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模型及液—气两相模型

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模型及液—气两相模型

论文摘要

氧化沟工艺独特的水力特性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氧化沟污水-污泥或液-气两相模型的建立以及气相分布的模拟对于氧化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目前氧化沟模拟方面的一个重难点。本文运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方法,配合工业规模氧化沟的现场测试,探索了卡鲁塞尔氧化沟的流场、污泥分布和气相分布规律,加深了对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流动机理的理解,提出了氧化沟液-气两相流的建模方法,为氧化沟溶解氧分布的模拟提供了基础,对氧化沟的水力学优化有重要意义。运用PIV技术,研究湍动条件下污泥沉降运动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发现颗粒污泥沉降速率与颗粒粒径、流场的湍动强度密切相关,粒径越大时沉降速率越大,湍动强度越大时沉降速率越小。通过修正Vesilind公式,得到了湍动条件下污泥的沉降速率公式,污泥沉降速率与污泥直径呈近似幂函数关系,与湍动强度和污泥浓度呈指数函数关系,该公式能够反映污泥颗粒粒径、湍动强度和污泥浓度对污泥沉降速率的影响。运用CFD数值计算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氧化沟流场。建立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湍流模型,将湍流条件下污泥沉淀沉降速率模型与湍流混合物模型进行耦合,实现了污泥和污水垂向运动的分离。采用大型计算流体软件FLUENT 6.1进行计算,模拟并分析了氧化沟沟内的混合液流场及污泥分布。选取合理的待校核参数和校核断面,运用最大似然法(GLUE,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通过污水厂氧化沟内的实测流速,对模型进行修正,降低了模拟误差。将污水和污泥作为液相的混合物,并考虑了液-气界面的自由运动,建立了氧化沟液-气两相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出氧化沟的气相体积分数分布。通过与污水-污泥两相模型的模拟结果对比发现,采用该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氧化沟上层和表层的流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污泥沉降速率模型的研究进展
  • 1.3 氧化沟模拟的研究现状
  • 1.3.1 氧化沟概述
  • 1.3.2 氧化沟模拟方面的研究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2 湍流条件下的污泥沉降速率
  • 2.1 模型建立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系统
  • 2.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2.3.1 湍动流场
  • 2.3.2 沉降速率
  • 2.4 讨论
  • 2.4.1 颗粒性沉降速率
  • 2.4.2 湍流条件下的污泥沉降速率
  • 2.5 小结
  • 3 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模型
  • 3.1 模型建立
  • 3.2 计算区域
  • 3.3 计算流程与求解方法
  • 3.4 参数校核方法
  • 3.5 小结
  • 4 氧化沟污泥-污水两相流场计算结果与试验验证
  • 4.1 试验背景简介
  • 4.2 试验方法
  • 4.3 模型校核
  • 4.4 氧化沟流场和污泥分布模拟结果及分析
  • 4.4.1 模拟结果
  • 4.4.2 模拟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5 氧化沟液-气两相模型
  • 5.1 模型的选择和建立
  • 5.1.1 模型的选择
  • 5.1.2 模型的建立
  • 5.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5.2.1 液-气两相模型的液相流速场分析
  • 5.2.2 氧化沟气相分布模拟结果
  • 5.2.3 误差分析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攻读学位期间授权的发明专利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连续流一体化氧化沟中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初探[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7(06)
    • [2].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生物除磷研究[J]. 河南科技 2015(03)
    • [3].改进型三槽式氧化沟在南京大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16)
    • [4].三槽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研究[J]. 化工科技 2014(04)
    • [5].2000型氧化沟的技术优化[J]. 福建建筑 2010(09)
    • [6].新一代一体化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技术研究[J]. 环保科技 2008(04)
    • [7].几种新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浅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8)
    • [8].侧沟式一体化氧化沟的生物脱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 [9].改良氧化沟运行效果[J]. 水处理技术 2016(10)
    • [10].卡鲁塞尔氧化沟技术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2)
    • [11].三槽氧化沟内底推位置与积泥厚度的分析研究[J]. 环境工程 2013(04)
    • [12].微孔曝气变速氧化沟中试启动试验[J]. 水处理技术 2013(08)
    • [13].氧化沟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以包头市为例[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31)
    • [14].新一代一体化氧化沟固液分离机理及效果研究[J]. 环保科技 2008(03)
    • [15].复合式氧化沟脱氮效能的试验研究[J]. 环境工程 2015(S1)
    • [16].奥贝尔氧化沟的工程应用——以宁夏石嘴山第二污水厂奥贝尔氧化沟为例[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20)
    • [17].荷兰的一体化氧化沟[J]. 青海科技 2014(03)
    • [18].污水处理厂微曝氧化沟技术的有效运用[J]. 中华建设 2013(06)
    • [19].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硝化反硝化研究[J]. 河南科学 2011(09)
    • [20].溶解氧对氧化沟生物脱氮除磷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1(05)
    • [21].氧化沟工艺简述[J]. 工程与建设 2010(01)
    • [22].同心圆一体化微曝氧化沟的工艺设计[J]. 广东化工 2013(16)
    • [23].氧化沟废水处理工程的运行[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0(05)
    • [24].厌氧前置氧化沟化学除磷投药点的优化[J]. 中国给水排水 2014(21)
    • [25].厌氧前置氧化沟化学除磷工程实例分析[J]. 工业水处理 2015(02)
    • [26].卡鲁塞尔氧化沟水力学特性的大涡模拟[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11)
    • [27].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氧化沟处理造纸中段废水[J]. 湖南造纸 2012(01)
    • [28].改善氧化沟污水净化效果的措施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20)
    • [29].氧化沟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江苏科技信息 2010(01)
    • [30].奥贝尔氧化沟的工艺改良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 2008(S2)

    标签:;  ;  ;  ;  ;  

    卡鲁塞尔氧化沟污水—污泥两相模型及液—气两相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