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H基因rs1061170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CFH基因rs1061170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成为我国主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和死因。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其本身就是动脉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和结果。炎症、天然免疫和遗传因素在AS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产生和维持动脉内膜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微生物的防御反应以及免疫调节,并可以介导免疫的病理损伤。其中,补体系统,尤其是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 CFH)的基因多态性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关系研究成为近年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的热点。在AS的易损斑块和破裂的斑块处,补体大量激活。CFH作为一个血清中重要的调节蛋白,通过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的的组装调控旁路途径,由此控制补体系统进一步的活化,在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和抗炎活性。CFHrs1061170基因位点为1277位置上碱基突变所致氨基酸的序列改变(CFHY402H),组氨酸取代酪氨酸的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将影响CFH对C3b的亲和力,使CFH的灭活和抗炎作用减低,影响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CFH基因多态性和CHD相关。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TFQ PCR)分析CFH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探讨CFH基因多态性与CHD的相关性及比较不同基因型各亚组间的临床代谢参数。二、研究内容1.研究对象及分组筛选2008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243例且同意加入本研究的重庆汉族人群。所有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 CAG),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颁布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以左冠脉为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中至少有一支冠脉动脉≥50%为有意义病变)。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确诊并进行分组:冠心病组175例(男性10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4.65±10.89岁;对照组68例(男性3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7.59±11.63岁。2.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重庆汉族人群,收集临床资料如下:姓名、年龄、性别、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身高、体重(kg)、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体重/身高2(kg/m2)、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饮酒、吸烟史、体力活动和主要饮食习惯,除外脑卒中、炎症、风湿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及近期感染史。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3ml行实验室检查: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尿酸(uric acid, 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I)(根据HOMA Model计算:IRI=FIN×FBG/22.5)。另行抽取2ml外周静脉血提取DNA, EDTA抗凝处理,保存于-20℃冰箱中,并随机选取40例标本进行DNA测序;设计Taqman探针对所有入院标准进行荧光定量PCR法测量。统计分析用SPSS15.0for Windows软件,将统计数据输入EXCEL数据库,计算冠心病与对照组的Hardy-Weinberg(哈迪-韦因贝格定理平衡)。计量资料以x±s表示。单因素采取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比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CFH基因rs1061170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基因的频率分布及不同CFH基因型频率分布之间各生化指标的分布差异。三、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对比,冠心病组选取对象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IRI、Apo-B、TC、BUN、腹围、性别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冠心病组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TG、TC、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2.随机选取40例样本(包括冠心病组及对照组)的DNA进行CFHrs1061170基因位点的直接测序,结果为两种不同的CFH基因型测序结果,分别为纯合子(TT基因型)37例,杂合子(TC)3例。3.对两组之间进行荧光定量PCR法,冠心病组CFH基因rs1061107中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4%、12.6%、0,而对照组CFH基因rs1061107中分别为94.1%、5.9%、0。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2.293,OR=2.301,95%CI=0.762-6.943,P>0.05);冠心病组和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5.3%、97.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χ2=2.164,OR=2.213,95%CI=0.748-6.546,P>0.05)。4.通过对两组之间的临床代谢参数携带不同的基因型的对比,发现冠心病组中TC基因人群的SBP、DBP、BUN、Cr明显高于TT基因人群(P<0.05)。四、结论1. CFH基因rs1061170多态性与重庆地区部分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无相关性。2.冠心病组中CFHrs1061170基因携带TC基因人群的SBP、DBP、BUN、Cr与携带TT基因人群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图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FH 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
  • 参考文献
  •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CFH基因rs1061170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