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与化痰祛瘀解毒方的干预

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与化痰祛瘀解毒方的干预

论文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及其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基础为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 VP)纤维帽破裂或断裂,导致血栓形成。因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为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AS模型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易损斑块和(/或)斑块破裂尚无理想的动物模型,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并评价模型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复方中药在稳定斑块中发挥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稳定斑块的具体机制。实验分为两部分:实验一着重探讨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实验二观察化痰祛瘀解毒方对稳定斑块的干预作用。实验一SD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建立与评价目的:研究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并评价斑块稳定性,初步探讨不同药物对三因素模型组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干预。方法:采用高脂、2%L-蛋氨酸、颈总动脉球囊拉伤三因素进行不同组合,建立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脂质代谢紊乱,血浆Hcy、血清hs-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颈总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模型组血清hs-CRP升高显著(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斑块面积为79680.25±46517.58μm2,狭窄率为48.02%。各给药组均有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论:三因素模型组血清hs-CRP较正常组升高近1倍,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其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其他模型组显著,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进展,促进易损斑块形成。因此,选用三因素模型组做为易损斑块动物模型进行下一步研究。实验二化痰祛瘀解毒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目的:观察化痰祛瘀解毒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稳定斑块的机制。方法:采用三因素造模、双阳性药对照的方法,观察化痰祛瘀解毒方在稳定斑块中的作用。结果:模型组血脂、血浆Hcy、血清MMP-9显著升高;颈总动脉可见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第12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为119440.28+25002.43μm2,狭窄率达72.60%;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斑块中MMP-9阳性表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化痰祛瘀解毒方高剂量组作用明显,可降低血清TC、LDL-C(P<0.05)、降低血浆Hcy浓度(P<0.01)、降低血清MMP-9浓度(P<0.01)并升高TIMP-1(P<0.05)、降低斑块内MMP-9阳性表达(P<0.05),MMP-9/TIMP-1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化痰祛瘀解毒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有稳定作用,与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浆Hcy浓度、调节MMP-9/TIMP-1有关。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技术路线图
  • 实验一 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建立与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实验二 化痰祛瘀解毒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航飞行员空腹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 2018(05)
    •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识别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应用进展[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06)
    •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J]. 上海医学 2016(03)
    • [4].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测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2)
    • [5].停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3)
    •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腔内影像学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0(04)
    • [7].微观结构在易损斑块进展中的作用[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9(04)
    • [8].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02)
    • [9].易损斑块——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J]. 中华养生保健 2014(09)
    • [10].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研究进展[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03)
    • [11].中医对易损斑块研究的现状[J]. 新疆中医药 2010(01)
    • [12].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颈动脉易损斑块[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04)
    • [13].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识别和防治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10(04)
    • [14].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02)
    • [15].血管内超声检测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10)
    • [16].高龄老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8(03)
    • [1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5(23)
    • [18].颈部及颅内动脉易损斑块研究进展[J]. 临床荟萃 2014(12)
    • [19].多模式成像技术检测易损斑块[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3(07)
    • [20].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2(03)
    • [21].急性冠脉综合征易损斑块的发病机理与早期检测[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03)
    • [22].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识别[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0(S1)
    • [23].易损斑块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 医学综述 2009(02)
    • [24].易损斑块的形成与干预策略[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04)
    • [25].从易损斑块的研究难点看中西医结合防治之路[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04)
    • [26].杨德钱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1)
    • [27].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J]. 当代医学 2018(34)
    • [28].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9(07)
    • [2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影像技术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03)
    • [30].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价值[J]. 上海医药 2017(21)

    标签:;  ;  ;  ;  

    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与化痰祛瘀解毒方的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