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造型研究 ——从汉代“气”论探讨汉画像石造型

汉画像石造型研究 ——从汉代“气”论探讨汉画像石造型

论文摘要

笔者本文以汉代“气”、“形”、“神”理论为展开论述的基本理论支撑,对汉画像石造型艺术展开研究的过程即以汉代“气”论以及“形神观念”和“生死观念”为指向,分析判定整个墓葬是为死者服务的基本观点,墓葬的一切即在为死者脱离“形”之后的“神”营造永生不朽的乐园,以延续一种在生时便已开始热切追求的“生”的无限生命状态。汉代社会尽管弥漫着通过神仙之术,生时便能企及长生不死状态的风气,但是死亡伴随着“形”的静止和朽烂终究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死亡的恐惧,“形”“神”的分离为汉人提供了心理慰藉,汉代墓葬从墓葬建筑到随葬器物再到汉画像石的蔚为大观,从根本上说是为死者之运动不朽的“神”架构完满的“死后世界”。从汉人在现实人间对“永生不朽”的热望程度就能看出其对死后之“神”能够达此境界的相信程度,死者之“神”在精心建构的“死后世界”中体现和延续的正是这样一种孜孜寻求趋于永恒的生命状态。汉画像石相比墓葬建筑和随葬器物对于“死后世界”的建构更完满更丰富更具表现力和生命力,这一切都是因为汉画像石造型而形成的。笔者即在如此的理论框架中就“云气仙境”、“幸福家园”和“图像历史”的汉画像石展开造型研究,分析汉画像石通过具体造型表达的一种生动流布的汉代之“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与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 2 汉代"形""神""气"论
  • 2.1 "形"与"神"
  • 2.1.1 贾谊关于"形""神"的论说
  • 2.1.2 《淮南子》对于形、神的论述
  • 2.1.3 桓谭对于形、神关系的见解
  • 2.1.4 王充对于形、神关系的理论
  • 2.1.5 《太平经》中的形、神思想
  • 2.1.6 小结
  • 2.2 "气"
  • 2.2.1 "气"之界定
  • (1) 黄老之学关于"气"的思想
  • (2) 屈原《远游》中的"气"和《吕氏春秋》中的"精气"
  • 2.2.2 "气"之作用
  • (1) 只求象类不求真是
  • (2) "神"参与气感取象
  • 2.2.3 关涉艺术的"形"、"神"、"气"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汉代室墓之"死后世界"
  • 3.1 以部分汉代士人为代表的一种死亡观念及丧葬态度
  • 3.1.1 以部分汉代士人为代表的死亡观念
  • 3.1.2 以部分汉代士人为代表的丧葬态度
  • 3.2"迷信"的死亡信仰
  • 3.2.1 死后"形"的静止与朽烂
  • 3.2.2 死后"神"的运动与不朽
  • 3.2.3 汉画像石"死后世界"的建构
  • 3.2.4 "死后世界"的实现机制
  • 4 汉代画像石之"云气仙境"
  • 4.1 云气仙境
  • 4.2 云流气布
  • 4.2.1 汉代云气图像基本造型
  • (1) 云头的数理特征
  • (2) 线性的构成特征
  • (3) 自由的嫁接特征
  • 4.2.2 汉代漆器之卷云飞动
  • 4.2.3 汉画像石之云流气布
  • (1) 基本元件
  • (2) 造型单元
  • (3) 整体图景
  • 5 汉代画像石之"幸福家园"
  • 5.1 幸福家园
  • 5.2 打破"丘墓闭藏"的车马图
  • 5.2.1 西汉晚期/东汉早期
  • (1) 马
  • (2) 车
  • (3) 人
  • (4) 鸟
  • 5.2.2 东汉中晚期
  • (1) 马
  • (2) 车
  • (3) 人
  • (4) 鸟、熊、犬、云
  • 5.3 克服"谷物乏匮"的庖厨图
  • 5.3.1 屠宰图
  • 5.3.2 炊煮图
  • 5.4 小结
  • 6 汉代画像石之“图像历史”
  • 6.1 历史气场
  • 6.2 孝感动天
  • 6.2.1 三洲孝人
  • 6.2.2 曾子事母
  • 6.2.3 小结
  • 6.3 侠气纵横
  • 6.3.1 荆轲刺秦王
  • 6.3.2 聂政刺韩王
  • 6.3.3 小结
  • 7 总结
  • 缘:中国美术.汉画像石.我
  • 一、寻梦,撑一支长篙——我的美术学习经历
  • 1. 记忆深处的一次画展
  • 2. 附中和大学的美术学习
  • 3. 羁旅异乡纽约的心路历程
  • 4. 回国之后的学习与实践
  • 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画像石的思考历程
  • 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汉画像石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附录:汉画像考察速写和笔记
  • 参考书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徐州汉画像艺术文脉的服饰文化承传研究[J]. 淮海文汇 2017(03)
    • [2].从汉画像石中品汉代建筑之美[J]. 东方收藏 2019(23)
    • [3].浅析汉代文化、经济对汉画像石的影响[J]. 西部学刊 2020(07)
    • [4].汉画像石形式美对艺术设计发展的启发[J]. 艺海 2020(06)
    • [5].浅析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J]. 戏剧之家 2020(21)
    • [6].论张道一的汉画像石研究之路[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03)
    • [7].源流与变异:孝子董永的早期形象及其衍化——以汉画像石资料为中心[J]. 河北学刊 2020(05)
    • [8].安徽汉画像石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实践探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09)
    • [9].汉画像石之叙事美[J]. 戏剧之家 2019(11)
    • [10].构建河南汉画像石图像资源数据库研究[J]. 河南科技 2019(02)
    • [11].汉画像石中骆驼形象图式浅析[J]. 美术大观 2019(04)
    • [12].安徽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04)
    • [13].陕北汉画像石的艺术之美[J]. 北极光 2019(09)
    • [14].汉画像:中国传统“生命”艺术的诞生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5].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介解读汉代院落建筑形式[J]. 建筑与文化 2018(07)
    • [16].徐州汉画像石中建鼓舞与长袖舞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2)
    • [17].徐州汉画像石中“翘袖折腰”舞姿的美学价值探析[J]. 北方音乐 2017(08)
    • [18].山东与四川汉画像石的比较研究——以“庖厨图”为例[J]. 艺术科技 2018(05)
    • [19].浅谈博物馆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承与开发[J]. 人文天下 2018(18)
    • [20].“鱼”在汉画像石上的寓意[J]. 文化产业 2018(03)
    • [21].略论两汉边郡政策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影响[J]. 山西档案 2016(05)
    • [22].山东曲阜乡汉画像石(残)[J]. 音乐天地 2017(04)
    • [23].从皖北地区门扉图像看汉画像石的交流与发展[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4].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礼仪[J]. 东方收藏 2017(09)
    • [25].徐州周边地区汉画像石建筑图像的视觉语言[J]. 艺术百家 2017(04)
    • [26].探析汉画像石伏羲女娲形象[J]. 美与时代(中) 2017(09)
    • [27].文物收藏与艺术再创作 浅析汉画像石的多重审美功能[J]. 收藏家 2017(11)
    • [28].谈徐州汉画像石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美与时代(上) 2015(10)
    • [29].汉代不朽的文化长卷——滕州汉画像石解读[J]. 山东档案 2015(03)
    • [30].浅谈徐州汉画像石馆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标签:;  ;  

    汉画像石造型研究 ——从汉代“气”论探讨汉画像石造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