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成像研究

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成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探讨兔肝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t,IPL)的CT特点1.1建立兔IPL的动物模型;1.2研究兔肝炎性假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碘帕醇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的CT特点,测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IPL病灶及IPL病灶周边肝组织的CT值,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两部位在CT扫描各个时相的CT值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1.3研究兔肝炎性假瘤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点,测量IPL病灶、IPL病灶周边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平均血容量(cerebralblood volume,CBV),平均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三个部位的各项灌注参数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1.4处死并解剖实验动物,取IPL病灶做病理学切片染色,探讨分析其镜下结构特点;2、研究人肝炎性假瘤的16层螺旋CT扫描特点2.1搜集经手术、B超引导下穿刺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IPL病例的CT扫描资料,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其CT特点;2.2测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IPL病灶及IPL病灶周边肝组织的CT值,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两部位在CT扫描各个时相的CT值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2.3结合文献报道及本研究收集病例,提出IP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1、实验组1.1实验试剂①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10ml/支,美国sigma公司;②造影剂:碘帕醇(Iopamidol),370mg/ml,100ml/支,美国Bracco公司;③麻醉剂:速眠新注射液,1.5ml/支,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硫酸阿托品注射液(Atropine),1ml/支,广东丽珠集团;戊巴比妥钠注射液(Pelltobarbitalum Natricum),5ml/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1.2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1.3动物模型制备麻醉大白兔后,先行全肝CT平扫,选取体积较大的肝左叶较厚位置层面,利用CT引导下穿刺技术,按0.5ml/kg体重向肝内缓慢注入弗氏完全佐剂。1.4 CT扫描术后第28天,行肝脏病灶CT灌注扫描以及全肝CT平扫、CT动态增强扫描。1.5病理学检查处死并解剖动物,取IPL病灶做病理学切片染色,探讨分析其镜下细微结构特点。1.6 CT图像分析观察IPL的CT特点,分别测量IPL病灶中心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CT值,并测量出病灶中心、病灶周边肝组织及同层面正常肝组织的相关灌注参数CBV、CBF、MTT。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灶中心及病灶边缘肝组织的各期扫描CT值比较采用析因分析(Factorial design),病灶中心、病灶边缘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CBF、CBV、MTT的比较采用单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的较正方法Welch检验(Welch,Tamhane’s T2),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病例组2.1实验对象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PL病例共计16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大部分病人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功能检查表面抗原(HbsAg)阴性。2.2 CT扫描CT扫描仪为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Z/Xi 16层螺旋CT,平扫完成后即行CT动态增强扫描,全部扫描完成后将所有数据传送到独立工作站(GE AdvantageWorkstation 4.2)进行处理。2.3 CT图像分析观察IPL病灶增强前后的CT表现,分别测量病灶中心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增强各时相CT值。2.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灶中心各期扫描CT值比较及病灶边缘肝组织的各期扫描CT值比较均采用析因分析(Factorial design),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1.1 IPL模型制备概况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通过肝左叶原位注射FCA,除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外,其余11只CT扫描发现13个IPL病灶,发生率为91.7%,病灶大小为1.5±0.6cm,依据种植的部位,假瘤部分位于肝实质内(10/13),部分突出于肝包膜下(3/13)。1.2 IPL的CT扫描表现CT平扫:病灶一般为单发,形态呈多样性,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态,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欠清。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无强化或仅为轻度强化,门脉期扫描病灶可表现为轻到中等度强化,病灶边界显示更为清楚,部分病灶可见病灶周边肝组织环状强化带(8/13)、病灶中心小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5/13),以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等特征性改变(3/13)。统计学分析证实,IPL病灶在动脉期与平扫的CT值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86),而门脉期与平扫及与动脉期的C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CT灌注扫描:病灶中心及病灶周边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灌注参数图像观察,可见与正常肝组织比较,病灶中心整体表现为低灌注,而病灶周边肝实质可见一环状高灌注区域,统计学分析证实,病灶区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减低,MTT缩短,病灶周边肝组织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增高,MTT延长,各项灌注参数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3 IPL的病理学表现IPL可位于肝实质内或突出于肝包膜外,切面观察为灰白色实质性结节,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圆形、类原型、片状及不规则形状,质地一般都均一,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晰。镜下可见局灶性坏死样无结构区,部分肝细胞水肿、细胞核浓缩、裂解,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细胞浸润,以及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内小动脉变性、坏死,上皮细胞脱落,血栓形成。2、临床病例组2.1 IPL发生概况16例病例共发现18个病灶,其中有2例各有2个病灶,其他14例均为单个病灶,1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2个位于肝左叶,病灶形态各异,大多为圆形或类原型,部分为片状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最大径0.6cm-5.5cm。2.2 IPL的CT表现CT平扫IPL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型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大部分病灶表现为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可见病灶中心小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间隔影(6/18)、病灶周边肝组织环状强化影(11/18),以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5/13),可作为IPL的特征性表现。统计学证实,IPL病灶在动脉期的CT值与平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17),而门脉期的CT值与平扫及与动脉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本次经改良后的制备兔肝炎性假瘤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简便易行,制备周期短,较之以往开腹手术注入或植入佐剂的方法而言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感染率低、可重复率高、成功率高等优点,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与人体IPL病变特点基本一致,可见有肝细胞水肿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实验证明本动物实验模型可用来作为研究人肝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的理想动物模型。2、碘帕醇增强CT动态扫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均可提高IPL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密度对比,使IPL病灶显示更为清晰,IPL病灶整体呈少血供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各时期其强化速度慢,强化程度较同期肝实质为低,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中,以门脉期及平衡期的CT表现最具特征性,成为确诊IPL的关键。3、IPL的CT特征:①IPL多位于肝右叶,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型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②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总体为少血供表现,即动脉期表现为无强化或仅为轻度强化;③门脉期及平衡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周边肝组织中等度强化环形带状影、或(及)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或(及)门脉期可见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上述征象可作为IPL的特征性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4、灌注扫描示病灶区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减低,MTT缩短,病灶周边肝组织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增高,MTT延长。5、统计学证实IPL病灶在动脉期与平扫的CT值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门脉期与平扫及动脉期的C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兔肝炎性假瘤模型的建立与CT表现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动物
  • 1.3 动物模型制备
  • 1.4 CT扫描
  • 1.5 病理学检查
  • 1.6 CT图像分析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IPL的发生概况
  • 2.2 IPL的CT扫描表现
  • 2.3 IPL的病理学表现
  • 2.4 统计学分析
  • 3. 讨论
  • 3.1 IPL概述
  • 3.2 IPL的研究进展
  • 3.3 本研究对IPL造模方法的改良
  • 3.4 IPL的CT表现
  • 3.5 IPL的CT灌注扫描表现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人肝炎性假瘤的CT表现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CT扫描
  • 1.3 CT图像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IPL发生概况
  • 2.2 IPL的CT及病理学表现
  • 2.3 统计学分析
  • 3. 讨论
  • 3.1 IPL的病因、病理及一般临床特征
  • 3.2 IPL的影像学诊断
  • 3.3 IPL的鉴别诊断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标签:;  ;  ;  ;  ;  

    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