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的頦部形态学研究

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的頦部形态学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收集临床门诊就诊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采用头影测量研究手段,对下颌先天缺失切牙的患者与正常人颏部形态进行对比性研究,探讨先天下颌缺失切牙的患者的颅颌面及颏部生长发育形态特征,进而根据其特征作为临床上判断是否拔牙以及如何掩饰性治疗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实验研究选择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未经矫治的50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对照组:15人没有先天缺牙,下颌前牙排列整齐;第二组:15人先天下颌缺失一个切牙,第三组:20人先天下颌缺失两个切牙;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儿童,年龄12-14岁,无拔牙,正畸,修复治疗史。对缺失牙情况,性别比,面型构成比,Bolton指数进行分析。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常规的X线头影测量(SNA、SNB、ANB、下颌平面角等)。评价患者颅颌面形态的骨性特征及牙性特征,颏部硬组织的形态。颏部硬组织形态的评价指标采用颏高度,颏厚度,颏厚度与颏高度之比,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与颏厚度之比,颏前厚度,颏后厚度,颏前厚度与颏后厚度之比,颏角,颏凹陷等测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颏部形态测量指标的比较,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颏部形态测量指标采用LSD法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1.先天缺失下切牙的情况(四川泸州地区):35例下颌先天缺失切牙的患者中,缺失1颗下颌切牙者为15例(42.85%),缺失2颗下颌切牙者为20例(57.14%)。其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12例,男女比例约为1:2。2.先天缺失下切牙患者的面型构成比:35例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的矢状面型构成比分别为:Ⅰ类骨面型37.14%,Ⅱ类骨面型57.14%,Ⅲ类骨面型5.71%;先天缺失下切牙患者的垂直骨面型构成比为:平均角型60.00%,低角型5.71%,高角型34.29%。3.先天缺失下切牙患者的Bolton指数的分析结果:分别测得35例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Bolton指数,重复三次,取其平均结果,与正常值比较,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全牙比和前牙比明显小于正常值,前牙比失调较全牙比更严重4.本研究显示先天缺失一颗下切牙患者与先天缺失两颗下切牙患者在骨性指标和牙性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与对照组比较SNB.ANB.Y轴,有显著性差异,SNB角小于对照组、ANB角及Y轴角大于对照组,下颌切牙先天缺失患者L1-MP角、LI-NB距离及LI-N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下颌先天缺牙对颏突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显示先天缺失一颗下切牙患者与先天缺失两颗下切牙患者在颏部形态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颏高度、颏厚度、颏后厚度、颏最小厚度、颏角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先天缺失两颗下切牙患者略多于先天缺失一颗下切牙患者。2.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矢状向工类骨面型构成比明显减小,Ⅱ类骨面型构成比明显增大;垂直向主要表现为均角型和高角型面型;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与对照组比较下颌后缩,下切牙明显舌向倾斜。3.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存在颏部形态差异,在正畸矫治设计中应考虑颏部形态的差异。

论文目录

  • 1 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的颏部形态学研究
  • 1.1 中文摘要
  • 1.2 Abstract
  • 1.3 前言
  • 1.4 材料与方法
  • 1.5 结果
  • 1.6 讨论
  • 1.7 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2 致谢
  • 3 颏部形态与正畸治疗(综述)
  • 参考文献
  • 4 病例报告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量氟对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表达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8(03)
    • [2].正畸掩饰性拔除下切牙矫治轻度骨性反的临床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02)
    • [3].内收下切牙对下切牙区牙槽骨改建的影响[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1(04)
    • [4].不同浓度氟饮水对大鼠下切牙形态变化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11(10)
    • [5].树脂粘接固定桥在下切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J]. 广东牙病防治 2015(11)
    • [6].下尖牙与下切牙拥挤度关系在正畸治疗中的探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12)
    • [7].复合树脂直接美学修复单个下切牙缺失[J]. 医药论坛杂志 2015(06)
    • [8].不同方法压低下切牙对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12)
    • [9].成人骨性Ⅲ类错治疗前后下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06)
    • [10].下切牙先天缺失的临床矫治[J]. 浙江临床医学 2008(02)
    • [11].骨性Ⅱ类和Ⅲ类高角错患者下切牙区的牙槽骨形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1)
    • [12].正畸拔除单个下切牙矫治Ⅱ类错的回顾性研究[J]. 上海口腔医学 2010(06)
    • [13].去势大鼠下切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曲线的绘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3(06)
    • [14].肝素对大鼠下切牙釉原蛋白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2(03)
    • [15].玻璃纤维桩在下切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口腔医学 2008(08)
    • [16].青少年Ⅲ类不同垂直骨型下切牙牙槽骨CBCT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5)
    • [17].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牙颌面形态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10)
    • [18].拔除下切牙矫治在改善Bolton指数中的作用[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03)
    • [19].树脂分层光固化与金属桩钉在下切牙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12)
    • [20].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04)
    • [21].不同颅面咬合类型人群切牙冠根比的CBCT比较研究[J]. 北京口腔医学 2013(04)
    • [22].正畸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23例临床体会[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03)
    • [23].纤维粘接桥修复单颗下切牙缺失伴邻牙松动的疗效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08)
    • [24].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多用途弓压低下切牙的临床疗效比较[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7(04)
    • [25].下切牙先天缺失错畸形的临床治疗[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02)
    • [26].拔除一颗下切牙正畸掩饰性矫治成人轻度前牙骨性反[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07)
    • [27].正畸联合修复矫治下切牙先天缺失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7)
    • [28].伴下切牙先天缺失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02)
    • [29].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时下切牙的应力分布[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 [30].Coben分析法在青少年先天缺失下切牙诊断中的应用[J]. 右江医学 2012(04)

    标签:;  ;  ;  ;  

    下颌先天缺失切牙患者的頦部形态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