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罗燕四川省成都市兴盛小学校610000

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明白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更重要的是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小学美术大纲中提出: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才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绘画课的教学,手工课则选择较容易的内容教,在美术特长班或艺术培训学校更是如此。对于欣赏课,大部分教师则是一跳而过,简单一提完事。原因有二:教师本人也不知怎样欣赏或不知道该怎样让学生欣赏;觉得欣赏在美术课中不重要。然而,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知识进行内化的课程,学生从欣赏名画或者其他作品的过程中,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心灵受到震动,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更重视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学生主动参与欣赏,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下面谈谈如何在欣赏课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欣赏课的教案要贴近学生实际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提不起劲,没有欣赏的激情。学生以为这些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或者是优秀学生的作品,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找到了学生的想法,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如在教学《漫画欣赏》一课中,本来课本中的范画就少,还没有新鲜感,更何况,书本中的范画儿童味不足,时代感也不强,在备课中,我利用网络,搜集了大量充满童趣、有时代感的漫画展示给学生,学生感到很有新鲜感,兴趣就提上来了。

怎样才能拉近欣赏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在欣赏作品中,可以有意选一些身边优秀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觉得:这是我同学的作品,我跟他至少是差不多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

二、提高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

哪些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设问、小故事、小品、展示教具、录音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如在四年级《纸版画欣赏》中,我先问:你知道纸版画有什么作用?学生会猜出很多孩子气的答案,这时组织学生欣赏,学生就会很投入,直到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为止。这就是设问激起了学生欣赏的欲望。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欣赏内容采用不同的激情方法。

三、让学生当欣赏的主人

以往欣赏课中,只听到老师的介绍,把学生当成容器,不断地往里塞,最后,教师讲得嗓子冒烟,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美术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它对挖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美术欣赏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能让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遐想,每个人的想象又各不相同。正是这种“胡思乱想”,才有利于加深对范作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这种感受、想象、理解不是教师能代替学生的,必须是学生自己切身的感受。如何让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人,多思多想,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呢?

首先,在备课时,要摆正学生、教师、欣赏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习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的观念。

其次,要根据欣赏内容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如三年级的《漫画欣赏》,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讨论、质疑、思考,逐步地在这几步的反复中理解了漫画的含义,懂了漫画的要素,明确了漫画的类别等漫画知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美术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具有优势。

四、给学生留一点欣赏“布白”,让他们多品味回味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美术欣赏更是如此,给学生留一点回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布白”艺术,让美内化,从而艺术得到共鸣,所有的一切得到了升华。如在教学第九册《中国画欣赏》时,与学生共同讨论了《清明上河图》(局部),我又介绍了整幅图的全景。此时,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这幅局部的《清明上河图》逐渐展开,慢慢地让自己也走进去,融入其中,同时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再请学生谈体会,他们的体会会很多,并且感受更深。这时的“布白”,使学生有了品味的时间与空间,给了学生消化、发现、吮吸、提高、驰骋的广阔天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欣赏中的艺术氛围会变得更浓。

五、在欣赏中发挥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畅谈畅想

要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纸版画欣赏》一课中,有的学生认为这种美术样式不好看,这时,教师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纸版画的认识,接受这种美术样式。

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中,必须改变以前的老师一言堂的方法,多给学生欣赏的“阵地”和“空间”,加强学生“学”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乐学精神,进行创造性的欣赏。这样,学生学得更有“味”了,特别是学生学到了欣赏的方法,欣赏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素质得到了提升,变得更高雅,人的素质才能更全面地得到培养。

标签:;  ;  ;  

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