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论文题目: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作者: 郭文杰

导师: 余瑞祥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成本,收益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众多,农业从业人员过多,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的特征。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极大地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消费、生活质量间的巨大差距。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以下一些方式:其一是在农村地区进入非农产业部门,如进入乡镇企业工作,这是一种就地转移的方式。其二是农业人口向小城镇或大中小城市流动,进入城市部门就业,这是一种异地转移的方式,在今天的中国,这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 本文在城市化演进规律的前提下,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展开,主要探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种劳动力转移方式。将农民视为一个决策主体,并以进城务工的农民作为异地转移方式的主体代表,主要分析他们在进城务工这种行为中的成本和收益,探索在城市化进城日益加快的今天,为什么农民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盲目涌入城市?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没有出现由下向上的发展模式?本文的研究基于这样的疑问展开,最终揭示出农民进城的收益与成本差异不足以让农民在城市立足,因而导致了进城务工农民出现典型的候鸟式流动。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表明,城乡之间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农民进城成本过高,收益并没有预期的高。因此,必须从问题的根本即制度安排入手,进行一系列制度变革,制度的供给要与需求意愿一致,最终建立有利于城市化的制度体系。 文章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本文研究的动机和目的所在。针对各种疑问提出了研究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动机,对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给予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述评,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研究该问题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必要界定。 第二章,阐述关于人口城市化的理论。本章内容在探讨城市化内涵以及城市化规律下,主要分析了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中国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异地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章,研究人口城市化的基本动因。首先综述了有关人口流动迁移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评析。农民也是理性人,由于认知能力缺陷和信息缺失,导致农民的决策是有限理性的选择。在城市风险不确定的条件下,农民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主要有务农、在农村从事非农生产、进城务工等几种行为决策。农民的决策可以视为一种投资行为,他们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在对成本收益比较基础上,做出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行为。农民向城市流动的真实动因是在自身主体特征约束下的追求经济利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动机和目的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1.4 研究方法

1.2 若干问题的说明

1.2.1 城市化概念界定

1.2.2 关于研究主体

1.2.3 关于成本收益

1.2.4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第二章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理论基础

2.1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微观机理

2.1.1 城市化的内涵

2.1.2 城市化规律

2.2 我国城市化的宏观背景

2.2.1 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2.2 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理论内核

2.3 城市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2.3.1 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2.3.2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

2.3.3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及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动因

3.1 乡城人口迁移理论

3.1.1 “推力-拉力”理论

3.1.2 E·S李的人口迁移理论

3.1.3 舒尔茨等人的投资与收益理论

3.1.4 托达罗的预期收入理论

3.2 理论评析及我国的实践

3.2.1 有关理论简评

3.2.2 中国经验解释

3.3 农民主体行为分析

3.3.1 农民理性人假设

3.3.2 “非理性”的根源

3.3.3 实践的证据

3.4 不确定性与成本收益

3.4.1 理性农民的行为决策

3.4.2 不确定性下的最优决策

3.5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真实动因

3.5.1 经济动因

3.5.2 迁移主体特征

第四章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与收益

4.1 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界定

4.1.1 直接成本

4.1.2 机会成本

4.1.3 其他成本

4.2 农民进城务工成本的衡量

4.2.1 总成本的衡量

4.2.2 成本间的比较

4.3 农民进城务工的收益界定

4.3.1 货币工资收益

4.3.2 福利收益

4.3.3 其他收益

4.4 农民进城务工收益的衡量

4.4.1 总收益的衡量

4.4.2 收益间的比较

4.5 人口城市化的成本收益比较

4.5.1 行为人成本收益比较

4.5.2 成本收益比较的结论

第五章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制度变革

5.1 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成本的影响因素

5.1.2 收益的影响因素

5.2 转型经济与制度安排

5.2.1 转轨经济的特征

5.2.2 制度变迁的意义

5.3 关于城市化的制度革新

5.3.1 迁移中间环节的制度改革

5.3.2 城市固定环节的制度改革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1-12

参考文献

  • [1].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 朱艳玲.河南大学2007
  • [2].吉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D]. 赵善硕.长春理工大学2012
  • [3].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的探讨[D]. 杜凯.华中师范大学2014
  • [4].日本回收地沟油制生物柴油的成本收益分析[D]. 徐佳.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 [5].不同流通模式下新疆鲜食葡萄流通成本收益分析[D]. 李玉香.石河子大学2013
  • [6].河南农民外出打工问题研究[D]. 贾晓燕.郑州大学2007
  • [7].新疆劳动力失业问题研究[D]. 马万敬.新疆大学2008
  • [8].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D]. 曹娜.西南财经大学2011
  • [9].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D]. 许晓芳.首都师范大学2002
  • [10].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王继波.武汉工业学院2012

相关论文

  • [1].安徽省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D]. 吴信学.安徽大学2007
  • [2].论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制度创新[D]. 付志强.浙江工商大学2006
  • [3].“人口红利”期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D]. 袁友文.武汉科技大学2006
  • [4].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中国人口城市化研究[D]. 张太富.西南财经大学2007
  • [5].政府信息公开的成本收益分析[D]. 范登义.华中师范大学2007
  • [6].我国人口城市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 林娣.东北师范大学2004
  • [7].人口城市化的城乡年龄结构和就业差别效应研究[D]. 孙文慧.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D]. 吴云龙.吉林大学2005
  • [9].江苏省人口城市化与空间组织研究[D]. 王军.南京师范大学2006
  • [10].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D]. 许晓芳.首都师范大学2002

标签:;  ;  ;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成本收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