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

论文题目: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化学

作者: 吴美红

导师: 刘举正,王明亮

关键词: 分子内电荷转移,分子间电荷转移,尺寸依赖性,混合有机超微粒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分子内含有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容易发生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而呈现出一些特有的光学性质,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发光材料、光电导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以及荧光探针等领域。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逐渐从无机领域拓展到有机领域,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研究也有了崭新的发展方向。在介观领域,对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超微粒进行研究,可以加深本文理解该类化合物在材料应用中的许多基本过程和现象,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已跟不上材料应用研究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对其超微粒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许多因分子间和分子内相互作用引起的光物理行为还有待人们作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和超微粒的光学性质的研究,分析它们分子内和分子间发色团在基态和激发态下的相互作用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为材料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论文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1、合成了下列几种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5-(9-蒽基)-1-苯基-3-对硝基苯基吡唑啉、4,4′-二-[5(1,3-二苯基-2-吡唑啉基)]-苯、1,3,5-三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N,N-二乙氨基)苯甲醛对硝基苯腙、对硝基苯甲醛苯腙、N,N,N′,N′-四苯基联苯二胺、2,3-二氢-4(1H)-喹啉酮以及9-苯乙烯蒽等。利用再沉淀法分别制备了它们的超微粒分散体系。2、研究了2,3-二氢-4(1H)-喹啉酮分子在不同浓度、不同极性溶液中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光学性质,发现该化合物是一强荧光发射化合物,其激发态与基态偶极距变化较大。在激发态时发生了分子内电荷转移,因此荧光光谱随溶剂极性的增大,发射峰不断红移。3、通过对吡唑啉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的研究,发现该类分子由于5位芳香取代基的不同,产生了分子内非共轭电荷转移和分子间电荷转移的竞争,分子间的电荷转移对分子内非共轭电荷转移有抵消作用,因此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在5-(9-蒽基)-1-苯基-3-对硝基苯基吡唑啉超微粒中出现了吡唑啉环吸收峰的蓝移,这是本实验室首次在超微粒中发现蓝移现象,它可以用分子内非共轭电荷转移和分子间电荷转移的竞争来解释。通过对苯腙类化合物、9-苯乙烯蒽溶液及超微粒的研究,发现该两种化合物超微粒同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尺寸依赖性。但是,由于分子内取代基的不同,导致超微粒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也不同,有的超微粒在水分散系中可以稳定存在,如:对硝基苯甲醛苯腙、N,N,N′,N′-四苯基联苯二胺等形成的超微粒。4、本文还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混合有机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1)对1,3,5-三苯基-2-吡唑啉和蒽形成的混合物纳米超微粒水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发现该混合有机超微粒体系低能端的吸收光谱随其尺寸的增加而增强,而相应蒽和1,3,5-三苯基-2-吡唑啉的超微粒却随尺寸的增加而减弱,表明混合有机超微粒中不同分子间发生了电荷转移。本实验通过对混合有机超微粒分散系荧光光谱的测定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果。(2)通过对对硝基苯甲醛苯腙和蒽形成的混合物超微粒分散体系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形成混合物超微粒后,原来在水分散体系中稳定存在的对硝基苯甲醛苯腙吸收光谱随沉化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这也是分子间电荷转移的结果。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荷转移现象

1.2.1 电荷转移复合物

1.2.2 激发态电荷转移

1.2.3 分子内电荷转移

1.3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ICT光物理模型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应用

1.3.3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纳米超微粒分散体系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样品和试剂

2.1.1 样品

2.1.2 试剂

2.2 仪器设备

2.3 有机超微粒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2.3.1 超微粒的制备

2.3.2 超微粒的形貌表征

第三章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1,3,5-三苯基-2-吡唑啉

3.2 4,4′-二-[5(1,3-二苯基-2-吡唑啉基)]-苯

3.3 5-(9-蒽基)-1-苯基-3-对硝基苯基吡唑啉

3.4 4-(N,N-二乙氨基)苯甲醛对硝基苯腙

3.5 对硝基苯甲醛苯腙

3.6 N,N,N′,N′-四苯基联苯二胺

3.7 9-苯乙烯蒽

3.8 2,3-二氢-4(1H)-喹啉酮

第四章 2,3-二氢-4(1H)-喹啉酮的光学性质研究

4.1 2,3-二氢-4(1H)-喹啉酮的吸收光谱

4.2 2,3-二氢-4(1H)-喹啉酮的荧光发射光谱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荷转移化合物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

5.1 吡唑啉类化合物超微粒分散系的光学性质

5.1.1 1,3,5-三芳基-2-吡唑啉分子性质

5.1.2 2-吡唑啉类化合物纳米超微粒水分散体系的研究进展

5.1.3 4,4′-二-[5(1,3-二苯基-2-吡唑啉基)]-苯、5-(9-蒽基)-1-苯基-3-对硝基苯基吡唑啉超微粒的光学性质

5.1.4 1,3,5-三苯基-2-吡唑啉与蒽混合有机超微粒的制备和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

5.2 苯腙类化合物超微粒/水分散系的光学性质

5.2.1 4-(N,N-二乙氨基)苯甲醛对硝基苯腙超微粒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5.2.2 对硝基苯甲醛苯腙及其与蒽的混合物纳米超微粒的吸收光谱

5.3 苯胺类化合物纳米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

5.3.1 TPB 超微粒的制备与测试

5.3.2 TPB 超微粒的吸收光谱

5.4 9-苯乙烯蒽超微粒/水分散系的光学性质

5.4.1 9-苯乙烯蒽超微粒的吸收光谱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含氮、硫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余磊.苏州大学2009
  • [2].基于含氮杂环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姜頔.吉林大学2014
  • [3].含咪唑单元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 袁静静.华中师范大学2011
  • [4].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光学性质研究[D]. 罗于森.吉林大学2015
  • [5].邻菲罗啉铟硫属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D]. 张旭.苏州大学2012
  • [6].多噻吩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凌祥.华东理工大学2011
  • [7].有机杂化锑和锡硫属化合物的溶剂热合成与结构[D]. 朱爱美.苏州大学2009
  • [8].有机—钼磷酸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D]. 耿凤.华侨大学2007
  • [9].高氧化去甲没药烷类化合物骨架构建研究[D]. 谭翠莲.云南大学2015
  • [10].多元锗硫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组装[D]. 钱丽雯.苏州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基于含氮杂环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姜頔.吉林大学2014
  • [2].含吡啶、咔唑基的ICT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D]. 董瑞风.山西大学2010
  • [3].极性溶剂对LDS750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的影响[D]. 杨莹.吉林大学2010
  • [4].基于调控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新型粘度和ROS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周付科.大连理工大学2009
  • [5].含氮、硫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余磊.苏州大学2009
  • [6].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氨基酸酰胺衍生物以及与瓜环相互作用荧光性质的研究[D]. 任萌.华东师范大学2006
  • [7].ICT荧光探针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 许志成.山西大学2006
  • [8].分子内电荷转移型齐聚苯乙烯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 金正哲.延边大学2005
  • [9].苯甲酰苯胺衍生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D]. 刘春华.厦门大学2002
  • [10].有机小分子的电子转移理论研究[D]. 万华平.福州大学2004

标签:;  ;  ;  ;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