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

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

论文摘要

目的:分析动脉瘤的长径,瘤颈宽度及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与动脉瘤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在华山医院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囊性动脉瘤的473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瘤颈宽度及计算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将动脉瘤病例分为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动脉瘤的几何学特征与动脉瘤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26例破裂动脉瘤和47例未破裂动脉瘤参与研究。破裂组的平均瘤体长径为5.9mm,平均瘤颈宽度为3.0mm,平均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spect Ratio,AR)为2.1,而未破裂组的平均瘤体长径为8.0mm,平均瘤颈宽度为4.8mm,平均AR值为1.7,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于<10mm的动脉瘤同样有很高的破裂风险。非巨大动脉瘤在瘤体大小相同的情况下,瘤颈宽的动脉瘤破裂风险低。不同部位动脉瘤的瘤体长径和瘤颈宽度平均值存在差异。AR值是代表动脉瘤几何特征和瘤内血流动力学的良好指标,动脉瘤的破裂风险随着AR值的增高而增大,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AR值可用来界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论文目录

  • 摘要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资料与方法
  • 统计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形态学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08)
    • [2].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特征性因素回顾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04)
    • [3].颅内囊性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观察(附20例报告)[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06)
    • [4].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 西部医学 2009(11)
    • [5].NF-κB和VEGF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瘤壁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3)
    • [6].颅内囊性动脉瘤瘤壁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11)
    • [7].夹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05)
    • [8].颅内动脉瘤壁细胞凋亡观察[J]. 山东医药 2009(10)
    • [9].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并发症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12)
    • [10].可机械解脱弹簧圈治疗大脑前交通动脉瘤[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24)
    • [11].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脑室外引流术后的综合护理干预[J]. 名医 2018(07)
    • [12].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7(03)
    • [13].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相关三维几何参数与破裂风险发生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9)
    • [14].iNOS在大脑前交通囊性动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5].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动脉瘤[J]. 浙江创伤外科 2008(01)

    标签:;  ;  ;  

    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与破裂风险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