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研究

H.264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研究

论文摘要

H.264采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可变宏块大小分割、多参考帧、1/4像素精度运动估计、帧内预测、环形滤波等,大大提高了编码性能。特别是对于参考帧的选择、宏块分割的方式、预测方向的选定,都达到了自适应的效果。然而,与此同时,它的编码复杂度却有了极大的增加。其中,宏块模式的选择和运动估计是造成H.264编码器运算量大的最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减少模式选择的复杂度,在分析相关快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快速算法,以在不明显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编码时间。针对H.264的快速模式选择,本文做了如下的研究工作:(1)在JM8.6参考软件的基础上,对基于率失真代价模型的标准模式选择算法复杂度进行了分析,从而阐述了进行快速模式选择的必要性。(2)通过在JM8.6中添加部分算法,实现了对所有模式在几种标准视频序列中所占比重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KIP和inter16×16两种运算量较小的模式在整个序列中出现的比重平均达到80%,而运算量极大的inter8×8和intra4×4两种模式所占的比重却不超过1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的可行切入点,即对概率大运算量小的模式进行快速判决,对概率小但运算量大的模式根据某种方式缩小可选范围。(3)针对SKIP模式的快速判决,对两种比较常用的及自己提出的一种算法进行了实验分析,从判决准确率、漏判决率、编码质量、编码时间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和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算法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方法。(4)对用inter16×16、inter16×8、inter8×16的率失真代价来缩小inter8×8子模式范围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它在不明显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编码时间约35%左右。(5)对intra模式的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的必要性从统计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该模式的简化算法,即对于P帧,直接忽略intra4×4模式;对于Ⅰ帧,则保留其标准算法。实验结果显示,编码质量并无明显下降,但编码时间同样节约35%左右。(6)最后对综合了三方面的算法进行了实验分析。数据显示编码时间的降低程度提高到了接近40%而PSNR值相对标准算法降低仅仅0.05dB左右。且码率都有了轻微的下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项目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实验平台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H.264 视频编码标准
  • 2.1 H.264 标准简介
  • 2.2 H.264 编解码器的特点和结构
  • 2.2.1 编解码器的特点
  • 2.2.2 编码器的结构
  • 2.2.3 解码器的结构
  • 2.3 H.264 的新技术分析
  • 2.3.1 帧内预测
  • 2.3.2 帧间预测
  • 2.3.3 变换与量化
  • 2.3.4 熵编码
  • 2.3.5 去方块滤波
  • 2.4 小结
  • 第3章 模式选择算法及运算复杂度分析
  • 3.1 H.264 的可变宏块分块模式
  • 3.2 代价函数
  • 3.2.1 基于 SATD 的代价函数模型
  • 3.2.2 率失真优化(RDO)代价模型
  • 3.2.3 两种模型性能比较
  • 3.3 基于率失真的标准模式选择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章 快速模式选择算法
  • 4.1 宏块模式的统计特征分析
  • 4.2 SKIP 模式快速判决算法分析
  • 4.2.1 SKIP 快速判决条件的确定
  • 4.2.2 性能分析
  • 4.3 缩小 inter8×8子模式选择范围
  • 4.4 intra 模式的快速选择算法
  • 4.5 整体算法流程及仿真结果分析
  • 4.5.1 算法流程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H.264快速模式选择算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