2.1.2 发展中国家的地域主义理论发展
  • 2.1.3 类型学理论
  • 2.1.4 中国的地域主义建筑研究
  • 2.2 案例研究
  • 2.2.1 云南省中甸县保护与规划——同尺度古城的规划策略
  • 2.2.2 中国浙江天台博物馆——传统材料与现代形式的对话
  • 2.2.3 埃锡沃斯葡萄酒厂——场所自然和人工记忆的完美结合
  • 2.3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中国西部小城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2.3.1 技术和环境问题
  • 2.3.2 地域性的逐渐丧失
  • 2.4 恰卜恰实践
  • 2.4.1 恰卜恰项目总体概况
  • 2.4.1.1 恰卜恰项目概况
  • 2.4.1.2 上位规划
  • 2.4.1.3 实地勘察
  • 2.4.1.4 访谈研讨
  • 2.4.1.5 恰卜恰镇项目总平面图
  • 2.4.2 恰卜恰项目的城市设计概述
  • 2.4.2.1 城市定位
  • 2.4.2.2 近期导引与控制
  • 2.4.2.3 重点实施
  • 2.4.2.4 远景规划
  • 2.4.3 恰卜恰项目的建筑设计概述
  • 2.4.3.1 青海湖广场(详见3.4.1 和5.4.3)
  • 2.4.3.2 藏文化中心(详见4.4.3 和5.4.2)
  • 2.4.3.3 黄河大酒店(详见5.4.1)
  • 2.5 小结
  • 第3章 矛盾与冲突之二:民族特征与地区特征孰更重要?
  • 3.1 民族性与地域性相关理论
  • 3.1.1 上层建筑与平民建筑
  • 3.1.2 宗教和文化对平民建筑的影响作用
  • 3.2 相关案例
  • 3.2.1 西藏昌都昌庆街——民族性与地区性的融合
  • 3.2.2 长青橡树教友礼拜堂——地区性增强宗教的亲和力
  • 3.2.3 中央邦议会大厦——民族性体现地区性
  • 3.3 恰卜恰镇的民族性和地区性
  • 3.3.1 恰卜恰镇的多重区划
  • 3.3.2 民族性的影响
  • 3.3.3 地区性的影响
  • 3.4 恰卜恰实践
  • 3.4.1 青海湖广场设计——借助民族特征重塑地区特征
  • 3.4.1.1 整体构思——曼陀罗–坛城
  • 3.4.1.2 广场设置
  • 3.4.1.3 广场铺地
  • 3.4.1.4 广场雕塑
  • 3.4.2 城市设计导则——地区特征与民族特征的密切联系
  • 3.4.2.1 恰卜恰城市现状存在的问题
  • 3.4.2.2 导则制订的主要思路
  • 3.4.2.3 总则部分
  • 3.4.2.4 导则部分
  • 3.4.2.5 临街立面改造范例
  • 3.4.3 城市门户——地区特征的发掘
  • 3.4.3.1 设计初衷
  • 3.4.3.2 整体立意构思
  • 3.4.3.3 各门户构思
  • 3.5 小结
  • 第4章 矛盾与冲突之三:本地人的梦想与外地人的目光
  • 4.1 相关理论——观念的差异
  • 4.1.1 本地人的梦想——关于先进与落后的争论
  • 4.1.2 外地人的目光——伪地域主义
  • 4.1.3 与地区性相关的场所理论
  • 4.2 相关案例
  • 4.2.1 北京“橘郡”——“生活在别处”的新鲜感和自豪感
  • 4.2.2 北京“观唐”——“生活在过去”的熟悉感和自豪感
  • 4.2.3 温泉景观、旅馆和马厩——可持续性的旅游业发展
  • 4.3 西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利与弊
  • 4.3.1 旅游业对安多文化的威胁
  • 4.3.2 对于安多文化保护的议论
  • 4.4 恰卜恰实践
  • 4.4.1 沿河设计轴
  • 4.4.1.1 现状问题分析
  • 4.4.1.2 典型断面设计原则
  • 4.4.1.3 生态河道河岸
  • 4.4.1.4 二阶亲水空间
  • 4.4.1.5 滨河城市设计
  • 4.4.2 沿山前保护带——留住珍贵的地区特征
  • 4.4.2.1 自然原生态保护
  • 4.4.2.2 文化原生态保护
  • 4.4.3 藏文化中心金字塔与白塔之争——对于居民的城市自豪感
  • 4.4.3.1 普通民众对于“金字塔”方案的质疑
  • 4.4.3.2 白塔——“精神象征物”还是“生活必需品”?
  • 4.5 小结
  • 第5章 矛盾与冲突之四: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关系
  • 5.1 相关理论
  • 5.1.1 建筑师的责任
  • 5.1.2 建筑师的缺憾
  • 5.1.3 业主的影响力
  • 5.1.4 建筑师与施工方的协调问题
  • 5.2 相关案例
  • 5.2.1 美国密苏里圣路易的Pruitt-Igoe公共住屋工程——生活状态是可以被建筑师设计的吗?
  • 5.2.2 利尤住屋改造——居民的有效参与
  • 5.2.3 深圳万科第五园——房地产商的另一种推动力
  • 5.3 西部大开发带来的东部“先进”技术和思想的入侵
  • 5.3.1 本地建筑的警醒
  • 5.3.2 外来专业人员的职责
  • 5.4 恰卜恰实践
  • 5.4.1 黄河大酒店——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分歧与冲突
  • 5.4.1.1 关于“建筑红线”
  • 5.4.1.2 关于建筑布局的争论
  • 5.4.1.3 建筑气质的张扬与内敛之争
  • 5.4.1.4 建筑装饰的宗教性之争
  • 5.4.2 藏文化中心——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妥协与共识
  • 5.4.2.1 四轮方案的比较
  • 5.4.2.2 最终确定的建筑方案
  • 5.4.2.3 理想模式和妥协模式
  • 5.4.3 青海湖广场的施工过程——新项目对本地工业的影响
  • 5.4.4 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误读——专业语言的表达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历史沿革
  • 附录B 恰卜恰项目会谈纪要
  • 附录C 恰卜恰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 附录D 恰卜恰镇项目最终汇报图纸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主要项目经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恰卜恰颂[J]. 青海湖 2017(09)
    • [2].恰卜恰恋人(外二首)[J]. 青年作家 2016(06)
    • [3].恰卜恰的月光(短篇小说)[J]. 青海湖 2014(03)
    • [4].恰卜恰布[J]. 新少年 2017(09)
    • [5].恰卜恰布来了[J]. 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 2019(Z1)
    • [6].我会继续写更多更好的“卓香卡”故事[J]. 青海湖 2016(10)
    • [7].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J]. 青海环境 2009(02)
    • [8].对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思考[J]. 青海国土经略 2013(03)
    • [9].梁积林诗六首 北偏西(组诗选六)[J]. 诗探索 2016(06)
    • [10].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干热岩资源量初步估算及评价[J]. 青海大学学报 2018(04)
    • [11].故乡的棉花(外三首)[J]. 中国诗歌 2012(02)
    • [12].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田热储特征及开发利用[J]. 地下水 2013(05)
    • [13].贵德之恋[J]. 青海统计 2015(08)
    • [14].青海恰卜恰地区猪蛔虫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兽医杂志 2012(06)
    • [15].青海省恰卜恰地区动物性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1(06)
    • [16].初秋的夏拉草原[J]. 散文百家 2008(03)
    • [17].张灿枫作品[J]. 诗选刊 2012(09)
    • [18].恰卜恰的月光[J]. 青海湖 2018(08)
    • [19].和自己说一会儿话(组诗)[J]. 雪莲 2015(31)
    • [20].旱地驿站的天空下——或曰:你的城市,我的记忆[J]. 意林文汇 2020(03)
    • [21].旱地驿站的天空下——或曰:你的城市 我的记忆[J]. 雪莲 2019(07)
    • [22].真爱如盐[J]. 青海湖 2017(10)
    • [23].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区R1地热井成井工艺及地热资源初步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06)
    • [24].240例(1~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及预防[J]. 青海医药杂志 2010(01)
    • [25].青海湖诗章[J]. 民族文学 2011(11)
    • [26].漫漫的高原慢慢地画[J]. 国画家 2016(06)
    • [27].诗三首[J]. 青海湖 2017(12)
    • [28].门(外四首)[J]. 民族文学 2015(10)

    标签:;  ;  ;  ;  

    西部藏族建筑地域文化延续性研究 ——以青海恰卜恰镇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