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

论文摘要

城市起源于几千年前,它现在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美学就是以城市环境意象及其审美特征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美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城市的独树一帜的认识,特别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上。“象天法地”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之一。这一原则指导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城市营建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发展。本论文试图从城市美学的角度,讨论这一规划设计原则,展示这一原则在中国古代城市设计与规划中的运用及其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城市美学及研究现状;二、古代城市设计与“象天法地”设计原则;二、中国古代城市“象天法地”设计原则的审美内涵;四、“象天法地”与中国历代名城的审美特征。第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在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应运而生,并指出城市美学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产生的。城市美学是以城市意象及其审美内涵为研究列象的美学研究新方向。它提出如何设计美化城市、如何对城市进行审美欣赏,这些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最后,梳理了十几年来中国城市美学研究的状况。第二部分,探讨了城市的起源,并指出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而出现,分析了中国早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然后,指出“象天法地”这一城市设计原则产生在春秋时期的吴国,伍子胥以这一原则为指导兴建了吴国阖闾大城。根据这一原则营造出的城市意象主要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第三部分,首先探讨了“象天法地”原则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揭示出中国古代的礼制思想、阴阳五行思想和天人合一观念对这一原则形成和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分析了“象天法地”原则在具体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其中包含了三个主要的方法,即“天圆地方”、象天之象和象地之象。第四部分,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城市西汉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城和明清北京城为例,说明这些城市都是以“象天法地”为营建原则的。这些城市除了具备完善的功能外,还蕴含这丰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特色。这种独特的民族特色使得这些城市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具有不可阻挡的魅力。总之,通过分析探讨“象天法地”原则,我们不仅可以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城市之美,而且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也有利于全面的认识和反省当代的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是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出一点思考和分析,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教。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城市美学与中国城市美学史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城市美学
  • 第一章 古代城市设计与“象天法地”设计原理
  • 第一节 城市及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起则
  • 第二节 “象天法地”设计原则概述
  • 第二章 “象天法地”设计原则的审美内涵
  • 第一节 “象天法地”设计原则的哲学渊源
  • 第二节 “象天法地”原则之天圆地方
  • 第三节 “象天法地”原则之象天之象
  • 第四节 “象天法地”原则之法地之象
  • 第三章 “象天法地”与中国历代名城的审美特征
  • 第一节 西汉长安城
  • 第二节 隋唐长安城
  • 第三节 元大都城
  • 第四节 明清北京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象天法地”原则的环境美学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