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和致龋菌在龋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

牙菌斑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和致龋菌在龋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

论文摘要

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最常见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本课题组提出龋病的微生物连续流动态假说理论,前期临床研究显示部分公认致龋菌检出率和数量与龋病易感性不存在正相关关系,龋病发生可能是菌斑中多种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支持菌斑生态假说和“核心微生物组”概念,尚需探索多个致龋毒力因子在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变化,以及公认致龋菌在龋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演替。这种纵向研究在临床上难以进行实施,只能通过动物模型得以实现。目的:本实验纵向研究Wistar大鼠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粘附、产酸、耐酸致龋毒力因子基因spaP、gtfB、Idh、F-ATPase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变化,观察菌斑中公认致龋菌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口腔链球菌、乳酸杆菌在龋病启动和进展过程中的变迁,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全面系统评价生物膜中微生物与龋病发生的关系,进一步为菌斑生态假说和连续流假说提供依据。方法:18天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致龋平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其中致龋组喂养致龋饲料2000#及5%葡萄糖水;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每周采集菌斑样本分别提取混合菌斑DNA和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毒力因子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变异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变化。鼠龄90天时,处死大鼠,取上下颌骨标本,进行龋损评定。结果:①龋病启动阶段,各实验组spaP基因表达逐渐增高,至第5周龋损出现后,spaP基因表达开始下调,致龋组spaP基因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tfB、Idh、F-ATPase基因表达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或P<0.01),致龋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变异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酸杆菌在所有样本中均可检出。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随着龋病的发生检出逐渐增多(P<0.05或P<0.01),而乳酸杆菌和口腔链球菌则数量减少(P<0.05或P<0.01)。结论:菌斑中微生物PAc粘附毒力可能作用于龋病的启动阶段,在龋病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持久发挥GTF粘附、LDH产酸和F-ATPase耐酸毒力。动物模型纵向研究中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数量结构与龋病的发生和进展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真菌致龋机制的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 2020(10)
    • [2].鼠在致龋模型中的应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15)
    • [3].低龄婴幼儿龋相关致龋微生物研究进展[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02)
    • [4].老年人龋坏组织中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致龋特点[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10)
    • [5].多种天然药物对口腔常见致龋菌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04)
    • [6].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中4种致龋菌的动态监测分析[J]. 上海口腔医学 2015(03)
    • [7].光动力疗法对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2(04)
    • [8].伴放线放线杆菌与致龋菌生长关系的体外研究[J]. 上海口腔医学 2008(05)
    • [9].防龋材料的研究进展[J]. 口腔疾病防治 2017(10)
    • [10].龋病相关微生物的致龋性研究概况[J]. 医学综述 2011(08)
    • [11].致龋菌对牙周炎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J]. 北京口腔医学 2010(05)
    • [12].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间生长关系的体外动态观察[J]. 北京口腔医学 2009(05)
    • [13].表兄链球菌致龋性与免疫防龋的研究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02)
    • [14].患龋儿童菌斑致龋菌的检出及与患龋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17)
    • [15].一种利用致龋细菌得到的新型耐高温树脂[J]. 塑料科技 2016(10)
    • [16].重症婴幼儿龋及无龋儿童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比较[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1(04)
    • [17].麦芽糖醇口香糖对口腔三种致龋菌的抑制作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0(01)
    • [18].紫地榆中4种成分对致龋菌细胞内相关酶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5)
    • [19].口腔常见致龋菌荧光光谱特征的初步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12)
    • [20].不同龋敏感老年人牙菌斑相关致龋微生物的动态监测及其群落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02)
    • [21].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06)
    • [22].白假丝酵母菌与龋病的相关性及其致龋机制[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7(01)
    • [23].植物多酚提取物对致龋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9(02)
    • [24].部队官兵下颌智齿阻生及对邻牙的致龋影响调查[J]. 西南国防医药 2009(07)
    • [25].基于调Q激光的光纤侧光控制技术改进研究及其在致龋菌抑制中的应用[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8(02)
    • [26].不同种类牛奶的致龋性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04)
    • [27].紫地榆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两种致龋菌生长、产酸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7)
    • [28].糖源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致龋的影响研究[J]. 重庆医学 2009(23)
    • [29].紫地榆中4种单体对3种致龋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2)
    • [30].3种植物提取物联用对变形链球菌致龋力的影响[J]. 口腔医学研究 2017(09)

    标签:;  ;  ;  ;  ;  ;  ;  

    牙菌斑生物膜致龋毒力因子和致龋菌在龋病进展中的动态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