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思考黄溪南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思考黄溪南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518172

摘要:我国的乡村景观正处于从传统阶段到现代阶段的过渡期,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乡村景观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乡村景观的发展受到阻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建设进行分析、思考,为相关建设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

前言: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必须按照科学性和时效性的原则,利用试点村庄带动其他村庄建设,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乡村类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环境的改善、环境内涵的提升,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无不贯穿了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因此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乡村景观的概念

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研究乡村景观最早从研究文化景观开始。美国地理学家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随原始农业而出现,人类社会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即成为文化源地,也称农业文化景观。以后,西欧地理学家把乡村文化景观扩展到乡村景观,包括文化、经济、社会、人口、自然等诸因素在乡村地区的反映。笔者结合自身专业认知,从景观规划设计角度总结了乡村景观的概念,认为乡村景观是利用乡村景观各个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达到保护和修缮乡村景观,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的特色,最大程度地实现乡村的价值。

2项目相关内容

2.1项目简介

本次项目主要是为惠东县A村的整村综合发展建设,合理有序安排村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成为“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同时充分利用A村区位优势,集合周围环境,增加徒步、健身等活动,同时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满足周边城镇居民或游客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的需求,项目建设对于统筹开发A镇乃至惠东县的城乡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项目综合评价

(1)优势

自然环境优势:A村整体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为村庄发展给予充分的生态、自然资源支撑,但同时应注意可持续发展。

人文资源优势:A村拥有文物资源和浓厚的宗祠文化资源,可作为旅游文化的宣传和开发点,整体人文资源尚存。

政策优势和民心优势:惠东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村民发展意愿强烈。

(2)问题

基础问题:旧村发展长期处于自发状态,村庄建设水平不高,具体表现村庄建筑空间布局凌乱;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不高;缺乏公共绿地和必要的娱乐场所;特别是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严重污染村民的生活环境。

产业问题:目前全村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生产和个体商业,集体收入主要为土地出让、租赁土地、农田外包。现阶段整体经济收入水平较高,但缺乏长久的经济增长点,且企业的入驻并未带动村庄村民自身收入。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3.1乡村聚落性景观

乡村建筑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组成乡村聚落性景观,二者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聚居地。乡村的建筑能够代表这个区域的原始风貌,体现出乡村历史价值。乡村的生活环境主要体现在人民生活环境以及公共场所。在进行乡村规划时要保证景观能够对人民带来舒适的环境,尊重原有的乡村肌理,保持乡村的原有风貌,尊重其历史价值,在此基础上,要对建设用地的扩张进行控制,进行合理的规划。

3.2乡村生态性景观

乡村生态性景观包括山体、水系、植被等,这些乡村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风貌是不能改变和破坏的,要进行保护。因此,在美丽乡村规划时,要对山体、水系、植被等自然风貌进行保护。植被包括原有的森林树木以及道路绿化,在保护的基础上应该对其生态环境进行统一的布局,在设计中要创造合理的空间,并要合理充分利用,使得在乡村规划中能够使得人与自然相适应。其水系指的是江河水系,对其水系生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创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建设出清澈灵动的水系特色,保证乡村的协调性。

3.3乡村生产性景观

乡村生产性景观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的景象上,除了表现农村的生产景象外还包括农作物的生长景观。乡村的生产性景观构成是由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过程的自然体现,它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过程决定了乡村的生产性景观特色。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农田可以看作一种斑块类型,它的设计内容有:大小、类型、数目、格局等,农田的整体风貌和农作物的生长景观,让乡村生产性景观兼具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4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地域性园林景观营建模式探讨

4.1重视环境保护,突出生态理念

随着城市化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加剧,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引导高排放,低产出的企业向城市郊区、乡村迁徙,这就使得乡村的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上乡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物,这就使得乡村的环境也呈现了污染加剧的趋势。笔者结合对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调查,认为在现阶段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也要注重利用景观设计各要素的环境净化、微生物的分解功能,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例如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植物,吸收和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最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4.2对历史文化和环境景观资源进行保护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体的原真性

原真性是保护理论的核心,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要素,和我国长期坚持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法律原则相呼应,A村的保护中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在村落的保护整治中,将整体保护、分层次保护、分类保护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村落的传统风貌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传统建筑的整治修缮中,要维持传统建筑的平面、造型、艺术、结构、材料、工艺、技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真实性。

(2)保护村落环境和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从外部上来讲,A村作为惠东县村落中的一个,是形成清晰完整的保护链中的一个元素,与周边其他应保护的村落形成一个整体,要防止保护过程中的脱节。同时考虑旅游开发可以与周边的其他村子相连接,这样可以更经济有效地推动旅游发展。从内部上来讲,A村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在内的统一整体,要采取自然环境保护与历史环境改善相结合,以现存的大量传统建筑为基础,完整地保护村落的整体空间环境、景观风貌和人文特色,保持村落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3)可持续利用性

A村的保护采用保护和发展协调进行、互相促进的方法。A村保护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传统的物质空间和非物质遗产不受到破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A的发展,鼓励其围绕历史遗产进行健康适度的旅游开发。只有发展利用才能使得村落富有生命力,有发展才会有进步,发展旅游文化可以促进村落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

4.3设置公共服务设施

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例如:行政管理设施、教育机构设施、文体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其中文体活动设施可将公祠及其周边场地打造成公共服务中心,宗祠内部新增图书室,活动室等,周边场地进行清理,增加健身设施,特色景观、绿化等。结合村委会设置文化室和老年人服务中心,保留村内宗祠、玄女宫等特色文化建筑。

村庄公共场地监控设施。由于A村规模较大,且外来人口较多,相对应于大面积的村域,日常管理及安全保卫工作量大,由多名村保员、联防员值守的传统手段将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为了提高智能化村庄的物业管理水平,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就显得尤为必要。实践证明,近年来应用于智能化村庄的电视监控系统为安全保卫工作的高效、可靠,为保证村庄内的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规划A村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通过在村庄的适当位置(如村庄的出入口、广场、道口、各房屋的通道、村内人员盲点等)等公共场所设置的监控摄像机,对该村庄的一些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的视频图像监视,为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必要技术手段。

5结语

由于乡村是我国农民宝贵的生息地,为了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乡村园林景观设计。目前,我国在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此,需要对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设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美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质量,并展现出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J].刘滨谊,王云才.中国园林.2002(05)

[2]苏州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研究[D].包婷婷.苏州科技学院

[3]皖北乡村景观规划研究[D].王鲁军.福建农林大学

[4]基于浙江地区的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D].孙炜玮.浙江大学

[5]从珠江三角洲的实践看我国田园公园的发展[J].王云才.旅游学刊.2001(02)

标签:;  ;  ;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地域性乡村园林景观建设的思考黄溪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