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精细刻画及剩余油定量描述

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精细刻画及剩余油定量描述

论文摘要

针对我国中、新生代陆相已开发油藏特点,选择非均质性严重的注水开发河流相砂岩油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胜利油区主力油田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的实例,开展油藏地质精细研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基准面旋回理论和地层响应过程的沉积动力学原理,建立不同级次的旋回层序和单砂体的骨架模型;综合井震资料,对储集层的砂体和属性参数进行井间预测;建立密井网区的储层地质知识库,利用地质统计学或随机模拟的思路进行储层属性参数的预测,建立高精度的预测模型;采用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方法,准确确定剩余油的相对富集部位、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为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挖潜增产措施、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该论文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河流相沉积油藏储层研究为例,建立了河流相储层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对比格架;利用丰富的取心井资料,建立高含水期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充分发挥密井网区各种动静态资料丰富的优势,建立了河流相储层的地质知识库,为储层三维空间的精细刻画奠定基础,并利用开发动态资料获得比较准确的砂体连通宽度和厚度数据,约束储层精细建模。以精细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形成了利用开发地质学、水淹层测井评价、生产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等多种方法对剩余油进行综合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剩余油的定量描述,并阐明特高含水期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高含水期河流相沉积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指导,在矿场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和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有关储层精细研究的现状
  •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现状
  • 三、储层非均质模型研究现状
  • 四、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区概况
  • 一、油田地质概况
  • 二、油田开发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关键技术
  • 三、技术路线
  • 第五节 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新认识
  • 第二章 河流相沉积地层格架建立
  • 第一节 地层对比划分技术
  • 一、地层对比划分原则
  • 二、对比划分标志选择
  • 三、对比程序
  • 第二节 构造精细研究技术
  • 一、断裂系统研究
  • 二、微型构造及其适应性分析
  • 第三章 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技术
  • 第一节 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
  • 一、声波曲线标准化
  • 二、感应曲线标准化
  • 第二节 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研究
  • 一、泥质含量解释模型
  • 二、孔隙度解释模型
  • 三、渗透率解释模型
  • 四、粒度中值解释模型
  • 五、分选系数解释模型
  • 六、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 七、产水率解释模型
  • 第三节 储层参数解释结果评价方法
  • 一、储层参数空间分布最佳拟合方法研究
  • 二、储层参数井间插值
  • 三、储层参数评价
  • 第四章 储层精细刻画技术
  • 第一节 沉积相研究
  • 一、河流沉积相模式
  • 二、沉积微相定量识别
  • 第二节 储层宏观非均质研究
  • 一、储层物性特征
  • 二、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 三、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 四、储层层内非均质性
  • 第三节 储层微观非均质研究
  • 一、孔隙结构特征
  • 二、孔隙结构类型
  • 三、粘土矿物分析
  • 第五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 第一节 储层地质知识库建立
  • 一、单参数储层地质知识库
  • 二、多参数相互关系地质知识
  • 第二节 储层参数空间结构分析
  • 一、变差函数特征
  • 二、三维空间变差函数及储层参数空间结构分析
  • 第三节 二维模拟及二维建模方法研究
  • 一、二维建模方法研究及平面模型
  • 二、剖面模型的建立
  • 第四节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 一、储层构造格架模型
  • 二、储层参数模型
  • 第六章 剩余油定量描述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一节 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 一、精细建模技术
  • 二、历史拟合技术
  • 三、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
  • 第二节 流线模型技术
  • 一、方法简介
  • 二、流线模型建立
  • 三、历史拟合
  • 四、剩余油定量描述
  • 五、计算成果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三节 三维定量动态剩余油描述技术
  • 一、软件系统研制
  • 二、三维定量动态剩余油描述
  • 三、剩余油描述成果输出
  • 第七章 提高采收率的潜力措施及应用效果
  • 第一节 提高采收率的潜力措施
  • 一、剩余油挖潜的途径
  • 二、潜力方向分析
  • 三、措施方案
  • 第二节 剩余油挖潜效果分析
  • 一、指标预测
  • 三、阶段应用效果分析
  •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J]. 石油物探 2020(02)
    • [2].反Q滤波拓频处理技术在河流相储层解释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20(06)
    • [3].河流相储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与预测[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1)
    • [4].高含水期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探讨[J]. 石化技术 2015(09)
    • [5].河流相储层特征及识别:一个老河口油田的实例分析(英文)[J]. Applied Geophysics 2011(03)
    • [6].反演与正演结合在河流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7(04)
    • [7].河流相储层开发初期地质建模[J]. 岩性油气藏 2008(03)
    • [8].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9].马岭油田北三区河流相储层构型综合地质研究[J]. 石油学报 2010(02)
    • [10].基于地震沉积学的油气储层研究——以胜利油田飞雁滩地区河流相储层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S1)
    • [11].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油田开发初期河流相储层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渤海A油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12(01)
    • [12].埕岛北部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描述[J]. 油气地球物理 2015(03)
    • [13].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样式的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2)
    • [14].孤东油田九区西馆陶组河流相储层沉积学表征[J]. 科技信息 2013(18)
    • [15].地震属性分析在河流相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6].河流相储层复合砂体构型概念体系、表征方法及其在渤海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1)
    • [17].渤海海域A油田河流相储层表征技术[J]. 海洋地质前沿 2012(10)
    • [18].海上河流相储层应用地质模型计算储量的不确定性分析[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8(04)
    • [19].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方法探讨[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20].孤岛油田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19)
    • [21].秦皇岛A油田河流相储层展布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5)
    • [22].河流相储层精细对比及沉积特征探讨——以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临25-1断块馆二上段为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04)
    • [23].渤海Q油田前期研究阶段河流相砂体表征[J]. 山东国土资源 2017(12)
    • [24].苏里格气田河流相储层预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25].S变换精确分频技术在河流相储层及流体识别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14(10)
    • [26].河流相储层研究方法对油田开发的影响——以渤海海域BZ油田储层A研究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11)
    • [27].地震多属性在河流相储层有利砂体厚度预测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15(09)
    • [28].渤海渤中26区河流相储层油气检测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6)
    • [29].平面岩相解释法在河流相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 油气地球物理 2011(03)
    • [30].河流相储层构型及其对油水分布的控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  ;  

    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精细刻画及剩余油定量描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