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生化抗性机理研究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生化抗性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果树、蔬菜和农作物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螨种群,长期以来主要使用菊酯类杀螨剂来防治,如甲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螨剂由于对害螨毒力高,与环境相容性好,对人畜低毒,无残留污染,对天敌安全等特性,成为我国果树蔬菜生产中害螨防治的支柱品种。但大量、单一和连续使用,带来了二斑叶螨等各种害螨的抗药性。本文通过雌雄单系扩繁二斑叶螨,室内培育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用15种常用杀螨剂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进行交互抗性测定,为农药的合理轮换和混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抗性品系进行生理生化分析,明确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体内解毒酶的变化与抗药性的关系,为二斑叶螨对菊酯类农药的酶学抗性监测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测定二斑叶螨敏感种群采自甘肃省兴隆山,通过雌雄单系扩繁。室内用甲氰菊酯对二斑叶螨进行药剂培育抗性品系。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上升可分为5个阶段:F3~F5、F5~F11、F11~F12、F12~F14和F14~F19;当筛选19代后,抗性倍数达88.37倍;表明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如果继续筛选,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还会继续上升。对15种常用杀螨剂的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种群对三氯氟氰菊酯(抗性指数12.21倍)和苦皮藤生物碱(10.82倍)有明显交互抗性;对氧乐果、苯丁锡、唑螨酯、氯氰菊酯及三唑锡交互抗性次之,达6.35倍,7.54倍6.878倍、9.79倍、和6.65倍。2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的生化机制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FeR)与敏感品系(susceptible strain,S)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活性差异显著,抗性品系(FeR)的酶活力为敏感品系(S)的酶活力的1.0969倍;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羧酸酯酶(CarE)活性随着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值也逐渐增加,当酶液浓度为2.5头/mL时,抗性品系的吸光值为0.27,而敏感品系的吸光值为0.245,相对抗性倍数为1.102倍,这说明在任何一个阶段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都与抗性增强有关。抗性种群体内酸性磷酸酯酶(Phosphatase,acid,ACP)、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的活性分别为0.1410μM/mg.pr/30min和0.1181μM/mg.pr/30min,而在敏感品系中ACP、AKP的活性较低,活力分别为0.1328μM/mg.pr/30min、0.0072μM/mg.pr/30min,二斑叶螨抗、感品系磷酸酯酶活性有差异,这说明二斑叶螨対甲氰菊酯抗性的产生与磷酸酯酶的活性相关,磷酸酯酶活性升高是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原因之一。通过测定在3min内吸光值(OD值)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敏感品系(S)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s)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抗性品系(FeR)的活性除了在40s前之外,其他都高于敏感品系(S),表明了FeR品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增高,导致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药性,并随时间的增长,抗性逐渐增高。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Mixed function oxidase,MFOs)是重要的解毒酶之一,抗性品系( 0.1628mmol·L-1·mg-1Pro·(30min)-1 )的活性为敏感品系( 0.0550 mmol·L-1·mg-1Pro·(30min)-1)的2.9471倍,在本实验检测的三种解毒酶中抗性倍数最大,抗性品系活力高于敏感品系0.1078 mmol·L-1·mg-1Pro·(30min)-1,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性,这说明MFOs在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生化机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能为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关键酶。3河西3地区二斑叶螨对7种常用杀虫杀螨剂抗性测定为了明确甘肃省河西地区二斑叶螨对常用农药的田间抗性状况,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对采自武威、张掖和酒泉三地区的二斑叶螨种群对7种药剂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二斑叶螨对7种药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3地区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水平相似,属于中等抗性水平;对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顺序为:武威种群>张掖种群>酒泉种群;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三氯杀螨醇、哒螨灵的抗性较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二斑叶螨的发生与危害
  • 1.2 二斑叶螨严重发生的原因
  • 1.2.1 寄主泛围广
  • 1.2.2 繁殖力强、产卵量大
  • 1.2.3 内禀增长力高
  • 1.2.4 天敌大量杀伤
  • 1.3 二斑叶螨抗药性研究进展
  • 1.3.1 国外二斑叶螨抗性研究进展
  • 1.3.2 国内二斑叶螨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 1.4 二斑叶螨抗药性机理的研究
  • 1.4.1 产生抗药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 1.4.1.1 表皮穿透速率降低
  • 1.4.1.2 解毒酶与抗药性的关系
  • 1.4.1.3 神经系统敏感性下降
  • 1.4.1.4 钠离子通道与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关系
  • 1.4.2 击倒抗性的分子机理
  • 1.5 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
  • 1.5.1 抗药性治理
  • 1.5.2 防治方法
  • 1.5.2.1 人工防治
  • 1.5.2.2 生物防治
  • 1.5.2.3 化学防治
  • 1.6 害螨(虫)抗药性的监测
  • 1.6.1 诊断剂量法
  • 1.6.2 神经电生理检测法
  • 1.6.3 生理生化分析法
  • 1.6.3.1 应用模式底物检测昆虫匀浆液中酶的活性
  • 1.6.3.2 利用免疫学技术监测与抗药性相关的酶或靶标
  • 1.6.4 分子生物学法
  • 1.6.2.1 专一性等位基因PCR 扩增法(PASA-PCR amplification of specific alleles)
  • 1.6.2.2 PCR-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EN-PCR/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 1.6.2.3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ymorphism analysis, SSCP)
  • 1.6.2.4 固相微测序反应
  •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1.1 供试二斑叶螨
  • 2.1.2 饲养台的构造
  • 2.1.3 供试药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二斑叶螨饲养方法
  • 2.2.2 抗性选育及生物测定方法
  • 2.2.2.1 抗性选育方法
  • 2.2.2.2 生物测定方法
  • 2.2.2.3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结果
  • 2.3.2 常用15 种杀螨剂对抗甲氰菊酯二斑叶螨种群的交互抗性测定
  • 2.4 小结
  • 第三章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1.1 供试二斑叶螨
  • 3.1.1.2 供试试剂
  • 3.1.1.3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1.2.1 标准曲线制作
  • 3.1.2.2 羧酸酯酶活性测定
  • 3.1.2.3 磷酸酯酶活性的测定
  • 3.1.2.4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3.1.2.5 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MFOs)活性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标准曲线结果
  • 3.2.2 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3.2.2.1 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 3.2.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3.2.2.4 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MFOs)活性测定
  • 3.3 小结
  • 第四章 二斑叶螨对常用农药的抗药性调查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1.1 供试二斑叶螨
  • 4.1.1.2 供试药剂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生物测定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二斑叶螨对7 种农药的毒力敏感基线
  • 4.2.2 抗性监测结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选育及对15 种杀螨剂的交互抗性测定
  • 5.1.2 二斑叶螨抗、感品系酶活力的比较
  • 5.1.3 河西3 地区二斑叶螨抗性水平的监测
  • 5.2 问题与讨论
  • 5.3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与敏感品系单蚊杂交群体的构建[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03)
    • [2].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性质比较[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2)
    • [3].温度对白纹伊蚊氯氰菊酯品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06)
    • [4].温度对抗氯氰菊酯和敏感品系淡色库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5)
    • [5].麦长管蚜抗吡虫啉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殖力比较[J]. 昆虫知识 2008(02)
    • [6].药剂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比较[J]. 农药学学报 2008(02)
    • [7].斜纹夜蛾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酯酶的生化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01)
    • [8].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与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室内种群动力学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02)
    • [9].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与抗性种群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05)
    • [10].电子束对磷化氢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赤拟谷盗成虫的辐照效应[J]. 核农学报 2015(03)
    • [11].三种家蝇酚氧化酶基因表达差异研究[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1(01)
    • [12].淡色库蚊吡丙醚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性质差异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02)
    • [13].毒死蜱对灰飞虱抗性和敏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比较[J].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5)
    • [14].铁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基因在抗性及敏感品系淡色库蚊中表达量的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18)
    • [15].中华按蚊不同株转铁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英文)[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04)
    • [16].冰冻储存对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03)
    • [17].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相对适合度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 [18].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和敏感品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较[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9].水稻花药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09)
    • [20].杭州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调查[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09)
    • [21].抗阿维菌素苜蓿苔螨品系与敏感品系的发育与生殖力[J]. 草业科学 2018(03)
    • [22].坪山新区德国小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6(05)
    • [23].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与体内能源物质含量的关系研究[J]. 粮食储藏 2008(01)
    • [24].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寻找德国小蠊抗药性的相关基因[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05)
    • [25].小菜蛾羧酸酯酶性质研究初报[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6].转铁蛋白基因在三种淡色库蚊体内表达量的比较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0(09)
    • [27].白纹伊蚊不同种群羧酸酯酶生化性质差异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02)
    • [28].酚氧化酶基因在3种淡色库蚊体内表达量比较[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1(01)
    • [29].溴氰菊酯胁迫下小菜蛾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30].德国小蠊磷酸酯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生化特性的变化与抗药性的关系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05)

    标签:;  ;  ;  ;  ;  

    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的生化抗性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