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刘会周莹莹王婷婷(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淄博255300)

【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15-01

中枢性高热是由下丘脑、脑干及上颈髓病变或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导致的发热,体温骤升至40℃以上,持续数小时、数日。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高压,加重脑细胞损害,使机体代谢增加,加速器官衰竭,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物理降温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低体温的重要方法。物理降温通过促进皮肤的散热,使散热大于产热来达到降温目的。

1目的

1.1为高热患者降温。

1.2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1.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开窗通风法

患者体温在39℃以下,可将病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或者打开电风扇或者空调机使室温下降,从而使患者体温自行调节,达到降温的目的。

3冰袋冰囊降温法

3.1评估

3.1.1患者的年龄、病情、体温等情况。

3.1.2患者局部皮肤状况。

3.1.3病人的心理状态。

3.2注意事项

3.2.1部位: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

3.2.2时间: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

3.2.3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每10分钟查看一次局部皮肤颜色,病人局部皮肤无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3.2.4使用冰袋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

3.2.5使用过程中,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冰袋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

4温水擦浴法

温水擦浴一般应使用低于患者皮肤温度的温水,即32-34℃的温水进行擦浴,这样可以很快将患者的皮肤温度传到散发。在温水擦浴前最好先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这样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擦浴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度,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温水擦浴的部位: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较丰富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注意病人的耐受性,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半小时后测量病人体温,体温有所下降视为有效。

5酒精擦浴

5.1原理酒精是一种挥发性液体,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而降低皮肤的湿度,进而降低身体的温度。又因为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故其散热能力较强。

5.2注意事项

5.2.1多用于40℃以上的高热病人。

5.2.2浓度为30%-50%,温度为30℃。

5.2.3擦浴部位: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禁忌部位:心前区、胸腹部、后颈部、手足心部。

5.3禁忌症

5.3.1不适用于血液病患者,因其凝血机制不好,行酒精擦浴时往往会出现出血点。

5.3.2年老体弱患者行酒精擦浴易出现虚脱故最好不用。

5.3.3小儿尤其是新生儿不要用酒精擦浴,因新生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而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鞘未完全形成,易形成酒精中毒,患儿惊厥加重,以致死亡。

6灌肠降温法

对温水擦浴和酒精擦浴都不能降温的患者可选用灌肠降温法。一般可选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灌肠,取左侧卧位,插入7-1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是否出现虚脱,或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7控温毯降温法

通过调节控温毯中循环水的温度来降低皮温,增加皮肤散热,达到降低体温的作用。接触病人面积大,控温效果稳定,不易反弹。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操作方便。

8冰帽机降温法

8.1对于脑损伤、脑水肿的患者可选用冰帽机降温法。可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减少脑细胞耗氧量,起到脑保护作用。

8.2注意事项

8.2.1观察头部皮肤情况,尤其注意耳廓部位有无青紫、麻木及冻伤发生。

8.2.2注意心率变化,有无房颤、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9静脉降温法

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体温升高很快,降温效果较差。有人开展了中枢性高热静脉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患者在接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静脉降温观察(即在患者静脉中滴注低温液体,起降温作用)。结果发现:静脉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P<0.01),降温有效率高达100%[1]。

10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

1)对冷敏感的病人应用温水擦浴,不宜使用其他任何物理方法降温。2)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同时在足心置热水袋,可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3)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会导致出血症状加重。4)擦浴时禁擦心前区、胸腹部、后颈部和手足心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5)采用物理降温措施30分钟后测量体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6)使用冰块降温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腋下冰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分钟内进行。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探头应放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

参考文献

[1]姚梅琪.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临床研究.《实用护理杂志》,1997,09.

标签:;  ;  ;  

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