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有用的收益信息研究

决策有用的收益信息研究

论文摘要

财务报告的目标经历了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的发展过程,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是由会计信息的性质及用途造成的。会计衡量和传递的是关于企业财富的信息,不同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们对财富的不同占有和分配方式,也决定了不同的会计信息用途。传统的工业社会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再积累方式实现财富的占有和分配,传统会计收益模式就是围绕这种占有和分配方式建立起来的。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企业财富的所有者不再单纯依赖企业已实现的收益和利润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财富,他们还可以通过随时在证券市场上交换自己所持有的证券份额来实现自己对财富的占有和既得利益的分配,这样一来,企业预期未来财富的创造也可以通过交换与价格提前实现。在这种新的财富占有和分配方式下,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也就是关于企业的价值信息(或权益的价值信息)就成为企业现有或潜在的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由于权益价值是预期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的函数,因此,决策有用信息可界定为有助于现有的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权益的价值的信息,即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 在经济学领域,收益被理解为财富的增量,企业的经济收益可以解释为期初期末两点之间企业净资产现值的变动。会计学界长久以来一直关心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能计量企业的经济收益,对这个问题前后出现三种观点,历史观认为会计系统计量的就是经济收益;信息观认为会计系统不可能计量经济收益;计量观认为会计系统可以计量经济收益与资产的经济价值,会计人员应努力缩小计量误差,使会计收益尽可能接近经济收益。在本文中,笔者总的观点是,传统工业经济环境背景下形成的传统收益模式,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已无法衡量企业的真实收益,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以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和经济决策相关及经济学“价值”概念上的经济收益,能提供对当前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鉴于对信息用户的有用性是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必须对传统收益模式进行变革,使其能够计量经济收益与资产的经济价值,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本文研究的主题就是如何对传统收益模式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信息使用者决策信息需求变化。

论文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财务报告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
  • 1.1.2 权威机构的观点——FASB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的界定
  • 1.1.3 收益报告目标的演变——从历史观、信息观到计量观
  • 1.2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 2 收益确认、计量、报告基本理论与发展综述
  • 2.1 传统会计收益
  • 2.1.1 会计收益表与收益要素形成的经济环境背景
  • 2.1.2 传统会计收益确认、计量基本理论的形成
  • 2.1.3 对传统收益模式的评述
  • 2.2 英美等各国对业绩报告的改革——报告全面收益
  • 2.2.1 业绩报告改革的经济环境背景分析
  • 2.2.2 各国收益报告改革概述
  • 2.2.3 G4+1对业绩报告改革的建议
  • 2.2.4 对各国收益报告改革及G4+1集团收益报告改革建议的评述
  • 2.3 收益确认模式的创新——现金流动制
  • 2.3.1 现金流量分析热潮重新兴起的经济环境背景
  • 2.3.2 应计制收益与现金制收益的区别
  • 2.3.3 现金流动制会计的提出
  • 2.3.4 两个相关的现金流量概念——自由现金流量与主体现金流量
  • 2.3.5 以现金流动制为确认基础的收益确定
  • 2.3.6 对现金流动制收益确认模式的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3 传统收益指标与以价值为基础的收益指标决策有用性比较研究
  • 3.1 收益信息与价值管理
  • 3.1.1 价值管理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 3.1.2 股东价值优先论与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论
  • 3.1.3 企业价值评估原理及其计量模型
  • 3.1.4 价值管理与收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 3.2 传统收益指标及其决策有用性
  • 3.2.1 传统收益指标与企业权益估价
  • 3.2.2 传统收益指标与以价值为基础的决策与业绩评价
  • 3.3 改造的收益指标——价值增值指标的决策有用性比较研究
  • 3.3.1 股东增加值(SVA)
  • 3.3.2 投资现金流回报率(CFROI)
  • 3.3.3 经济增加值(EVA)
  • 3.4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VA)指标决策有用性
  • 3.4.1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指标计算方法与原理简介
  • 3.4.2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指标与企业权益估价
  • 3.4.3 未来会计及其价值增值指标与以价值为基础的决策与业绩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综合比较评述、思考与建议
  • 4.1 收益指标、价值增值指标决策有用性的综合比较评述
  • 4.1.1 SVA、CFROI、EVA、VA指标的共同点分析
  • 4.1.2 SVA、CFROI、EVA、VA指标主要区别分析
  • 4.1.3 SVA、CFROI、EVA、VA等价值增值指标的现实意义
  • 4.2 引伸的思考及研究结论
  • 4.2.1 引申的思考
  • 4.2.2 研究结论
  • 4.3 相关建议
  • 4.3.1 关于理论与会计规范制定方面的建议
  • 4.3.2 会计实务层次上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面收益信息在我国的有用性研究——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实证分析[J]. 财会通讯 2009(27)
    • [2].论收益及收益信息的列报[J]. 生产力研究 2008(09)
    • [3].综合收益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1)
    • [4].我国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 晋阳学刊 2012(04)
    • [5].论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2)
    • [6].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2009年与2010年数据的检验[J]. 财会通讯 2012(18)
    • [7].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J]. 消费导刊 2009(07)
    • [8].关于应用全面收益理念的思考[J]. 西部财会 2008(08)
    • [9].综合收益辨析[J]. 经济师 2014(11)
    • [10].综合收益信息的债务契约有用性分析[J]. 财务与会计 2012(11)
    • [11].全面收益与净利润的信息含量差异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21)
    • [12].不同风险决策框架和收益信息下的青少年运动员竞赛中的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竞赛焦虑的调节作用[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06)
    • [13].旅游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及其有效性研究[J]. 旅游学刊 2011(10)
    • [14].全面收益观与我国利润表改进[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1)
    • [15].收益报告改良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在牵制[J].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16].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及会计处理的理解[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 [17].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3)
    • [18].信息环境、证劵分析题追踪与综合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政研究 2015(06)
    • [19].如何通过现金流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质量[J]. 改革与开放 2009(04)
    • [20].上市公司投资收益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沪深A股市场2009~2013年的经验证据[J]. 财务研究 2015(06)
    • [21].全面收益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J]. 科技信息 2009(02)
    • [22].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检验[J]. 时代金融 2009(03)
    • [23].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9(08)
    • [24].基于财务信息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的研究[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12)
    • [25].全面收益的确认与计量探讨[J]. 商业经济 2011(10)

    标签:;  ;  ;  ;  ;  ;  

    决策有用的收益信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