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省管县体制改革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省管县体制改革

论文摘要

新制度经济学在当今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足以说明它的巨大价值,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反思空间。社会的发展需要制度,而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的变迁说明,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必将替代低效率的制度,而且旧制度的影响不会就此终结,路径依赖效应将持续一段时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激情澎湃,但兴奋之后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中国有广大的农村,有许许多多欠发达的地区,中国只有农村发展了,农民致富了,中国才算是真正强大了。那么这个发展的关键在哪呢?笔者认为,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只有强大的县域经济做支撑,中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几亿农民的富裕问题。上层建筑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的行政体制必须改革,为了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县级政府的作用,而市管县体制已经束缚了县的作用发挥。浙江、湖北、河南等省已经开始了省直管县的改革的步伐,面对这一新的制度变迁,笔者有信心它将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制度变迁理论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中国县级政府发展的概况,概括了市管县的弊端,论证了省管县的可行性及挑战,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中国国情阐述了省直管县的路径,第五部分主要是从省、市、县以及配套措施方面阐述改革的具体对策。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省直管县的相关理论,结合相关案例,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和具体对策,引发读者思考,希望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制度及制度变迁
  • 1.5.2 路径依赖
  • 1.5.3 县、县域经济与县级政府
  • 第二章 制度变迁理论
  • 2.1 制度的结构
  • 2.1.1 产权安排
  • 2.1.2 交易成本
  • 2.1.3 游戏规则
  • 2.1.4 组织体系
  • 2.2 影响制度变迁供求的因素
  • 2.2.1 制度变迁的需求
  • 2.2.2 制度变迁的供给
  • 2.3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目标选择
  • 2.3.1 路径依赖
  • 2.3.2 目标选择
  • 2.4 制度变迁的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县级政府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县级政府发展概况
  • 3.2 市管县制度的发展概况及问题
  • 3.2.1 市管县的历史沿革
  • 3.2.2 市管县体制的积极作用
  • 3.2.3 市管县体制的负面影响
  • 3.3 浙江省省管县改革案例分析
  • 3.3.1 浙江省概况
  • 3.3.2 浙江省财政"省直管县"改革
  • 3.3.3 浙江"强县扩权"改革
  • 3.3.4 浙江"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评价
  • 3.4 制度变迁理论对省管县体制改革的价值
  • 3.4.1 制度供给与需求理论
  • 3.4.2 交易成本理论
  • 3.4.3 路径依赖理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县级政府改革路径选择
  • 4.1 省管县的可行性分析
  • 4.1.1 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
  • 4.1.2 科学技术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提供了便利
  • 4.1.3 部分地区的改革示范
  • 4.1.4 组织管理的扁平化趋势
  • 4.2 省管县制度变迁的总体构想
  • 4.2.1 总体思路
  • 4.2.2 三种类型(发达,较发达,西部地区)改革路径
  • 4.3 改革面临的挑战
  • 4.3.1 对省级政府管理能力的挑战
  • 4.3.2 改革催生了市县之间的矛盾
  • 4.3.3 扩权并未真正落实
  • 4.3.4 垂直部门的定位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施省管县制度变迁的具体对策
  • 5.1 省级的改革设想
  • 5.1.1 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减少省级管辖幅度
  • 5.1.2 设立省县沟通专员、疏通省县双向交流
  • 5.1.3 组建区域协调联盟、实现区域资源互补
  • 5.2 地市的合理定位
  • 5.2.1 保留地市行政级别、维护地市合理利益
  • 5.2.2 改革地市行政机构、转变地市行政职能
  • 5.2.3 调整地市行政区划、发挥中心城市功效
  • 5.3 县级政府的改革
  • 5.3.1 调整县级行政区划、减轻省级管辖压力
  • 5.3.2 动态评估县市实力、实施县级分等管理
  • 5.3.3 改革县级行政机构、构建高效服务政府
  • 5.4 配套措施的完善
  • 5.4.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改革配套支持
  • 5.4.2 下放部分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更大权责
  • 5.4.3 完善垂直管理体制、明确各自管理权责
  • 5.4.4 加大绩效考核力度、预防遏制腐败发生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36)
    • [2].制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07)
    • [3].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和有机生产方式的变迁——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再解释[J]. 政治经济学报 2016(01)
    • [4].新金融文明对金融创新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3)
    • [5].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范式的比较[J]. 时代人物 2008(04)
    • [6].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J]. 东南学术 2016(01)
    • [7].制度变迁理论中的改革开放及当代启示[J]. 大连干部学刊 2016(03)
    • [8].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改革顶层设计的启迪[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9].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与降低民营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策略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的完善[J]. 福州党校学报 2014(03)
    • [11].诺斯与格雷夫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J]. 经济纵横 2012(03)
    • [12].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的中国改革创新[J]. 人民论坛 2012(23)
    • [13].诺斯制度变迁理论述评[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3)
    • [14].两大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性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5].制度变迁理论评述[J]. 理论学刊 2009(06)
    • [16].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3)
    • [17].新形势下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9(08)
    • [18].关于国内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述评[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1)
    • [19].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述评[J]. 经济学家 2008(03)
    • [20].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之比较[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12)
    • [21].马克思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比较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2].制度变迁理论下的美国与台湾金融制度的比较分析[J]. 时代金融 2016(15)
    • [23].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制度变迁理论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03)
    • [24].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中的新时期传媒体制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03)
    • [25].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政治学研究的挑战和启示[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2)
    • [26].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模式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J]. 中国商界 2010(02)
    • [27].转轨时期国内制度变迁理论研究的成就与困惑[J]. 经济师 2009(01)
    • [28].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9].我国民间组织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30].奥地利学派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家作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0)

    标签:;  ;  ;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省管县体制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