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烟酸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制

维生素E烟酸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制

论文题目: 维生素E烟酸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剂学

作者: 李丽

导师: 王晶,王中彦

关键词: 维生素烟酸酸,自乳化制剂,假三元相图,生物利用度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维生素E烟酸酯(VEN)是微循环活化剂,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主要用于动脉硬化,脑中风,脑外伤后遗症,高血脂,高血压及中心性视网膜炎等。维生素E烟酸酯在水中几乎不溶,吸收慢,因此普通胶囊剂和颗粒剂起效慢。本工作以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EDDS)为载体,将VEN制成自乳化软胶囊,可加速其在人体内的吸收。 处方前研究中测定了VEN在各种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又通过对各种油相和不同乳化剂的配伍变化的观察,选出具有较强乳化能力的乳化剂和对药物有较大溶解度且粘度较小的油相和助乳化剂,进行自乳化给药系统基本处方的筛选。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EN的含量和溶出度及体内血药浓度,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回收率高,能满足本研究中的各项分析要求。 选用油酸乙酯、橄榄油和Labrafac为油相,Labrasol、Tween-80和EL-20为乳化剂,1,2-丙二醇、Labrafil和Transcutol为助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绘制假三元相图。结果表明:油酸乙酯/EL-20/Transcutol体系所形成的有效自乳化区域最大,确定其为基本处方。在此基础上研究各组分对SEDDS形成的影响,同时考察药物、稀释溶剂、温度及分散方法对SEDDS形成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然后以溶出度和粒径为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确定最终处方为VEN∶油酸乙酯∶EL-20∶transcutol=1∶0.75∶1.35∶0.9(质量比)。 对SEDDS和其自乳化后乳剂的外观性状进行观察,同时对自乳化时间,自乳化后的粒径及SEDDS中VE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温度,分散介质,分散方法对系统自乳化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分散介质,稀释倍数对自乳化后乳剂粒径的影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VEN的SEDDS质量稳定。 以市售普通胶囊为参比制剂,对研制的VEN自乳化软胶囊在Beagle犬体内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研究。VEN自乳化软胶囊和市售普通胶囊的Tmax分别为4.00h和6.00h,Cmax分别为4.88和3.57μg/mL,T1/2分别是4.99和5.24h,VEN自乳化软胶囊相对于市售普通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119.53%。结果表明,VEN的自乳化软胶囊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药物的结构

3 溶解度试验

4 油和乳化剂的配伍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2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吸收波长的选择

2.2 流动相的选择

2.3 专属性试验

2.4 线性关系试验

2.5 精密度试验

2.5.1 系统精密度

2.5.2 方法精密度

2.6 溶液中稳定性研究

2.7 回收率试验

2.8 含量测定结果

2.9 系统耐用性试验

3 溶出度的影响因素

3.1 溶出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

3.2 溶出方法对溶出度的影响

3.3 转速对溶出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EN的SEDDS的制备

1 仪器与试药

2 SEDDS处方组成的初步筛选

2.1 油相的选择

2.2 乳化剂的选择

2.3 助乳化剂的选择

3 假三元相图的绘制

4 影响SEDDS形成的主要因素

4.1 处方因素

4.1.1 油相对SEDDS形成的影响

4.1.2 乳化剂对SEDDS形成的影响

4.1.3 助乳化剂对SEDDS形成的影响

4.1.4 药物对SEDDS形成的影响

4.1.5 稀释溶剂对SEDDS形成的影响

4.2 制备工艺

4.2.1 制备温度对 SEDDS形成的影响

4.2.2 分散方法对 SEDDS形成的影响

5 基本处方的筛选

6 溶出度试验

7 粒径的测定方法

8 最优处方的确定

9 最优制备工艺的确定

10 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考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EDDS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2 微乳和自微乳与乳剂、胶束溶液的差异

2.1 微乳和自微乳与乳剂的差异

2.2 微乳和自微乳与胶束溶液的差异

3 SEDDS形成机理概述

4 质量考察

4.1 外观性状

4.2 自乳化速率

4.2.1 分散介质的影响

4.2.2 分散强度的影响

4.2.3 温度的影响

4.3 粒径

4.3.1 飞分散介质对粒径的影响

4.3.2 稀释倍数对粒径的影响

4.3.3 处方中各组分对粒径的影响

4.4 含量测定

5 初步稳定性考察

5.1 低温试验

5.2 室温试验

5.3 高温试验

5.4 冷热循环试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色谱条件

2.2 内标液的配制

2.3 血浆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2.4 分离度与专属性

2.5 血浆中药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2.6 回收率试验

2.6.1 提取回收率

2.6.2 内标的提取回收率

2.6.3 方法回收率

2.7 精密度试验

2.7.1 日内精密度

2.7.2 日间精密度

2.8 血浆样品的稳定性

3 VEN自乳化软胶囊在 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动物

3.2 服药方案及样品采集

3.3 样品血药浓度的测定

3.4 实验结果

3.5 结果处理

3.5.1 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3.5.2 非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3.5.3 相对生物利用度

3.5.4 生物等效性统计学分析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发布时间: 2006-11-27

参考文献

  • [1].难溶性药物的自乳化纳米乳的设计及其口服吸收的研究[D]. 宋文艺.南昌大学2018
  • [2].β-榄香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究[D]. 陈闯.沈阳药科大学2006
  • [3].酮洛芬自乳化胶囊的研究[D]. 刘华.沈阳药科大学2005
  • [4].氯雷他定固体自乳化制剂的研究[D]. 谭永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
  • [5].非诺贝特自乳化胶囊的研究[D]. 高雪峰.沈阳药科大学2007
  • [6].注射用多西他赛自乳化微乳制剂研究[D]. 曹丽萍.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 [7].依托泊苷磷脂复合物自乳化制剂的研究[D]. 吴忠斌.第二军医大学2009
  • [8].酪蛋白固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研制及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 陶波.华中科技大学2011
  • [9].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合成及其自乳化制剂的研究[D]. 李秋惠.沈阳药科大学2003
  • [10].膜乳化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自乳化微球的研究[D]. 李红桥.西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地椒挥发油自乳化制剂研究[D]. 谷雨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2].酮洛芬自乳化胶囊的研究[D]. 刘华.沈阳药科大学2005
  • [3].α-细辛脑自微乳化胶囊的研究[D]. 史朝晖.沈阳药科大学2004
  • [4].尼莫地平自微乳化胶囊的研究[D]. 殷静.沈阳药科大学2004
  • [5].注射用葫芦素B自乳化微乳制剂的研究[D]. 李墨.沈阳药科大学2007
  • [6].葛根素口服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D]. 洪赟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5
  • [7].利福喷丁自乳化胶囊及异烟肼缓释胶囊的研制及释药特性研究[D]. 周广治.武汉大学2005
  • [8].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研究[D]. 钦富华.浙江大学2006
  • [9].辛伐他汀自微乳化胶囊的研究[D]. 田大丰.沈阳药科大学2006
  • [10].维生素E琥珀酸酯的合成及其自乳化制剂的研究[D]. 李秋惠.沈阳药科大学2003

标签:;  ;  ;  ;  

维生素E烟酸酯自乳化软胶囊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