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论文摘要

1.磷光器件的研究因为4,4’-N,N’-dicarbazole-biphenyl (CBP) (三线态能级2.6 eV)的三线态能级低于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C2] (picolinato) Ir(III) (FIrpic) (三线态能级2.7 eV),不能将母体三线态能级的能量充分转移到客体三线态上去。我们采用4.4’-bis (9-carbazolyl)-2, 2’-dimethyl-biphenyl (CDBP)(三线态3.0eV)做母体,替代CBP,由于CDBP三线态能级高于FIrpic,使得母体三线态向客体三线态的能量传输效率提高,从而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在实验中,考虑到能量转移,和效率的提高,我们决定用单纯的蓝光发光层和一个红绿光共掺层。在分别确定红绿光及蓝光在母体中的浓度后,制备了蓝光层和红绿光层厚度不同的器件ITO/ N, N-diphenyl-N,N-bis1-naphthy l-1,1-biphenyl-4,4-diamine (NPB) (40 nm)/ CDBP:FIrpic /CBP: Ir(ppy)3: Ir(piq)2(acac) / Aluminum 2, 2’, 2”-(1, 3, 5-phenylene) tris (1-phenyl-1H-benzimidazole) (TPBI)(50 nm)/LiF(0.8 nm)/Al,结果蓝光都发光不充分。考虑增加阻挡层CBP,制备了ITO/NPB(40 nm)/ CDBP:FIrpic (10 nm) / CBP (4 nm)/CBP: Ir(ppy)3: Ir(piq)2(acac) (20 nm)/TPBI (50 nm)/LiF(0.8 nm)/Al。并结合能级图对器件性能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尽分析。2.蓝色磷光和黄色荧光共用器件的研究我们用蓝色磷光和黄色荧光材料制备有机白光器件。首先制备了结构为ITO/m-MTDATA(30nm)/NPB(20nm)/CBP: FIrpic (10%,30nm)/ 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 (renerene) (x nm)/ Bphen(40-x nm)/LiF(0.8nm)/Al的器件。优化器厚度,当x=0.05 nm时器件效率最高。我们又制备了另一器件,其结构为ITO/m-MTDATA(30nm)/NPB(20nm)/rubrene(x nm)/CBP: FIrpic (10%,30nm) /Bphen(40-x nm)/LiF(0.8nm)/Al。在优化结构后当x=0.1 nm时器件效率最高。两器件均是白光器件发光区位于白光等能点附近。研究发现黄光层位置对器件效率有一定影响。我们对两组器件的性能结合能级图进行了分析。3. ZnO对电极修饰的研究我们对用氧化锌zinc oxide(ZnO)作电极修饰层的器件进行研究。分三种情况:首先,ZnO对阴极裸电极修饰的器件,结构为ITO/NPB(50 nm)/Alq3(50 nm)/ZnO(x nm)/Al。器件的电极修饰作用可以用隧穿来解释。电子由阴极注入时,必须穿过三角势垒。当插入适当厚度的ZnO,电子发生隧穿,总势垒减小,电子注入得到改善,有助于载流子注入平衡,从而提高激子的复合率,提高了器件的发光亮度和效率;随着ZnO厚度的增加,电子的隧穿几率下降,电子注入降低,载流子注入失衡,器件的亮度和效率下降。其次,研究有LiF修饰的器件修饰同时,ZnO对电极的进一步修饰作用,制备器件ITO/NPB(50 nm)/Alq3(50 nm)/ZnO(x nm)/LiF(y nm)/Al。证明,ZnO和LiF共同修饰的器件比只有ZnO阴电极修饰的器件,在相同电压下的亮度有所提高,器件的效率特性也有所改善,ZnO和LiF厚度分别为1 nm和0.5 nm时器件最好,亮度,效率最大。最后,对ZnO阳电极修饰的器件进行研究,制备结构为ITO/ZnO(x nm)/NPB(50 nm)/Alq3(50 nm)/LiF(1 nm)/Al器件。并对其进行性能分析。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一章 综述
  •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优势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与应用
  • 1.2.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分类
  • 1.2.3 OLED 电致发光原理
  • 1.2.4 常见的器件结构
  • 1.2.5 制备 OLED 的材料
  • 1.3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概述
  • 1.3.1 有机白光发光器件的实现
  • 1.3.2 与有机白光器件性能相关的几个概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有机磷光白光器件
  • 2.1 磷光与磷光器件的发展
  • 2.2 三线态能量转移
  • 2.3 磷光白光器件
  • 2.3.1 实验测试设备及实验样品制备
  • 2.3.2 器件中蓝光母体材料的选择
  • 2.3.3 器件中蓝光材料的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2.3.4 器件中绿光和红光材料浓度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2.3.5 器件中阻挡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2.3.6 白光器件的结构
  • 2.3.7 白光器件的性能分析
  • 2.4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显色指数
  • 2.4.1 加法混色和减法混色
  • 2.4.2 色温和参考照明体
  • 2.4.3 显色指数的运算
  • 2.5 小结
  • 第三章 磷光和荧光相结合的有机白光器件
  • 3.1 能量转移的机制及比较
  • 3.2 磷光与荧光相结合的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 3.2.1 荧光rubrene 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3.2.2 电压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3.2.3 荧光rubrene 位置对器件的影响
  • 3.2.4 器件 A 和 B 的比较及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氧化锌缓冲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
  • 4.1 缓冲层的使用
  • 4.1.1 阴极缓冲层的使用
  • 4.1.2 ZnO 缓冲层的选择
  • 4.2 基于 ZnO 作阴极缓冲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
  • 4.2.1 ZnO 对器件电流注入的影响
  • 4.2.2 ZnO 对器件亮度性能的影响
  • 4.2.3 ZnO 对器件效率性能的影响
  • 4.2.4 缓冲层 ZnO 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分析
  • 4.2.5 A193和A193/ZnO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4.3 基于 ZnO/LiF 双缓冲层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作
  • 4.3.1 ZnO 对器件电流注入的影响
  • 4.3.2 ZnO 对器件亮度的影响
  • 4.3.3 ZnO 对器件效率的影响
  • 4.3.4 ZnO 和 LiF 的相对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分析
  • 4.4 ZnO 作阳极缓冲层的研究
  • 4.4.1 ZnO 对器件电流密度的影响
  • 4.4.2 ZnO 对器件亮度的影响
  • 4.4.3 ZnO 对器件效率的影响
  • 4.4.4 ZnO 对器件缓冲层影响的分析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