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理性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的实证探究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理性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的实证探究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本论文受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一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校级立项学院自筹经费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18RWY035,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分析与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内涵,并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目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和生命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实现生命价值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生命教育

马克思唯物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意味着人不仅是生物性的存在,人的超越性本质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使人具有了不同于动物的超越性生命——价值生命。但近年来,在大学生当中,否定生命、漠视生命、伤害生命、游戏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确生命观的缺失。基于此,加强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内涵

命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完善的。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决定取舍所持的最基本的观点。大学生价值观相对稳定,一旦形成就会十分牢固。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由多个方面组成,其中大学生价值观是其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标准的统一,是抽象价值观和具体价值观的统一。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的调查

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本次调查选取西南地区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169人,占总人数的56.33%;女生131人,占43.67%;本科生203人,占67.67%;研究生97人,占32.33%;文科生166人,占55.33%;理科生134人,占44.67%。本次调查涉及调查对象的不同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同时,本次调查还进行个别访谈,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二)调查方法

在与大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自编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大学生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对其他生命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与意义等方面。问卷前19题为选择题,第20题为开放式问题。问卷回收后,逐一检查问卷,剔除了无效问卷。调查分析采用了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总体上大学生对待生活持有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主流方向是好的,是乐观和积极向上的。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再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基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现综合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特点。

1、有93.5%的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生命,珍视生命,并肯定“不管将来遇到什么情况,都会珍惜生命,不会轻易地选择放弃自杀”,在此比例中又有83.7%的学生认为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还未尽孝就轻易伤害自己,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任。有14.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青春才刚刚开始,不应该轻言说放弃,自己还有更美好的明天,自己还要好好的去享受生活。仅有1.5%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地生命。

2、剩余0.43%的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不知道何为珍惜,漠视生命,对一切事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有也行,没有也行,从未思考过自己生命的价值,游戏人生,秉持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与非的态度。“经常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夜不归宿。”以此来浪费生命,荒度时光,丝毫没有认识到此类行为严重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还有剩余的0.07%的大学生在自己伤心或者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偶尔有过自杀的念头,不愿意去面对任何人,认为别人都不理解自己的心情,别人都不懂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轻微的抑郁症倾向。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存问题的反思维度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主流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对生命价值观错误的认识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扭曲,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践踏残害生命事件,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就需要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存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一)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利益分化与调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追求利益最大化、两极分化以及个人主义的负效应也日益暴露。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变迁,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高校中来。

(二)文化多元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多元文化思潮的渗透,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出了挑战,挑战我国主流文化的地位,挑战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交会的形势下,我国明显处于文化交流的劣势地位。这种劣势地位,使得人们在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各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的影响。

(三)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取向在网络领域的主导地位。弱化了教育者在网络领域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也消解着教育对象在网络领域的主体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管理和利用不当的情况下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拓展社会实践,深化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学校应更加主动地去提供社会性经验和社会性学习,使学生在学校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设施去参与社会活动。”

(二)内省调试法。内省调试法是指运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它是纠正自我评价偏差的根本,不容忽视。

(三)自我完善。首先要保持青春的活力,在以人是追求目标的生物的前提下,可以说适应能力或者生命力作为一种能源或者燃料推动着人来达到这个目的。其次,要合理制定目标,目标在促进成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以它为指导来把握并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目标是路径,它能引导人们走向成功,因此合理制定目标对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要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大学生必须要懂得,一定程度上的失败是正常的,大学生必须把他们当作经验吸收。

参考文献

[1]梅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思雅(1993年—),河南省信阳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施剑波(1994年—),浙江省台州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标签:;  ;  ;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的理性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的实证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