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燕全会

身份证号码:37052319870620XXXX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的前提与基础,其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对工程造价控制和设计方案的确定的影响极大。岩土工程勘察就是采用各种地质勘察方法对岩土地质情况相关问题进行处理,为后续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性的岩土参数参考。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特点

1.1依赖性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需要具有工程力学、地理学、物理学、工程制图和材料力学等学科的知识。

1.2不确定性

由于环境的变化或者施工方法的改变,使得岩土的参数发生变化,施工对场地环境的影响使得岩土性质出现较大的变化,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加强场地环境的监测,及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岩土不确定性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1.3地域性

由于地域性的影响导致岩土的各项参数差异性较大,那么对应的施工图设计参数也会跟着产生较大的变化,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岩土勘察技术具有地域性。

2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技术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岩土工程勘察的专业繁多,内部缺乏技术交流与沟通,室内试验与野外作业的分析与整理能力不足,建筑与设计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对于复杂工程遇到的技术难题束手无策,采取的技术防范无法实质性地揭露地质情况,导致勘察成果的真实性欠缺,所总结出的成果无法满足设计的需求。

2.2勘探点深度设计不科学

我国地域广阔,地质冲(沉)积形成环境呈多样化,地貌分布亦呈多元化,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差别很大,即使是同一勘探场地亦会出现不同的土层变化和地层差异,特别是受暗河、暗塘、暗浜、基岩、地下溶洞、岩层破碎带、松散覆盖层的滑动面等诸多地质成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直接影响了勘探点的具体设计深度。因此,在勘察工作中,需要根据土层变化和工程设计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另外,施工现场勘察环境的不同也会给勘探点的施工以及增加布设工作量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正式勘察前,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勘探点的深度,在充分了解周边环境和地层结构的前提下开展勘察工作,避免盲目施工而影响岩土工程勘探点深度的准确性。

2.3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

目前,很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单位仅按照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主抓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放松甚至忽略了外业施工组第一手原始资料的真实可靠、准确可用、提交及时的重要性以及室内岩土样化验的可对比性、相互验证性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性等内容,并且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部门结构冗杂;外部勘察工作进度缓慢,资源分配利用不合理;客观上能承包的勘察业务量较少,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企业的正常运转。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勘察行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形成企业内控的恶性循环。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在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施工现场,一线施工及技术指导人员甚至会随意地更改勘察作业程序,违规违章地进行生产,在控制性钻孔、一般性钻孔、甚至在补孔以及取水、土样环节偷工减料,忽略了特殊地貌单元和地质现象对拟建工程可能造成的外业勘探工作量的增补以及室内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勘察成果的真实反映。

3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难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

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有土力学、土工试验、工程地质学、结构力学、工程机械学、地基基础工程和岩石力学等,主要专业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工程测量等,综合性较强。在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内部应加强对勘察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采取岗位轮换机制,让每个勘察技术人员能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知识与技术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野外作业勘探的准确性与具体性,定期为勘察技术人员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并考核,将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知识渗透性,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勘察技术人员对新的勘察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要求专业人员熟悉并掌握对土压力、沉降、受压层深度、承载力、地震效应、地基与基础协同作用、基坑支护设计、渗流和水压力等进行计算与分析,从而确保勘察成果的准确性与内容的详细性。

3.2完善内部管理

(1)每个项目开始施工前,勘察人员应全面、准确地搜集施工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信息,据此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勘探单体建筑物的勘察方法和施工技术。一旦确定勘察方案,不能随便更改,以保证勘察工作的统一性、技术指导性、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及参考性。针对特殊地层的大中型勘察项目、未搜集到周边资料的一般大中型建筑项目以及工期特别紧张的大中型勘察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应准备2~3套备选方案。外业施工时,可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综合评估各方案的优缺点,并结合实地情况及时进行最优方案的实施与调整。(2)由于高温和雨水等因素都会对岩土结构或采取的地下水、土样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地基土中含水量的变化及地基土的扰动影响。另外,受天气影响或地表水的影响,也会造成地下稳定水位实测数据值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很容易出现2次勘察结论不一致的问题,故而勘察单位在野外施工操作及室内水土化验等过程中,应做好对岩土的及时规范化检测及化验,并做好相关记录,剔除非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值,尽可能地减少因环境而导致的岩土变化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交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为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勘察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归属,必要时制定可结合相关的经济奖惩措施进行约束。

3.3增加研发投入,革新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勘察施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和成果质量。因此,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勘察单位应主动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阶段施工技术问题的重视程度,着重研发室内外检测技术及监测技术,例如,静载荷实验、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及多功能静力触探头等[4],利用新型检测技术及监测技术获取技术性数据资料,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和总结经验过程中,建立与其相关的经验关系,以达到保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标,弥补传统勘察施工技术的不足。此外,还应利用土工离心模拟技术检查岩土工程的安全性、观察边坡堤坝的稳定性、解决建筑工程的地基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应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工程特点,加强对勘察技术人员的培训,综合采用各种物探技术和结合传统钻探手段对地质形态、介质界面和岩土参数进行采集与分析,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野外作业和室内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相互验证,并将相关设计参数建立一定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取准确的岩土参数,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席大鹏.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4(02):140~141.

[2]张永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0):216+219

标签:;  ;  ;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