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轴突出芽、突触素表达和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

肢体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轴突出芽、突触素表达和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及目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特别是在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轴突出芽、突触形成、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脑功能重组重要的物质基础。肢体电刺激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传统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多集中在偏瘫侧,有关双侧治疗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研究不同方式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大鼠轴突出芽、突触素表达及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电刺激促进神经康复的物质基础。 方法:1)动物模型制备、分组:Wistar 大鼠(成年雄性,250-300g) (180 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动物模型。使用 5 分法判断模型成功与否。取符合 2 分和 3 分的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138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患侧电刺激组和双侧电刺激组,每组 46 只。(2)电刺激方法:造模成功后用 6805-C 电针仪对电刺激组大鼠前肢腕部进行患侧、双侧电刺激(4-5V,0.5ms,3Hz),1 次/d,30min/次。(3)行为学测试:术后行大鼠走横木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在 7天、14 天和 28 天时进行行为学评分。(4)免疫组化染色及嗜银染色:在 7 天、14 天、28 天时,每组各取大鼠 12 只,灌注、取脑、固定,于视交叉平面取材制成 6um 厚的石蜡切片,使用突触素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对 28 天组大鼠行嗜银染色。(5)电镜方法:在 28 天时,每组各取大鼠 10 只,灌注、取脑、固定、浸透、包埋、超薄切片,铀铅

论文目录

  • 一、论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实验材料
  • (五) 实验方法
  • (六) 实验结果
  • (七) 讨论
  • (八) 结论
  • (九) 参考文献
  • (十) 附图
  • 二、文献综述
  • (一) 正文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四、主要英文缩写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频率电刺激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周期和增殖情况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12)
    • [2].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2)
    • [3].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3)
    • [4].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卒中后单侧忽略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4)
    • [5].肌电刺激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9)
    • [6].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和手功能[J]. 中国康复 2020(07)
    • [7].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04)
    • [8].生物电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18)
    • [9].仙茅苷对电刺激应激小鼠神经精神活动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1)
    • [10].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2)
    • [11].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促醒应用的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10)
    • [12].“摩”法师——穿戴式智能电刺激按摩仪[J]. 物联网技术 2020(03)
    • [13].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03)
    • [14].非侵入性电刺激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02)
    • [15].不同强度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比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05)
    • [16].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20(08)
    • [17].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对运动表现影响的国外研究进展[J]. 体育科学 2020(06)
    • [18].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作用机制及其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0(07)
    • [19].生物电刺激在分娩所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8)
    • [20].肌肉电刺激训练研究综述[J]. 运动 2018(01)
    • [21].脑卒中低肌张力患者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对照[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01)
    • [22].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3)
    • [23].盆底电刺激技术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07)
    • [24].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06)
    • [25].低频重复电刺激检查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18)
    • [26].经颅直流电刺激提高记忆功能[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3)
    • [27].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2)
    • [28].经颅直流电刺激有限元仿真的研究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04)
    • [29].织物的静电刺激评价及其消除方法[J]. 中国纤检 2013(08)
    • [30].电刺激/调节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3)

    标签:;  ;  ;  ;  ;  

    肢体电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轴突出芽、突触素表达和突触界面结构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