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

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

论文题目: 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杜琳

导师: 单兆伟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气虚血瘀,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益气活血,慢性萎缩性胃炎,仁术健胃颗粒,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试验,动物模型,老中医经验,单兆伟

文献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基于导师单兆伟教授研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学术经验,以“气虚血瘀”为主线,探索中医药对CAG的因、理、证、治的认识,研讨益气活血法及其方药的具体运用,归纳总结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的结果,探究其对CAG的作用机制。全方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CAG的中医病名。目前认为“胃痞”在症状、病机、病位等方面都概括了CAG的主要特点,较适合做CAG的中医病名。 第二部分:对CAG的基本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分,但更重于内伤。CAG的临床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仍有其基本的病机和病理变化。文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导师对本病的认识:(一) 脾胃气虚乃发病之本;(二) 瘀血阻络为致病之标;(三) 气虚血瘀为病机关键。 第三部分:通过分析CAG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对CAG分型论治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提出气虚血瘀证是CAG的主要常见证型,“益气活血”是CAG的主要治疗法则,探讨了气虚血瘀证的症状学基础、益气活血法的现代研究依据及其方药的组方意义和主要药物的作用。 第四部分:汇总了“仁术健胃颗粒”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及大鼠CAG癌前期病变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 第五、六部分:介绍了导师辨治CAG各种临床主要表现如痞满、胃脘痛、肠化及异型增生、Hp感染、胆汁反流的证治经验,并逐一探讨了导师在临证中如何从整体与局部、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已病与未病等方面把握本病,分析了中医特色和西医优势,并提出了CAG患者的饮食宜忌。 附篇部分:选录了导师诊余对弟子授业解惑时的几篇文章加以整理分析,以资对导师的学术思想作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并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方面对CAG这一种多病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略作总结,以了解最新动态、展望新的研究思路。

论文目录:

ABSTRACT

中文摘要

前言

一、CAG中医病名考证

二、CAG病因病机探究

1 病因病机概论

2 导师对CAG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脾胃气虚为发病之本

2.2 瘀血阻络乃致病之标

2.3 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

2.4 小结

三、CAG辨证论治

1 CAG中医药治疗现状

2 CAG分型论治现状

2.1 CAG中医临床证型分类调查研究

2.2 对CAG辨证分型论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3 小结

3 益气活血大法是治疗CAG的有效策略

3.1 气虚血瘀证症状学基础

3.2 益气活血法剖析及现代研究依据

3.3 CAG临证辨治不可拘泥于益气活血一法

3.4 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

3.5 益气活血方的组方意义及主要药物作用分析

3.6 小结:对中医药治疗CAG现状的评述

四、CAG中医药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研究

1 中医药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研究研究进展

2 仁术健胃颗粒治疗CAG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3 大鼠CAG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4 小结

五、各种临床主要表现的辨治经验

1 痞满

2 胃脘痛

3 癌前病变

4 Hp感染

5 胆汁反流

6 病案采撷

六、临证备要

1 整体与局部

2 辨证与辨病

3 宏观与微观

4 已病与未病

5 中医特色与西医优势

6 饮食宜忌

附一:诊余漫话

1 从临床医案谈辩证思维法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2 老年胃痞证治浅析

3 导师的外事教学经验

附二:CAG及肠化、异型增生、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的回顾性调查

附三:现代医学对CAG的研究

附四:博士在读期间学习、工作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王春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开痞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李利荣.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 [2].穴位埋线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马林.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3].胃萎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海文.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 [4].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 魏玉霞.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5].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 郭琳.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6].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规律探讨和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理研究[D]. 孟捷.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7].单兆伟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脾胃病治法运用经验[D]. 麦文安.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 [8].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探讨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王萍.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 [9].慢性胃炎现代医案舌诊的文献研究[D]. 陈冠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10].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益气化瘀解毒法干预机制的研究[D]. 贺梅娟.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探讨及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王萍.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
  • [2].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治疗的疗效研究[D]. 刘赓.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 [3].单兆伟教授辨治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临证经验研究[D]. 康诚峻.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 [4].仁术健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陆为民.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 [5].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研究[D]. 邓国庆.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 [6].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规律探讨和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理研究[D]. 孟捷.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标签:;  ;  ;  ;  ;  ;  ;  ;  ;  ;  ;  

单兆伟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经验辑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