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欢双地区沙一、二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辽河油田欢双地区沙一、二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运用T.A.Cross倡导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分别从岩心资料、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着手,建立了辽河欢双地区沙二段、沙一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了两个中期基准面变化旋回C1、C2分别对应沙二段和沙一段。两个中期基准面变化旋回构成了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每个中期基准面变化旋回由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组成。在每个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期水体深度较浅,物源物质供应充足,在每个中期旋回的下降半旋回期水体深度相对加深,碎屑物质沉积范围相对减小。层序地层单元发育受构造沉降所控制,但沉积物供给影响着层序内部基准面旋回变化。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的分析认为在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欢双地区沙一、二段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湖泊相。C1上升半旋回期扇三角洲相沉积连片覆盖了全区,C1下降半旋回期湖泊相沉积大面积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也缩小分为齐家、欢喜岭和西八千三个独力的扇体;C2上升半旋回期扇三角洲相发育范围再次扩大连片,但相对C1的上升半旋回期要小,C2下降半旋回期湖泊相沉积大面积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也随之缩小。在编制沉积相平面分布图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提出了利用各粒级砂岩的相对百分含量来刻画沉积微相的“相对单因素作图方法”。该方法除过应用砂岩等厚图、砂岩百分含量图等基础资料外,引入了粗砂/砂、粉细砂/砂、泥砂/砂各个单因素相对值的等值线图对研究区的扇三角洲砂体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这一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沉积相研究精度。具体定量化指标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粗砂/砂的相对值在60%以上,而粉细砂/砂和泥砂/砂的相对值一般都低于20%;在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间的粗砂/砂的相对值在40-60%范围内,粉细砂/砂和泥砂/砂的相对值一般都低于20%;在废弃河道区域的粗砂/砂的相对值低于40%,粉细砂/砂的相对值高于40%而泥砂/砂的相对值一般都低于20%;在河口坝微相发育的地区的粗砂/砂的相对值在0-40%范围内,粉细砂/砂的相对值高于40%,泥砂/砂的相对值低于20%;在席状砂微相发育的地区的粗砂/砂的相对值在0-40%范围内,粉细砂/砂的相对值高于40%,泥砂/砂的相对值高于20%。在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欢双地区的储集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流河道间砂体、河口坝砂体和席状砂砂体为主。根据层序基准面变化各期的沉积相图、砂岩等厚图等资料,认为C1旋回期内的双深3南块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欢南5块的河口坝;C2旋回期内的双210北块的滑塌浊积体、欢101西的水下分流河道等部位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层序地层学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特征
  • 2.2 地层特征
  • 2.3 构造-沉积演化特征
  • 第三章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发育特征
  • 3.1 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 3.2 层序划分方案
  • 3.3 单井层序地层分析
  • 3.4 连井层序地层分析
  • 3.5 层序地层单元平面展布特征
  • 3.6 层序控制因素分析
  • 第四章 沉积相特征及展布
  • 4.1 沉积相类型及相标志
  • 4.2 取心井段沉积相分析
  • 4.3 单井沉积相分析
  • 4.4 连井沉积剖面沉积相对比
  • 4.5 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 第五章 有利砂体类型与展布
  • 5.1 储集砂体类型
  • 5.2 有利储集砂体展布特征
  •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辽河油田欢双地区沙一、二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