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肝肾中药预防骨肉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联合CIK杀伤骨肉瘤细胞研究

补肝肾中药预防骨肉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联合CIK杀伤骨肉瘤细胞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骨肉瘤是骨的原发恶性肿瘤第一位恶性肿瘤,约占骨的原发恶性肿瘤的20%。其具有恶性程度高,好发于青少年、易复发和转移、死亡的特点。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出现,手术技术的改进,大部分骨肉瘤病人可以保肢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70%。以甲氨蝶呤、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及顺铂为主要化疗药物对骨肉瘤细胞杀伤抑制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并且广泛使用。但是,化疗也随之带来患者免疫力下降、抑制造血系统、恶心呕吐以及肝肾心脏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同时也出现化疗耐药等不良后果,导致部分病人无法完成化疗,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寿命。因此,许多其它治疗骨肉瘤的手段出现,包括放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新形的治疗方式。其中生物免疫治疗肿瘤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措施,它通过激发和利用机体免疫反应来拮抗肿瘤细胞,调节与平衡机体免疫功能,分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以免疫活性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是最引人注目的手段之一。在过继免疫治疗的免疫活性细胞中CIK (eytokine-indueed killer)细胞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它具有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并用对正常骨髓细胞毒性作用小等特点,它对于促进病人免疫系统的重建、骨髓净化以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在临床上应用于肺癌、肝癌、肾癌的治疗,但其与骨肉瘤之间的作用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我们希望通过研究CIK细胞作用骨肉瘤细胞以及作用于骨肉瘤病人,了解其是否具有杀伤骨肉瘤细胞作用,为CIK细胞在骨肉瘤治疗方面提供依据。中医认为骨肉瘤病机属于本虚标实,由于肝肾亏虚,以肾虚为基本,邪客留滞,气滞血瘀,邪毒积聚成块所形成。因此中医治法以补益肝肾为基本,而六味地黄汤补益肝肾代表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六味地黄汤能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我们研究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作用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了解其是否具有杀伤抑制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作用,为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临床上我们用鹿角胶、当归、附子及黄芪组方。具有补益肝肾,益气补血功效,其中组成的单药已有大量报道具有减轻化疗药物对造血系统抑制的作用。但是没有相关报道鹿角胶、当归、附子及黄芪组方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我们希望通过临床观察检测血液分析,了解我们补肝肾方药是否能够减轻化疗导致的造血系统抑制不良反应。实验方面:①通过将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进行培养、传代,了解骨肉瘤细胞生长规律;将第三代骨肉瘤细胞以1×10^7/mL浓度注入裸鼠颈背部皮肤下lml进行骨肉瘤造模,观察造模成功率,在此基础上观察裸鼠成瘤情况,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造模方式,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基础。②用六味地黄丸给SD大鼠灌胃,通过腹腔静脉采血,制备含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用于作用骨肉瘤细胞。③分离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采取作者静脉血50ml,经淋巴分离液分离,经离心机离心后,抽取中间单核细胞层,通过第0天加入浓度为100U/mL的IFN-γ。放入37℃,5%C0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加入浓度为50 ng/mL CD3、100U/mL的IL1-a和300U/mL IL-2,诱导CIK细胞形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④分别研究PBS液,含10%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培养液及1640培养液三者作用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研究PBS液、含10%胎牛血清高糖DMEM培养液、含40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含20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含10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含5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及含25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作用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研究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骨肉瘤细胞;研究CIK细胞溶液(与骨肉瘤细胞为1:1)、含10%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培养液、含40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CIK细胞溶液十含40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CIK细胞溶液(与骨肉瘤细胞为1:1)十含10%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培养液及PBS溶液作用体外培养的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研究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比例CIK细胞作用骨肉瘤细胞。将以上所得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临床方面:①我们选取10名健康成年人及10位成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各50ml,体外扩增出来骨肉瘤患者和正常献血者的CIK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比正常人与骨肉瘤患者自身诱导出的CIK细胞增殖同FACS表型有何差异,同时比较两组CIK细胞抗骨肉瘤细胞株KH-OS和骨肉瘤耐药性细胞株MG63/ADM的细胞毒性活性。②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三骨科住院病人确诊为骨肉瘤患者。共有10人纳入,7男3女,年龄12-21岁。实验组6人,对照组4人。观察服用以鹿角胶、附子、当归及黄芪组成的温阳补肾补血方降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作用。比较两组的WBC、HGB、PLT及NEU变化,将其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骨肉瘤细胞生长代谢较普通细胞快,细胞呈梭形不规则,细胞核大,一般3天就增殖7倍。以浓度为1×10^7/ml的骨肉瘤悬液lml注入裸鼠颈背部皮下造模,所有造模裸鼠成瘤,成瘤率100%,经病理切片验证所形成的肿物为接种的骨肉瘤细胞。外周静脉血经淋巴分离液以及离心分层后,分成3层,中间层为白色混浊单核细胞层,通过第0天加入浓度为100U/mL的IFN-γ,第一天加入浓度为50ng/mL CD3、100U/mL的ILI-α和300U/mL的IL-2诱导后,成功诱导出CIK细胞,CIK细胞为圆形透亮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较高表达CD3+CD56+。通过统计学分析,含10%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培养液无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增殖作用,与其余两组相比较p均小于0.05。含400ug/ml、200ug/ml及100ug/ml阿霉素0.9%氯化钠溶液对骨肉瘤细胞抑制作用比其余两组阿霉素要强(p<0.05),表现出随着浓度增加而表现增强的杀伤作用。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骨肉瘤细胞,各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18)。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比例CIK细胞作用骨肉瘤细胞,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骨肉瘤的抑制杀伤作用随着CIK细胞与骨肉瘤细胞比例增加而增强,但是我们实验得到当比例是50:1时反而出现抑制减弱。我们收集10位健康患者及10位骨肉瘤患者外周静脉血,以同样的方法诱导CIK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到21天时OS-CIK的平均数量加了35.8倍。而ND-CIK的平均数量增加了81.6倍。CD3+CD56+分别从在第七天的6.6%,10.3%到第21天增加到15.9%(P<0.05),24.8%(P<0.05)。而且,CD3+CD56‘在第17天达到最高,而此时CD4+CD25+阳性率也仅为1.31%。OS-CIK、ND-CIK对KH-OS在效靶比为40:1时达到的抑瘤率分别为53.67%、81.23%,而对MG63/ADM在效靶比为40:1时达到的抑瘤率分别为50.74%、65.70%。10位骨肉瘤患者化疗期间服用补肝肾中药后血液分析结果,化疗前两组的WBC、HGB、PLT、NEU没有明显差别。说明两组在化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化疗结束后1周,两组WBC明显下降,实验组降至2.73×10^9/L,对照组降至2.048×10^9/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后p=0.081。两组HGB均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稍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下降15g/L,对照组下降19g/L。两组NEU均下降。化疗后一个月,两组HGB继续下降,其余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整个过程中,PLT变化都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骨肉瘤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增殖快的特点,符合临床上骨肉瘤生长速度快特征。以浓度为1×10^7/ml的骨肉瘤细胞在裸鼠颈背部松弛皮下造模,成瘤率100%,此方法简单易行,成瘤率高。阿霉素对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呈现浓度依赖关系。10%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无名显杀伤抑制作用,反而有利于骨肉瘤细胞增殖,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反应出体外实验的有限性和不足,说明我们中药方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可能是通过调节全身机体多脏器来起到治疗作用,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念。也为如何更好的研究药方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CIK细胞通过诱导可以较容易的获得,生长高峰在14-21天,OS-CIK和ND-CIK均有明显的增殖,但是ND-CIK细胞增殖速度远远高于OS-CIK,均高度表达CD3+CD56+。两者其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温阳补肾补血方药可以对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统计学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从平均数值上,服用温阳补肾补血中药的病人在WBC、HGB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LT没有明显下降。可能与我们观察时间有限,病人量少,病人的依从性有关系。此项临床研究为我们研究中医药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中药作用机体的机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传统中医药对骨肉瘤的认识
  • 一、中医对于骨肉瘤的认识
  • (一) 中医对骨肉瘤病名的认识
  • (二) 中医对骨肉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 传统中医对骨肉瘤的治疗
  • 第二节 现代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研究进展
  • 一、中医药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 二、中医药促进骨肉瘤化疗增敏作用和防治化疗副作用
  •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骨肉瘤的认识
  • 一、骨肉瘤的化疗研究进展
  • (一) 新辅助化疗的提出及常见化疗药物
  • (二) 常见骨肉瘤化疗方案
  • (三) 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多药耐药
  • 二、免疫治疗
  • (一) 免疫治疗相关概念
  • (二) CIK细胞临床应用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骨肉瘤细胞培养及传代
  • 一、实验材料
  • (一) 细胞来源
  • (二) 主要仪器
  • (三) 主要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 骨肉瘤细胞解冻及培养
  • (二) 骨肉瘤细胞传代
  • (三) 计数器下计算骨肉瘤细胞生长状态及曲线
  • 三、结果
  • (一) 细胞形态学观察
  • (二) 细胞计数
  • (三) 细胞增殖曲线
  • 四、讨论
  • 第二节 裸鼠骨肉瘤细胞造模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主要仪器
  • (三) 主要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 裸鼠的生长
  • (二) 骨肉瘤细胞培养及收集
  • (三) 裸鼠造模及病理检查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含药血清的制备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主要仪器
  • (三) 主要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 六味地黄丸灌胃液的配制
  • (二) SD大鼠灌胃及采血
  • (三) 血清分离及配制含药血清培养液
  • 三、讨论
  • 第四节 CIK细胞的制备及鉴定
  • 一、实验材料
  • (一) 外周血取自作者本身
  • (二) 主要仪器
  • (三) 主要试剂
  • 二、实验步骤
  • (一) 外周血的提取及分离
  • (二)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
  • (三) CIK细胞的诱导及传代
  • (四) CIK细胞表型测定
  • 三、实验结果
  • (一)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提取
  • (二) CIK细胞的培养
  • (三)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 四、讨论
  • 第五节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CIK作用骨肉瘤细胞
  • 一、实验材料
  • (一) 细胞来源
  • (二) 主要仪器
  • (三) 主要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一)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及不同培养基作用于骨肉瘤细胞
  • (二) 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骨肉瘤细胞
  • (三)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骨肉瘤细胞
  • (四)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药物作用骨肉瘤细胞
  • (五)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比例CIK细胞作用骨肉瘤细胞
  • 三、统计学方法
  • 四、实验结果
  • (一)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及不同培养基作用与骨肉瘤细胞
  • (二) 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骨肉瘤细胞
  • (三)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骨肉瘤细胞
  • (四)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药物作用骨肉瘤细胞
  • (五) 六味地黄丸中药血清联合不同比例CIK细胞作用骨肉瘤细胞
  • 五、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三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CIK细胞对骨肉瘤细胞抗肿瘤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病人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退出标准
  • 二、实验方法
  • (一) 骨肉瘤患者和正常献血者来源的CIK细胞产生和扩增
  • (二) 流式细胞术分析
  • 51Cr细胞毒性分析'>(三)51Cr细胞毒性分析
  • (四) 统计学方法
  •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 (一) 来自骨肉瘤患者和正常献血者CIK细胞的产生
  • (二) 来自骨肉瘤患者和正常献血者CIK细胞的扩增
  • (三) 来自骨肉瘤患者和正常献血者CIK细胞的FACS表型
  • (四) CIK细胞毒性分析
  • 五、讨论
  • 第二节 补益肝肾中药抗化疗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病人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退出标准
  • 二、补肝肾中药方组成
  • 三、实验方法
  • 四、统计学方法
  • 五、实验结果
  • 六、讨论
  • 结语
  • 一、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变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3)
    • [2].卡介菌多糖核酸对CIK细胞活性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7(02)
    • [3].消癌平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 中医学报 2015(12)
    • [4].不同冻存时间对CIK细胞免疫表型及杀伤活性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0)
    • [5].CIK细胞用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1)
    • [6].沙利度胺联合CIK细胞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 药学研究 2015(12)
    • [7].阿霉素增强CIK细胞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机制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8].CIK细胞干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07)
    • [9].恩替卡韦结合CIK疗法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6(03)
    • [10].CIK细胞对肺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6)
    • [1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5(04)
    • [12].IL-2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21)
    • [13].CIK维持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34)
    • [14].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04)
    • [15].自体CIK细胞对晚期胃癌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4(05)
    • [16].扶正固本法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70例[J]. 中医研究 2013(05)
    • [17].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在消化道癌中的疗效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16)
    • [18].教育性干预对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治疗后抑郁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0(08)
    • [19].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02)
    • [20].全身化疗和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CIK过继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肺癌杂志 2009(06)
    • [21].CIK细胞联合表柔比星对肝癌的体内外杀伤作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21)
    • [22].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学 2008(12)
    • [23].香菇多糖在促CIK细胞增殖分化中的筛选与评价[J]. 广州化工 2016(24)
    • [24].CIK维持治疗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及上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3)
    • [25].CIK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肿瘤学杂志 2016(06)
    • [26].CIK细胞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03)
    • [27].IL-2联合CIK用于一线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 辽宁医学杂志 2015(02)
    • [28].肝癌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CIK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10)
    • [29].CIK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改善与不良反应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 2012(23)
    • [30].CIK细胞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01)

    标签:;  ;  ;  ;  ;  ;  

    补肝肾中药预防骨肉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联合CIK杀伤骨肉瘤细胞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