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活性检测

桑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活性检测

论文摘要

“桑黄”为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的真菌,东亚的国家中已经被当作一种传统的药使用,用于治疗胃肠混乱,降火和淋巴的疾病。特别是它的抗肿瘤活性,桑黄也有许多优势作为抗癌候选药之一,被人们所关注。1.桑黄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本部分,以桑黄Phellinus baumii为研究对象,从烘干菌丝体中通过水溶醇提法得到粗多糖,进一步经过DEAE-Sephadex A-50,以及Sephadex G-75柱层析得到一活性峰(PB),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多糖分子量约为17kDa。这是一种新的活性多糖。以PB为对象进行活性研究,体外活性检测发现,PB能有效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小鼠脾细胞以及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PB能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NO的释放量,同时能显著增加IL-1β,IL-18,IL-6,IL-12p35和IL-12p40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研究发现,PB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肠癌细胞株HCT-8细胞发挥直接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PB是通过阻断HepG-2细胞周期的S期来达到抑制生长的作用的,同时,在高浓度长时间作用下,PB还能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现象。因此,从桑黄Phellinus baumii菌丝体中提取的新的活性多糖(PB)同时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活性及直接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这些结果同时也说明,桑黄菌丝体多糖同样具有与子实体多糖相似的生物活性。而桑黄菌丝体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因此,本部分为桑黄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2.桑黄菌丝体乙醇粗提物活性的研究除了活性多糖外,桑黄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等。本部分,以桑黄烘干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乙醇提取法提取桑黄有效成分,对乙醇粗提物进行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桑黄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含有少量的黄酮类物质。同时体外活性检测发现,该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该乙醇粗提物处理HepG-2细胞后,其细胞形态出现明显的变化,细胞变圆、皱缩,体积变小;经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HepG-2细胞发生了凋亡;研究还发现,桑黄乙醇粗提物处理HepG-2细胞后,随着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 mRNA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凋亡促进基因BAX mRNA的表达随之增加;研究结果显示桑黄乙醇粗提物能够通过上调凋亡促进因子的表达,下调凋亡抑制因子的表达达到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名词缩写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真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 2 真菌多糖的研究手段
  • 3 桑黄的研究概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桑黄菌丝体水溶性多糖提取、分离纯化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桑黄多糖PB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桑黄多糖PB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五章 桑黄胞内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活性检测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与活性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0(04)
    • [2].无义突变通读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10)
    • [3].细胞活性检测方法之比较[J]. 生物学杂志 2011(01)
    • [4].豆粕中尿素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9)
    • [5].血清CK-MB质量及其活性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0(06)
    • [6].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枝状镰孢的活性检测研究[J]. 菌物学报 2009(02)
    • [7].HIV-1整合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1(05)
    • [8].Cell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在登革病毒1型中和试验中的应用[J]. 江苏预防医学 2015(01)
    • [9].抑癌基因的活性检测在人体衰老评估中的意义[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2(05)
    • [10].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内皮细胞相关鉴定及活性检测[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28)
    • [11].酵母蛋白酶A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6)
    • [12].大蜡螟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检测及其初步分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3)
    • [1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联合活性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01)
    • [14].小G蛋白RhoA活性检测方法的优化[J]. 生物学杂志 2016(04)
    • [15].尿芳香基硫酸酯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22)
    • [16].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J]. 粮食与油脂 2009(02)
    • [17].极端嗜热古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研究[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2(03)
    • [18].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03)
    • [1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G6PD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9)
    • [20].昆虫细胞表达鲎C因子内毒素活性检测的研究[J]. 生物技术 2017(05)
    • [21].应用G6PD活性检测对粤北中老年人群G6PD缺乏筛查[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9)
    • [22].Cbl-b蛋白的重组表达、纯化和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7)
    • [23].植物源β-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方法学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26)
    • [24].转录因子NF-κB活性检测技术[J]. 遗传 2013(05)
    • [25].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12)
    • [26].鼠源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6(03)
    • [27].35例高活性CK标本的CK-MB质量及活性检测结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4(01)
    • [28].钒催化剂活性检测装置的温度自动控制研究[J]. 硫酸工业 2008(06)
    • [29].基于机器视觉的鸡蛋胚胎成活性检测与分拣系统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29)
    • [30].一株内生真菌黑曲霉的活性检测及鉴定[J]. 生物技术世界 2012(09)

    标签:;  ;  ;  ;  ;  

    桑黄抗肿瘤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活性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