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以R公司为例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以R公司为例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信息的分享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又一经济形态,把知识当作继资本、土地、劳动之后的第四种生产要素,并因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成为各生产要素之首。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而市场竞争中尤以企业的人才储备最为关键,高品质的人力资源素质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成为企业、社会乃至国家竞争的新的焦点;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对于人才的争夺也呈现出跨国际化的趋势。在新经济时代,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关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问题被提上议程。但是就目前传统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方法来看,国际上关于人力资源评价的研究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都相对薄弱,寻找一种更全面、更准确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二、研究目的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需要确立严谨的评价方法。从以往的研究看,以工资报酬为基础或者以收益、成本(投资)为基础的价值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过高或过低估计;尽管以完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评价模型包括了补偿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没有把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因素对经济价值创造的贡献作用考虑在内,否定了人力资源的积累价值。因此,本文试图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更能准确科学合理地评价人力资源价值的模型、方法——基于BSC的评价体系,综合多种维度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考量,并把此模式运用于颇具有代表性的R公司,以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和实用性。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不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为人力资源会计学科的发展又贡献了一种评价方法,而且也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方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吸引和维持优秀的人力资源,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三、主要内容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有4个部分:一是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二是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概括;三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四是文章的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文的写作阐明写作背景,并提供总体研究架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首先提出研究人力资源必须了解资源的定义的观点。接着,本文界定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价值的概念和内容,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该即包括财务价值,也包括非财务价值。然后对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了评述。最后一节对本章进行了总结,提出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第三章是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理论分析。首先评述了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生产要素分配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这些理论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之间的联系。接着就国内外现行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展开比较分析,总结现行模式共有的缺点,并对平衡计分卡引入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详细描述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实施过程。第四章是本文的案例分析,以R公司为例,具体阐述了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首先,对R公司的背景资料和经营业绩做了基本的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R公司的组织结构状况以及人力资源价值评价对于R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接着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流程针对性的设计了R公司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方案:包括组织战略目标的分析、指标的确定和权重的计算以及群体、部门、个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第五章是文章的结论和展望。表明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人力资源价值中是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尝试,但是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商议和解决,同时期望有更多学者能对这一领域的其他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四、主要贡献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在综合评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的同时,指出必须依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来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从4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的贡献价值进行评定,不仅考虑到了人力资源的经济产出作用,而且还兼顾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所带给企业的其他价值,更全面、动态的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真正价值。(2)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模型,为人力资源会计领域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评价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在学科上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在前人对平衡计分卡的研究中,考核指标的权重大多是通过问卷法或者主观判断法确定,缺乏科学依据,而本文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则是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得来,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贡献和不足
  • 1.4.1 主要贡献
  • 1.4.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人力资源及其价值的内涵界定
  • 2.1.1 国外文献综述
  • 2.1.2 国内文献综述
  • 2.2 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文献述评
  • 2.2.1 国外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文献综述
  • 2.2.2 国内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文献综述
  • 2.3 本章小结
  • 3. 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理论分析
  • 3.1 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3.1.2 生产要素分配论
  • 3.1.3 边际效用价值论
  • 3.1.4 人力资本理论
  • 3.1.5 上述理论对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启示
  • 3.2 现行人力资源价值评价模式比较分析
  • 3.2.1 经济价值法
  • 3.2.2 非购入商誉法
  • 3.2.3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
  • 3.2.4 随机报酬法
  • 3.2.5 未来净资产折现法
  • 3.2.6 对上述模型的综合分析
  • 3.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 3.3.2 平衡计分卡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价中的适用性
  • 3.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思路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R公司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的案例分析
  • 4.1 R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
  • 4.1.1 R公司简介
  • 4.1.2 主要业务领域
  • 4.1.3 经营业绩
  • 4.2 R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分析
  • 4.2.1 R公司的人员结构现状
  • 4.2.2 R公司人员素质现状
  • 4.2.3 R公司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
  •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R公司人力资源价值评价设计
  • 4.3.1 前期准备工作
  • 4.3.2 确定R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 4.3.3 确定R公司的战略目标
  • 4.3.4 根据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地图
  • 4.3.5 考核指标的设计和权重的确定
  •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考核结果的R公司人力资源价值评价分析
  • 4.4.1 办事处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
  • 4.4.2 办事处各分处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
  • 4.4.3 个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BSC原理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探析[J]. 农业图书情报 2019(11)
    • [2].BSC在团队绩效考评中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 2020(02)
    • [3].基于BSC理论的高职院校绩效管理体系架构研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4].基于BSC和云模型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绩效评价[J]. 人民黄河 2020(04)
    • [5].基于五维BSC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Y公司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31)
    • [6].新工科背景下基于BSC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汽车实用技术 2020(21)
    • [7].企业商誉管理中内部控制和BSC的整合[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8].基于BSC的农地流转绩效评价模式构建研究[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06)
    • [9].基于BSC的数字档案馆绩效测评:优势、不足与对策[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21)
    • [10].数字档案馆绩效测评:指标构建与战略框架——基于BSC的研究模型[J]. 浙江档案 2017(05)
    • [11].BSC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4)
    • [12].阿米巴能缓解BSC下会计师事务所绩效管理的不足吗?[J]. 会计之友 2017(19)
    • [13].基于BSC的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商贸 2014(29)
    • [14].BSC导向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J]. 高教论坛 2015(06)
    • [15].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的BSC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3)
    • [16].基于BSC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9)
    • [17].基于BSC视角下科研类专项经费绩效管理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8].基于BSC的数字档案馆绩效评估架构[J]. 山西档案 2015(05)
    • [19].基于BSC的高校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探析[J]. 商业会计 2016(06)
    • [20].基于BSC的档案开发利用绩效评估研究[J]. 办公室业务 2016(13)
    • [21].用BSC技术构建高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体系初探[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4(01)
    • [22].基于BSC的高等职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13(07)
    • [23].BSC在高校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24].省域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应用BSC的可行性分析——以A省为例[J]. 价值工程 2011(18)
    • [25].基于BSC的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考评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6].基于BSC的中国会展场馆物业管理应用研究[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11)
    • [27].BSC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 2010(01)
    • [28].基于BSC的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6)
    • [29].基于BSC的卓越绩效模式及框架研究[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8)
    • [30].基于BSC的电子商务系统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06)

    标签:;  ;  ;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以R公司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