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边界形态研究

大学边界形态研究

论文摘要

大学规模的扩大、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校园空间发展的新趋势,使得大学边界的功能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大学与城市联系的前沿地带,它已不仅仅是对校园空间的限定,还被赋予展示校园文化、风貌的功能,是学校与城市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通道和纽带,同时,在大学边界源起的大学科技园区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命题。因此,对大学边界形态的研究,对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大学与城市取得双赢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对国内外大学边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国内外大学边界形态的异同做了分析。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国内外大学边界发展过程中的四个成熟案例,以期通过具象的说明分析,展现明了的大学边界发展框架。文章通过对大学边界相关概念的阐述,引出对大学边界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方面作用的分析,并对现实中的具体的大学边界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为大学边界建立现实模型。与此同时,对国内大学多校区共同作用的边界进行归纳分析,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实轴和虚轴边界形态的概念。通过对历史和经验的阐述,论文总结出影响大学边界形态的诸多要素,并总结出大学边界整合的内容和程序,希望对今后的大学边界规划发展提供借鉴。论文在对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青岛理工大学四方校区及青岛市建筑科技园区的实证研究。通过对青岛理工大学边界形态发展历程的分析与总结,在提出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规划的设计目标和总体构思,并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加以体现。在青岛市建筑科技园区的规划中,提出了构筑多元化的有机边界模式,体现完善的城市交流体系和统筹性的有机发展的设计思路,并以此指导最终的方案成果。大学与城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而前进着。城市促进大学的发展,大学推动城市的繁荣。希望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以及科学的指导校园的整体建设能有所意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学术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及发展现状
  • 2.1 中外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
  • 2.1.1 国外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
  • 2.1.1.1 国外古文明时期大学边界形态
  • 2.1.1.2 国外中世纪时期大学边界形态
  • 2.1.1.3 国外近代大学边界形态
  • 2.1.1.4 国外现代大学边界形态
  • 2.1.2 中国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
  • 2.1.2.1 中国古代大学边界形态
  • 2.1.2.2 中国近代大学边界形态
  • 2.1.2.3 中国现代大学边界形态
  • 2.1.3 中外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之异同
  • 2.1.3.1 中外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之共性
  • 2.1.3.2 中外大学边界形态的演变之差异
  • 2.2 中外大学边界空间的发展现状
  • 2.2.1 国外成熟案例
  • 2.2.1.1 英国牛津大学城
  • 2.2.1.2 美国斯坦福大学
  • 2.2.2 国内成熟案例
  • 2.2.2.1 四川工业大学—“城”式大学
  • 2.2.2.2 同济建筑科技一条街
  • 2.2.3 规律与经验
  • 2.2.3.1 由封闭到融合
  • 2.2.3.2 大学边界概念的发散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学边界的作用及形态分析
  • 3.1 大学边界形态相关概念阐述
  • 3.1.1 大学
  • 3.1.2 边界
  • 3.1.3 形态
  • 3.2 大学边界的作用
  • 3.2.1 物质作用
  • 3.2.1.1 校园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过渡
  • 3.2.1.2 实现校园与城市文化功能的优化配置
  • 3.2.1.3 后勤服务意义的扩大
  • 3.2.2 精神作用
  • 3.2.2.1 大学公共涵义的辐射
  • 3.2.2.2 城市文化意象的外在表现
  • 3.3 大学边界的形态分析
  • 3.3.1 点状边界
  • 3.3.1.1 广场类
  • 3.3.1.2 公共服务设施
  • 3.3.2 线状边界
  • 3.3.2.1 围墙类
  • 3.3.2.2 城市交通
  • 3.3.2.3 水平向建筑
  • 3.3.3 片状边界
  • 3.3.3.1 师生居住区
  • 3.3.3.2 产业集群
  • 3.3.3.3 公园类
  • 3.4 跨越校区的边界
  • 3.4.1 校区之间的实轴联系
  • 3.4.2 校区之间的虚轴联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学边界的整合机制
  • 4.1 大学边界整合的前提条件
  • 4.1.1 城市化发展水平
  • 4.1.2 经济形态
  • 4.1.3 教育体制
  • 4.1.4 教学模式
  • 4.2 大学边界整合的内容
  • 4.2.1 校园内外的互动
  • 4.2.1.1 注重视觉通透性
  • 4.2.1.2 校园服务设施的社区化
  • 4.2.1.3 公共开放空间的共享
  • 4.2.2 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 4.2.2.1 对交通噪音的控制
  • 4.2.2.2 合理疏导人流与车流
  • 4.2.3 边界空间的有机生长
  • 4.2.3.1 界面的连续性
  • 4.2.3.2 边界内外环境的一体化
  • 4.3 大学边界整合的程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学边界整合的案例分析
  • 5.1 青岛理工大学四方校区边界形态演变
  • 5.2 青岛理工大学四方校区边界形态分析
  • 5.2.1 现有边界形态
  • 5.2.2 现存问题
  • 5.3 整合案例:四方校区及青岛市建筑科技园规划
  • 5.3.1 项目概况
  • 5.3.2 功能定位—构筑多元化的有机边界模式
  • 5.3.3 发展规划—体现完善的城市交流体系
  • 5.3.4 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统筹性的有机发展
  • 5.3.5 地块开发控制
  • 5.4 方案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学边界形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