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F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MF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对发展现代物流问题都十分重视,并且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成果。从研究情况分析,如何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正确认识物的流动理论(Material Flow,简称MF)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界定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科学地发展现代物流、合理地发展传统物流,从而对我国物流发展状态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等等问题,尚缺乏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论文旨在对上述问题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目的是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物流产业发展对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鉴于物流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功能和地位,这一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方式上,依据冯之浚导师指出的“创新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①,采用中国自己原创的物流理论,结合中国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尽管研究难度较大,但作者根据自身从事物流实践活动以及接受物流新理论等主客观有利条件进行分析,选择了原创性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在基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依据徐寿波院士提出的大物流论②,创新提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理论,指出了物流固有性质决定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本质,物流非固有性质是决定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状态,并对物流非固有性质进行了重点研究,进而建立了物流发展状态三维结构模型。该模型贯穿于整个研究的始终,对包括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在内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实践应用创新中,根据物流发展状态三维结构模型,对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讨论了人们对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若干认识误区;构建了一种带策略可拓变换的物流发展状态综合评价模型;结合物流企业实际,对物流发展的三种状态:传统物流、现代物流以及两者转换状态做出有效诊断;应用统计评价的方法,对我国宏观物流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研究结论方面,根据本论文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应用情况,按照冯之浚导师指出的“科学发展是实现我国未来各项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③,并遵循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途径这一原则,认为我国应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采取不同的对策,提出“合理继承传统物流,吸收国外现代物流精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是我国今后物流发展的总方针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PD 物流概念的演进过程
  • 1.2.2 Logistics 物流概念的演进与发展
  • 1.2.3 由PD/Logistics 到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概念的形成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1.5 论文研究创新之处
  • 2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理论研究
  • 2.1 “现代”与“传统”的内涵及其关系分析
  • 2.1.1 “传统”内涵分析
  • 2.1.2 “现代”内涵分析
  • 2.1.3 从“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上分析物流发展模式
  • 2.2 物流的性质
  • 2.2.1 物流固有性质
  • 2.2.2 物流非固有性质
  • 2.2.3 物流固有性质和非固有性质的关系
  • 2.3 物流发展状态的三维结构模型
  • 3 中国传统物流及其特征分析
  • 3.1 古代中国物流思想与实践
  • 3.2 当代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历程
  • 3.2.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物流产业恢复阶段(1949 年—1957 年)
  • 3.2.2 计划经济发展时期——物流产业开始发展阶段(1958 年—1965 年)
  • 3.2.3 文化大革命时期——物流产业停滞发展阶段(1966 年—1977 年)
  • 3.2.4 改革开放转轨时期——物流产业新发展阶段(1978 年—1992 年)
  • 3.2.5 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物流产业大发展阶段(1992 年—至今)
  • 3.3 传统物流概念
  • 3.4 传统物流特征
  • 3.4.1 传统物流服务特征
  • 3.4.2 传统物流管理特征
  • 3.4.3 传统物流技术特征
  • 3.4.4 传统物流经济特征
  • 3.5 传统物流分类
  • 3.5.1 按物流的固有性质分类
  • 3.5.2 按物流的非固有性质分类
  • 3.6 传统物流评价
  • 3.6.1 从物流历史发展看传统物流贡献
  • 3.6.2 从物流需求看传统物流发展
  • 3.6.3 从物流服务产品复杂性看传统物流发展
  • 3.6.4 从物流非固有性质的均衡性看传统物流发展
  • 4 国外现代物流及其特征分析
  • 4.1 现代物流发展动因和趋势
  • 4.1.1 现代物流发展动因
  • 4.1.2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 4.1.3 现代物流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 4.2 现代物流概念
  • 4.3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 4.3.1 北美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 4.3.2 欧洲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 4.3.3 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 4.3.4 亚太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 4.4 现代物流特征
  • 4.4.1 现代物流服务特征
  • 4.4.2 现代物流管理特征
  • 4.4.3 现代物流技术特征
  • 4.4.4 现代物流经济特征
  • 4.4.5 现代物流典型企业
  • 4.5 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5.1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5.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比较研究
  • 5.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成因
  • 5.2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服务模式比较
  • 5.2.1 物流服务模式的三元结构理论
  • 5.2.2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服务模式比较
  • 5.2.3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剩余控制权安排比较
  • 5.3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创造价值比较
  • 5.3.1 企业创造价值理论
  • 5.3.2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创造价值方式比较
  • 5.4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比较研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5.4.1 学术观点之一:物流与物流管理
  • 5.4.2 学术观点之二:商流网与物流网的合一问题
  • 5.4.3 学术观点之三:生产企业自建物流设施和自营物流业务问题
  • 5.4.4 学术观点之四:物流的信息化、电子化、机械化就是物流的现代化问题
  • 5.4.5 学术观点之五:循环物流问题
  • 5.5 现代物流标志
  • 5.5.1 物流服务综合化
  • 5.5.2 物流管理科学化
  • 5.5.3 物流技术先进化
  • 5.5.4 物流经济市场化
  • 6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模型
  • 6.1 物流的形式化表示
  • 6.2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的可拓集合描述
  • 6.3 物流状态的可拓识别
  • 6.4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
  • 6.4.1 研究现状评述
  • 6.4.2 物流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 6.4.3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6.4.4 物流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6.4.5 企业物流关联度的计算
  • 6.5 企业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多层次综合评价实例分析
  • 6.5.1 确定正域和节域
  • 6.5.2 确定指标权重
  • 6.5.3 计算企业物流关联度
  • 7 物流产业发展状态评价
  • 7.1 评价指标体系
  • 7.2 物流服务评价模块
  • 7.2.1 物流服务规模和能力评价
  • 7.2.2 物流企业综合物流服务评价
  • 7.2.3 物流企业跨区域服务范围评价
  • 7.2.4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
  • 7.3 物流管理评价模块
  • 7.3.1 企业物流自营评价
  • 7.3.2 企业物流外包评价
  • 7.3.3 第三方物流发展评价
  • 7.3.4 企业战略合作评价
  • 7.4 物流技术评价模块
  • 7.4.1 物流功能技术评价
  • 7.4.2 物流信息技术评价
  • 7.4.3 物流综合技术评价
  • 7.5 物流经济评价模块
  • 7.5.1 宏观经济发展评价
  • 7.5.2 物流产值利润评价
  • 7.5.3 物流经济体制及政策评价
  • 7.6 评价结论
  • 8 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
  • 8.1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总方针
  • 8.2 加强物流科学理论研究
  • 8.2.1 要科学认识物流的固有性质和非固有性质
  • 8.2.2 要科学认识物流固有性质和非固有性质的辩证关系
  • 8.3 完善和增强物流服务的规模和能力,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
  • 8.3.1 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8.3.2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 8.3.3 物流企业要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 8.3.4 物流企业要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 8.4 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加强外部社会化管理
  • 8.4.1 加强企业物流外部社会化管理
  • 8.4.2 加强发展第三方物流
  • 8.4.3 建立物流联盟,增强物流服务综合实力
  • 8.5 重视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其适用性和先进性
  • 8.5.1 加大物流功能技术创新力度
  • 8.5.2 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和综合技术
  • 8.5.3 发展不同层次的物流技术,适应现阶段物流多样化需求
  • 8.6 加强物流产业宏观调控,稳步推进物流经济市场化进程
  • 8.6.1 全面认识综合物流的性质
  • 8.6.2 建立各要素之间综合协调机制
  • 8.6.3 完善物流产业政策法规
  • 8.7 整合优化循环物流系统结构
  • 8.7.1 政府建立循环物流系统监管控制机制
  • 8.7.2 加强逆向物流管制,推进绿色物流系统建设
  • 8.7.3 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共同化配送
  • 8.7.4 整合循环物流系统,实行积极的逆向物流策略
  • 8.7.5 逆向物流可采取自理、外包与市场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 8.8 实现物流产业的综合均衡发展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参加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准确、快捷、安全、专业”——广东时捷物流有限公司[J]. 广东交通 2018(01)
    • [2].物流遇上5G 颠覆性变革呼之欲出[J]. 今日科技 2019(12)
    • [3].轻奢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12)
    • [4].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20(02)
    • [5].物流专业教学中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研究[J]. 物流科技 2019(12)
    • [6].人力资本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12)
    • [7].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营销策略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3)
    • [8].我国西部发展可持续物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2)
    • [9].“一带一路”背景下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4)
    • [10].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现代商业 2019(31)
    • [11].滇桂黔三省(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12)
    • [12].大数据时代我国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01)
    • [13].论第四方物流与食品物流结合的可能性[J]. 中国市场 2020(01)
    • [14].基于长江三角地区物流岗位人才分层分级的调查研究[J]. 中国市场 2020(01)
    • [15].智慧物流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J]. 西部皮革 2019(24)
    • [16].公铁联运物流信息共享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0(01)
    • [17].物流行业分拣机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 2019(12)
    • [18].基于成果导向的物流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1)
    • [19].适应物流业转型升级的跨境分段培养模式研究——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为例[J]. 江苏高职教育 2019(02)
    • [20].物联网和智慧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市场 2020(02)
    • [21].5G网络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01)
    • [22].新形势下物流新业态发展路径探析[J]. 现代商业 2020(02)
    • [23].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1)
    • [24].《中国物流年鉴》[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02)
    • [25].大力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6].商务部积极推进物流发展工作[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7].智领物流,慧见未来[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8].日本物流的发展现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29].《中国物流年鉴》[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 [30].2019中国物流年度奖[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24)

    标签:;  ;  ;  ;  ;  ;  ;  ;  

    基于MF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