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

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对环境压力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减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以一定规模的其他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发展核电是现实可行的途径。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有效融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原因是缺乏把环境成本融入传统经济价值体系中。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煤电与核电的外部成本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应用影响路径分析方法建立了核电链与煤电链的外部成本计量框架,主要步骤是:(1)对能源链系统的描述,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范围。(2)环境负担的确定和计量。(3)影响优先级的确定和影响的计量。(4)价值计量和总的外部成本。外部成本货币化需要使用市场的和非市场的计量技术。本文使用了市场价格法、替代/修复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疾病成本法,基于政策规定中的价值标准的方法,以及收益移植方法计量不同影响的价值。煤电链与核电链的外部成本分别为3.80×10-1元/kWh和3.31×10-3元/kWh。核电链与煤电链比较:(1)煤电链排放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核电链由于间接能耗排放少量非放射性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煤电比核电高12个数量级。(2)核电链有少量气态和液态放射性排放到环境中,产生少量固体放射性废物被封闭处理。煤电链由于燃煤将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转移到环境中。辐射健康危险煤电链是核电链的43倍。(3)总的外部成本煤电链是核电链的115倍。与国际研究相比:(1)一致的结论是:核电是清洁的、煤电的环境影响严重。(2)我国煤电链的外部成本构成同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异。(3)我国煤电的外部成本比核电高100多倍,这一比值远高于发达国家。(4)煤电外部成本高昂的主要直接原因是煤耗高、环保设施效率低。从环保标准、废物处置和事故应对等方面来看,核电是环境友好的能源。外部成本反映出当前存在的问题:(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煤电是能源环境问题的核心。(2)我国对环境价值,尤其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价值认知不足。(3)能源价格机制不合理。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议:(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2)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3)改变能源利用方式。(4)发展环境友好能源战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论文内容
  • 1.3.1 工作思路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能源外部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 2.1 研究方法学的发展
  • 2.2 能源外部成本分析的指导原则
  • 2.3 能源链分析的范围确定
  • 2.4 影响路径分析
  • 2.5 本文的计量框架与计算模型
  • 2.5.1 计量框架
  • 2.5.2 能源链系统(第Ⅰ步)
  • 2.5.3 环境负担计量(第Ⅱ步)
  • 2.5.4 影响计量模型(第Ⅲ步)
  • 2.5.5 价值计量(第Ⅳ步)
  • 第3章 环境成本的计量
  • 3.1 环境价值计量中的一些概念
  • 3.2 环境价值的评价技术
  • 3.3 能源的外部成本计量
  • 3.4 本文使用的价值计量方法
  • 第4章 煤电链的外部成本
  • 4.1 能源链系统描述
  • 4.2 主要环境负担
  • 4.3 影响的优先级
  • 4.4 环境负担与影响的计量
  • 4.5 煤电链的总的外部成本
  • 第5章 核电链的外部成本
  • 5.1 能源链系统描述
  • 5.2 主要环境负担
  • 5.3 影响的优先级
  • 5.4 环境负担与影响的计量
  • 5.5 核电链的总的外部成本
  • 第6章 结果分析:核电与煤电的比较
  • 6.1 核电站与燃煤电厂的比较
  • 6.2 核电链与煤电链的比较
  • 6.3 与国际上能源外部成本研究的比较
  • 第7章 能源可持续发展
  • 7.1 核电与煤电的环境友好性比较
  • 7.2 当前存在的问题
  • 7.3 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燃煤电厂的气载放射性排放及其辐射影响
  • A1 概述
  • A2 燃煤电厂情况
  • A3 燃煤电厂的气载放射性排放量
  • A4 辐射剂量
  • A5 结果讨论
  • 附录B 论文使用数据与所作补充情况的说明
  • B1 前言
  • B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B3 煤电链的数据使用和补充修正情况
  • B4 核电链的数据使用和补充修正情况
  • B5 环境影响计算中数据使用情况
  • B6 结语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7年南京酸雨特征及连续发生的成因分析[J]. 气象科学 2020(02)
    • [2].2000—2016年珠海市酸雨变化特征及酸雨概念模型[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6)
    • [3].“酸雨城市”摘帽: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J]. 贵阳文史 2020(03)
    • [4].模拟秋季酸雨对三角枫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6(12)
    • [5].《好像有酸雨》[J]. 美术 2017(04)
    • [6].长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04)
    • [7].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与思考[J]. 现代教育 2015(12)
    • [8].“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设计、实施与建议[J]. 生物学通报 2014(11)
    • [9].酸雨的危害[J]. 阅读 2020(22)
    • [10].“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装置设计初探[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05)
    • [11].话“酸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04)
    • [12].“模拟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与反思[J]. 中学生物学 2019(10)
    • [13].酸雨及其防治演示器[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09)
    • [14].为什么会下酸雨?[J]. 阅读 2016(37)
    • [15].乌鲁木齐市酸雨特征监测分析[J]. 城市地理 2016(14)
    • [16].夏天 小心体内下“酸雨”![J]. 大家健康 2015(06)
    • [17].酸雨到底有多酸?[J]. 小学科学 2015(05)
    • [18].治理酸雨的好办法[J]. 高中生之友 2013(20)
    • [19].夏天 小心体内下“酸雨”![J]. 大家健康 2014(05)
    • [20].夏天 小心体内下“酸雨”![J]. 大家健康 2014(06)
    • [21].夏天 小心体内下“酸雨”![J]. 大家健康 2014(07)
    • [22].酸雨的成因、危害及控制策略[J]. 环境与生活 2014(12)
    • [23].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 环境与生活 2014(12)
    • [24].酸雨[J].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12(01)
    • [25].夏天 小心体内下“酸雨”[J]. 大家健康 2013(07)
    • [26].夏天 小心体内下“酸雨”![J]. 大家健康 2013(08)
    • [27].酸雨和植物[J]. 小星星(低年级版) 2010(Z2)
    • [28].酸雨和建筑物[J]. 小星星(低年级版) 2010(Z2)
    • [29].酸雨的危害[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08(09)
    • [30].提高酸雨观测质量样品考核方法的研究[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9(04)

    标签:;  ;  ;  ;  ;  

    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