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 ——以小学中年级为例

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 ——以小学中年级为例

论文摘要

目的:1.设计一套适合小学儿童的子职教育课程方案。2.探讨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及其子职知觉实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不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79名小学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每周1次,每次40分钟,共计10次的儿童子职教育为自变量,儿童亲子关系及其子职知觉实践为因变量,采用《小学生亲子关系量表》以及《小学生子职知觉实践量表》为研究工具,并辅以对《亲子冲突调查问卷》、《课程观察记录单》、《亲子反馈单》、《课程反馈单》和访谈录音(学生、家长、教师)的分析,探讨儿童子职教育的教学效果。结果:1.从学生的角度来评量(1)儿童子职教育对实验组儿童的亲子关系及其沟通尊重分量表具有比较显著的立即性教学效果,对亲近感、友谊交往的提升也具有显著性,但对欣赏信任维度的影响不明显。(2)儿童子职教育对实验组儿童的子职知觉及其体恤知觉、回馈与沟通知觉具有显著的立即性教学效果,但对独立知觉、自制知觉、联系安心知觉的提升并无显著性效果。(3)儿童子职教育对实验组儿童的子职实践及其独立实践、自制实践、体恤实践、回馈与沟通实践具有显著的立即性教学效果,但在联系安心实践上并无显著性差异。2.从实验组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评量(1)儿童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及其友谊交往分量表具有比较显著的立即性教学效果,对沟通尊重的立即性教学效果则具有极其显著性,但亲近感和欣赏信任的提升并不明显。(2)儿童子职教育对儿童子职实践及其独立实践、体恤实践、回馈与沟通实践具有显著的立即性教学效果,但在自制实践和联系安心实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从质性分析结果来看(1)学生对儿童子职教育的评价是喜爱肯定的。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课程都很喜欢,并自觉在认知、情感、行为、道德方面有很大收获。(2)家长对儿童子职教育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变得独立自觉、能帮助分担家务等,亲子关系也较过去更加密切融洽。(3)教师对儿童子职教育的评价是正面肯定但需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师反映学生在认知、行为方面有正向积极的变化,但课程实施还有待完善。结论:1.儿童子职教育对促进儿童亲子关系和儿童子职知觉实践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2.本研究所设计的儿童子职教育课程是适合小学中年级儿童发展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 1 文献综述
  • 1.1 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
  • 1.2 子职教育的研究综述
  • 2 问题提出
  • 2.1 已有研究的局限
  •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3 研究构想
  • 2.4 概念界定
  • 第二部分 儿童子职教育课程设计
  • 1 课程设计
  • 1.1 课程理念
  • 1.2 课程目标
  • 1.3 课程内容
  • 1.4 教学策略
  • 1.5 课程组织
  • 1.6 课程评价
  • 1.7 小结
  • 2 课程简介
  • 2.1 课程大纲
  • 2.2 学习单
  • 2.3 家庭作业
  • 2.4 方案特点
  • 第三部分 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
  • 1 研究假设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变量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工具
  • 2.5 研究程序
  • 3 研究结果一:量化分析
  • 3.1 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前后测比较
  • 3.2 实验组学生家长前后测比较
  • 3.3 亲子冲突调查问卷的结果
  • 4 研究结果二:质性分析
  • 4.1 亲子反馈单的分析
  • 4.2 课程反馈单的分析
  • 4.3 访谈录音分析
  • 5 小结
  • 6 分析与讨论
  • 6.1 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及其子职知觉实践的影响
  • 6.2 儿童子职教育课程的多元效果及有待完善之处
  • 第四部分 结论建议及未来研究展望
  • 1 结论
  • 2 建议
  • 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在被忽视和自尊间的中介作用[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对知觉经验的一个形式分析[J]. 哲学动态 2020(01)
    • [3].农村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学业求助与学业拖延的关系[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知觉与空间”: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 装饰 2020(01)
    • [5].知觉压力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01)
    • [6].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20(01)
    • [7].疼痛和不公正知觉的相互关系[J]. 医学与哲学 2020(11)
    • [8].医学高职生生涯阻碍知觉现状调查与分析[J]. 科技视界 2020(29)
    • [9].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学报 2020(11)
    • [10].精品赏鉴[J]. 营销界 2019(04)
    • [11].知觉表征论视角下的知觉环境依赖性特征[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9(06)
    • [12].降低消费者购买知觉风险策略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23)
    • [13].从未知到已知-超感体验对先验知觉的创新设计[J]. 创意与设计 2018(05)
    • [14].情景知觉中的信息界定:从主观预期到“惊奇”算法[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6)
    • [15].从语义学角度分析知觉经验表征[J]. 社科纵横 2017(03)
    • [16].知觉经验与知觉信念之第三条道路——基于戴维森与麦克道尔之争[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7(04)
    • [17].认知可渗透性与知觉辩护[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18].知觉辩护的直接性与不可错性[J]. 学术月刊 2015(12)
    • [19].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1)
    • [20].建筑空间与心理知觉[J]. 科技展望 2016(04)
    • [21].聋生个体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3)
    • [22].谈知觉基本特性在生活中的体现[J]. 现代装饰(理论) 2014(12)
    • [23].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我隐瞒的中介作用[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4].留守儿童个体歧视知觉与应付方式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03)
    • [25].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问题行为——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3)
    • [26].指示性思维与知觉经验[J].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9(01)
    • [27].探析书法艺术中的知觉[J]. 大观 2020(06)
    • [28].贫困地区高中生歧视知觉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抑郁倾向的中介作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1)
    • [29].少数民族地区3~6岁幼儿知觉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基于拉萨7所幼儿园的调查[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05)
    • [30].尽享自然,绿色“养”吧 纯净喂养ABC之追根溯源宝宝餐[J]. 父母必读 2014(05)

    标签:;  ;  ;  ;  ;  

    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 ——以小学中年级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