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静电场预处理黄豆对其幼芽生物成份的影响

高压静电场预处理黄豆对其幼芽生物成份的影响

论文摘要

电场处理作为一种物理因子对植物种子产生有益的生物效应,它在改变植物体生物学性能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电场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改善幼苗生长状况,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用电场处理黄豆种子研究其幼芽生物成份含量变化的研究较少。实验用高压静电场预处理黄豆种子,通过测定其幼芽内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及总黄酮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了电场处理对黄豆幼芽生物成份含量的影响,实验取得了有益的结果,为电场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验用1至7kV/cm 7个电场处理7组样品黄豆种子15min,标记为E1、E2、E3、E4、E5、E6和E7。每天定时测量黄豆幼芽中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总黄酮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连续测定5天,研究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黄豆种子对其幼芽生物成份含量的影响:实验还用2、4和6kV/cm三个不同强度的电场,各自分别处理黄豆种子5、15和30min,处理组分别标记为T21、T22、T23、T41、T42、T43、T61、T62和T63,处理方法同上,研究不同预处理时间对其幼芽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电场处理黄豆种子对其生物成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处理时间一定时,随着电场强度的加强,三种生物成份含量的提高幅度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抗坏血酸含量提高效果最明显是E4组,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含量提高效果最好是E3组。第4天的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含量的增加幅度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5.87%,6.57%,41.89%。在E7组中三种生物成份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还表明,当处理时间不同,电场强度为2kV/cm时三种生物成份含量变化分别是T21<T22<T23。当电场强度为4kV/cm、6kV/cm时,抗坏血酸和总黄酮含量的提高为T42>T41>T43、T62>T61>T6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为T41>T42>T43,T61>T62>T63可见不同的处理条件对不同的生物成份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综合实验结果得出,当电场强度的范围在3-5kv/cm,处理时间在15min左右时,处理效果最佳。课题研究表明,电场处理黄豆种子可以提高其幼芽中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的含量。黄豆幼芽抗坏血酸含量增加,表明电场处理提高了黄豆芽的抗氧化性,增强了黄豆芽的食用品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升高,表明电场处理有利于人体对豆芽蛋白质的吸收;黄酮类化合物的增加,表明电场处理提升了黄豆芽的生理活性。该研究不仅对于用物理方法提高黄豆芽有益的生物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验方法,也对电场处理在蔬菜生产中应用及生物机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芽菜的概述
  • 1.1.1 芽菜的起源
  • 1.1.2 豆芽在国内外的发展
  • 1.1.3 芽菜的营养
  • 1.1.4 芽菜生产的优越性
  • 1.2 电场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现状
  • 1.3 电场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 1.3.1 电场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1.3.3 电场对酶活性的影响
  • 1.3.4 电场处理对生物膜的影响
  • 1.3.5 电场处理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 1.3.6 电场对植物光合器官和功能的影响
  • 1.3.7 电场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
  • 1.4 电场生物效应的特点
  • 1.4.1 剂量不等性
  • 1.4.2 参数多元性
  • 1.4.3 多向性及阈值
  • 1.4.4 阶段性
  • 1.4.5 消退效应
  • 1.5 电场在农业及果蔬中的应用
  • 1.5.1 电场预处理植物种子
  • 1.5.2 电场选种
  • 1.5.3 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
  • 1.5.4 电场保鲜技术
  • 1.5.5 高压电场干燥技术
  • 1.6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高压静电场预处理黄豆种子对其幼芽生物成份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实验方法
  • 2.2 试剂配制
  • 2.3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2.3.1 抗坏血酸测定的化学原理
  • 2.3.2 抗坏血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2.3.3 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2.3.4 抗坏血酸含量的计算
  • 2.3.5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量结果
  • 2.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4.1 可溶性蛋白测定的化学原理
  • 2.4.2 可溶性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
  • 2.4.3 样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4.4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计算
  • 2.4.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量结果
  • 2.5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5.1 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化学原理
  • 2.5.2 总黄酮标准曲线的制作
  • 2.5.3 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5.5 总黄酮含量的测量结果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电场强度对豆芽生物成份的影响
  • 3.1.1 电场强度对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3.1.2 电场强度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1.3 电场强度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3.2 电场处理时间对豆芽生物成份的影响
  • 3.2.1 处理时间对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3.2.2 处理时间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3 处理时间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电场对豆芽生长的影响
  • 3.3.2 电场对豆芽营养价值的影响
  • 第4章 电场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理
  • 4.1 电场生物学效应微观机理的生化研究
  • 4.2 电场生物学效应微观机理的物理研究
  • 4.2.1 介质极化微观理论
  • 4.2.2 一维自由谐振子能级理论
  • 4.2.3 势垒贯穿
  • 4.2.4 离子响应电流
  • 4.2.5 水分子极化理论
  • 第5章 结论
  • 5.1 主要内容
  • 5.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高压静电场预处理黄豆对其幼芽生物成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