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区域创新和循环经济是近几年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更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而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夯实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和大量能源的消耗来推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但不具有可持续性,而且还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日益得到各方重视。如果区域创新体系与循环经济能够得到协调发展,那么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事与愿违,传统的区域创新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设置障碍。如传统区域创新体系中许多技术的原理和模式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基础之上的,用这种依据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来改变自然的外部面貌,难免损耗大量资源,打破原有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平衡,再加上传统区域创新体系中优先考虑经济效益的思想等都对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设置了障碍。理论界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相关研究非常少,专门的系统研究基本没有。基于以上原因,如何协调循环经济和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矛盾,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解释,完善循环经济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理论,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借鉴。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本文从区域创新体系和循环经济存在的矛盾出发,提出对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问题进行研究;在文献综述和理论渊源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运用博弈方法对相关参与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并研究了一般情况下的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创建问题;构造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青岛市为研究对象,对青岛市建设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最后,指出青岛市创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想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结合循环经济对区域创新体系问题进行研究,在选题上体现一定的创新;第二,用博弈方法把循环经济和区域创新结合在一起的模型设计是本文的一个亮点;第三,尝试设计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第四,本文对青岛创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出的构想和对策也有一定的创新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单靠市场机制难以创建,必须需要借助政府和其他手段;政府建设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本身的服务社会职能和对长期利益的考虑。第二,青岛市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处于前期阶段。当前优势是,海洋科研基础雄厚,大企业集团创新特色明显;在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方面有一定优势;创新方面,企业群策应能力和应变的能力较强。存在的问题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时较少考虑到循环经济问题;研究和开发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企业群知识管理的能力较差。第三,青岛市创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是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主体明确,创新机制健全,创新实力雄厚,创新环境优越,创新特色明显,具有强劲的创新集聚、辐射能力和生态循环能力的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体系;为此,需要树立新的创新观念,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培育创新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工程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创新理论的演进
  • 2.2 国家创新体系
  • 2.3 区域创新体系
  • 2.4 循环经济
  • 2.5 循环经济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基础
  • 3.1 区域经济理论及现代区域科学
  • 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3.3 进化经济学理论
  •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5 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
  • 3.6 清洁生产理论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概述
  • 4.1 循环经济
  • 4.1.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4.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 4.1.3 经济发展模式角度下的循环经济
  • 4.1.4 循环经济的特征
  • 4.1.5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4.1.6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 4.1.7 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 4.2 区域创新体系
  • 4.2.1 区域
  • 4.2.2 创新
  • 4.2.3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
  • 4.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
  • 4.3.1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 4.3.2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 4.3.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特征
  • 4.3.4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和类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博弈分析
  • 5.1 关于博弈论
  • 5.2 循环经济和区域创新体系之间的基本关系
  • 5.3 循环经济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博弈
  • 5.3.1 企业实行循环经济的博弈
  • 5.3.2 企业进行创新的博弈
  • 5.3.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博弈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指标设计与评价
  • 6.1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指标设计的原则
  • 6.2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指标的构成
  • 6.3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评价模型
  • 6.3.1 数据挖掘
  • 6.3.2 系统建模
  • 6.4 本章小结
  • 7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 7.1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总体结构
  • 7.1.1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总体结构
  • 7.1.2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多维空间结构
  • 7.2 基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开发体系构建
  • 7.2.1 基于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开发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 7.2.2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与企业群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 7.2.3 海尔、海信的研究与开发体系分析
  • 7.3 基于循环经济的集成服务平台构建
  • 7.3.1 基于循环经济的集成服务平台的结构
  • 7.3.2 基于循环经济的投融资体系构建
  • 7.3.3 基于循环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 7.4 本章小结
  • 8 青岛市建设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评价
  • 8.1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和区域创新体系取得的成绩
  • 8.2 青岛市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8.3 青岛市建设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定量评价
  • 8.4 本章小结
  • 9 青岛市创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想和对策
  • 9.1 青岛市创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总体构想
  • 9.2 青岛市创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
  • 9.2.1 树立新的创新观
  • 9.2.2 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 9.2.3 培育创新主体,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9.2.4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9.2.5 以产业集群创新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9.2.6 实施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工程
  • 9.2.7 完善研究与开发体系
  • 9.2.8 完善集成服务平台体系
  • 9.2.9 加大对循环经济的学习和宣传
  • 9.3 本章小结
  • 10 结论
  • 10.1 结论
  • 10.2 局限性
  • 10.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废钢雕塑艺术品在2016中国(国际)循环经济展览会上成功展现[J]. 中国废钢铁 2016(06)
    • [2].循环经济[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08(06)
    • [3].对汉中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0(04)
    • [4].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 武汉建设 2013(03)
    • [5].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 莱钢科技 2009(05)
    • [6].技术支持 科学发展 打造莱钢循环经济发展新亮点[J]. 莱钢科技 2009(03)
    • [7].商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2(05)
    • [8].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 莱钢科技 2009(04)
    • [9].马克思节约理论研究[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6)
    • [10].循环经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建材资讯 2010(01)
    • [11].关于深化商洛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0(06)
    • [12].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 武汉建设 2010(01)
    • [13].借鉴日本环保政策看环境保护与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 松州学刊 2010(06)
    • [14].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上半年或将发布[J]. 中国粉体工业 2012(03)
    • [15].循环经济理论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3)
    • [16].铜陵有色循环经济园升级再造[J]. 创新世界周刊 2020(02)
    • [17].“跨界当道”,循环经济得到推崇[J]. 中国包装 2020(02)
    • [18].气候变化下的循环经济创新推动当今纺织业的可持续原动力[J]. 中国纤检 2020(Z1)
    • [19].循环经济在制造业中的应用[J]. 铸造 2020(03)
    • [20].化工企业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探讨——评《化工行业循环经济》[J]. 材料保护 2020(03)
    • [21].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对策[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4)
    • [22].欧盟加快建立循环经济计划 涂料行业将迎来根本性巨变[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4)
    • [23].欧盟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要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发展观察 2020(11)
    • [24].欧盟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政策要点[J]. 江西建材 2020(07)
    • [25].铁路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商业 2020(19)
    • [26].全球纺织服装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相关探讨[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9)
    • [27].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矿区的发展与对策——评《矿区循环经济理论与技术》[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9)
    • [28].张忠莲:保持战略定力 始终不渝发展循环经济[J]. 节能与环保 2020(09)
    • [29].循环经济理论下饲料产品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 中国饲料 2020(19)
    • [30].内循环经济的实质与未来[J]. 光彩 2020(09)

    标签:;  ;  ;  ;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