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论文摘要

笔者和导师于2005年至2007年先后5次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在后两次考察中,笔者在山体的东南方向坡面和西北方向坡面的32个海拔梯度上设置了64个垂直样方,每个样方大小为5m×5m。目的是研究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其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44科、106属、329种(包含8变种)。其中巢形轴鳞蕨Dryopsis nidus和刺齿假瘤蕨Phymatopterisglaucopsis为贵州新记录种。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分别占贵州蕨类植物科的81.5%,属的69.7%和种的42.2%。蕨类植物区系丰富度较高。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通过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分析,探明蕨类植物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本区蕨类植物种类随海拔升高数量迅速下降,两者呈强的负相关关系。在本区海拔的升高对蕨类植物种类的数量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水热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蕨类植物的物种数量。二是通过影响蕨类植物上方的乔木及灌木间接影响影响蕨类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对本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在根据海拔梯度分成的四个区段中:第一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影响较大,区段种蕨类植物多为热带亚洲分布种类;第二区段受热带亚洲成分和中国—日本成分共同影响,随着水热环境的变化这一区段的范围变化较大:第三区段受中国—日本成分影响,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日本分布种类;第四区段为本区在海拔上的最高区段,受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影响较大,区段中蕨类植物多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种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概况
  • 1.2 贵州蕨类植物研究概况
  • 1.3 植物区系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 1.4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概况
  • 1.5 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
  • 1.6 本研究的意义
  • 2 自然概况
  • 2.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 2.2 地质地貌
  • 2.3 土壤与植被
  • 3 材料和方法
  • 3.1 保护区内标本的采集
  • 3.2 标本的整理
  • 3.3 标本的鉴定
  • 4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蕨类植物概况
  • 4.1 新纪录简介
  • 4.2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优势科
  • 4.3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优势属
  • 4.4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区系丰富性评价
  • 5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 5.1 属的区系成份分析
  • 5.2 种的区系成份分析
  • 5.3 与其他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聚类比较
  • 6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 6.1 样方中种类与海拔的关系
  • 6.2 海拔梯度与种类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 6.3 样方中的高频种
  • 6.4 区系成份的垂直分布
  • 6.4.1 西北方向坡面区系成份的垂直分布
  • 6.4.2 西北方向坡面各百米段的聚类分析
  • 6.4.3 东南方向坡面区系成份的垂直分布
  • 6.4.4 东南方向坡面各百米段的聚类分析
  • 6.4.5 两坡面上蕨类植物区系成份沿海拔分布的特点
  • 7.结论及讨论
  • 7.1 讨论
  • 7.1.1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种类及多样性
  • 7.1.2 保护区内蕨类植物的区系成分分析
  • 7.1.3 本区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
  • 7.1.4 蕨类植物在本区的保护
  • 7.2 结论
  • 致谢
  • 8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1.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2.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调查样方中的蕨类植物名录
  • 3.彩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