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超低碳贝氏体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综合性能好等特点,受到国防、民用等领域的广泛重视。采用传统的焊接方法焊接此钢时存在热输入高、焊接变形大,焊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12mm厚超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CO2激光-GMA复合多层焊接试验。研究了能量输入及坡口形式等焊接参数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焊缝成形、焊接缺陷、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气成份、坡口形式、离焦量、送丝速度、热输入对焊接特性影响较大。采用Ar气保护时,加入He可以有效的抑制光致等离子体,加入CO2可以改善焊缝成形。为了充分发挥激光的作用,坡口底部应留有3mm的钝边。焊接打底层时,激光焦点要严格控制在坡口底部的钝边金属之内。焊接填充层时,对于激光焦点的位置要求并不严格。由于激光对焊丝的热作用,激光-GMA复合焊可以在较高的送丝速度下得到良好的焊缝成形和稳定的焊接过程。采用三层焊接且每层的热输入变化均匀时,焊缝成形较好,焊接效率较高。激光-GMA复合焊接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焊缝中存在未熔合、裂纹、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影响缺陷产生的主要因素为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条件:未焊焊道受热不均时,容易出现未熔合缺陷;焊缝成形系数较小、冷却较快时容易产生裂纹缺陷;当匙孔和熔滴过渡不稳定时,容易出现气孔和夹渣缺陷;通过优化试验参数基本解决了未熔合、裂纹、夹渣缺陷,并降低了气孔产生的几率,减小了气孔的尺寸,使气孔问题得到了改善。组织、性能分析表明:复合焊的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热影响区组织、性能未出现明显恶化。当试样断于母时,接头的抗拉强度为829.4MPa。当试样断于焊缝时,焊接缺陷是断裂的源头,试样的断口主要为韧性断口。焊缝的常温、-40℃低温夏比V形缺口冲击韧性值均高于对母材韧性要求的最低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应用现状
  • 1.3 激光-GMA复合焊接的特点、影响因素
  • 1.3.1 激光-GMA复合焊的特点
  • 1.3.2 激光-GMA复合焊接的影响因素
  • 1.4 激光-GMA复合焊接厚板的研究现状
  • 1.4.1 厚板激光-GMA复合单道焊接
  • 1.4.2 厚板激光-GMA复合多层焊接
  • 1.4.3 激光-GMA复合多层焊接缺陷、组织研究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激光-GMA复合多层焊接接头的成形特性
  • 2.1 引言
  • 2.2 试验条件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3 保护气成份的影响
  • 2.3.1 He气的影响
  • 2气体的影响'>2.3.2 CO2气体的影响
  • 2.4 坡口形式的影响
  • 2.4.1 打底层坡口形式的影响
  • 2.4.2 填充层部分坡口形式的影响
  • 2.5 能量因素的影响
  • 2.5.1 离焦量的影响
  • 2.5.2 送丝速度的影响
  • 2.5.3 热输入的影响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超低碳贝氏体钢激光-GMA复合焊缺陷分析
  • 3.1 未熔合缺陷
  • 3.1.1 未熔合缺陷的基本特征
  • 3.1.2 未熔合缺陷的形成原因
  • 3.1.3 未熔合缺陷的解决途径
  • 3.2 裂纹缺陷
  • 3.2.1 裂纹缺陷的基本特征
  • 3.2.2 裂纹缺陷的形成原因
  • 3.2.3 裂纹缺陷的解决途径
  • 3.3 气孔缺陷
  • 3.3.1 气孔缺陷的基本特征
  • 3.3.2 气孔缺陷的形成原因
  • 3.3.3 气孔缺陷的解决途径
  • 3.4 夹渣缺陷
  • 3.4.1 夹渣缺陷的基本特征
  • 3.4.2 夹渣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
  • 3.5 本章小节
  • 第4章 超低碳贝氏体钢激光-GMA复合焊接焊缝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 4.1 焊缝微观组织
  • 4.1.1 激光-GMA复合焊接焊缝形态、组织特性
  • 4.1.2 激光-GMA复合焊接接头各区组成
  • 4.2 超低碳贝氏体钢接头性能分析
  • 4.2.1 硬度分析
  • 4.2.2 拉伸性能分析
  • 4.2.3 冲击韧性分析
  • 4.3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06)
    • [3].纳米流体强化CO_2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2)
    • [4].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CO_2辅助蒸汽驱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6)
    • [5].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4)
    • [6].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9(04)
    • [7].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 水泥工程 2019(06)
    • [8].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 [9].CO_2-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测定与估算[J]. 化工学报 2020(01)
    • [10].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 流体机械 2019(12)
    • [11].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12].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1)
    • [13].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形态指标及糖分积累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4].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1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6)
    • [16].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 水文 2020(01)
    • [17].基于超临界CO_2抗溶剂技术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J]. 中药材 2019(07)
    • [18].微通道反应器内CO_2传质反应行为研究[J]. 化学工程 2020(01)
    • [19].环氧乙烷装置循环气中CO_2浓度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2)
    • [20].氢氧化钙的固碳功能性研究-CO_2浓度与碳化时间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1)
    • [21].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研究与实践[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2].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3].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CO_2复合驱的适应性[J]. 油田化学 2020(01)
    • [24].15%CO_2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油脂制生物柴油[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5].CO_2泄漏对稻田水基础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6].供暖用CO_2空气源热泵变频运行性能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7].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疗效[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1)
    • [28].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近期和中期效果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0(03)
    • [29].运用手持技术绘制CO_2浓度变化地图——以上海市地铁2号线为例[J]. 化学教学 2020(03)
    • [30].2019年全球生物质燃烧CO_2排放研究[J]. 科技风 2020(12)

    标签:;  ;  ;  ;  ;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