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顾缨

导师: 单兆伟

关键词: 仙石汤,肠易激综合征

文献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概述了中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的认识;总结了现代医学在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的进展,为本课题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的】 探讨仙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 【方法】 临床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仙石汤组和对照组,口服治疗4周。并研究仙石汤对脾虚模型大鼠的胃条和肠条在Histamin、BaCL2、Ach试剂中的表现。 【结果】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腹胀、排便不尽及大便性状等临床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腹痛、大便次数、黏液便、情绪不安及失眠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研究表明仙石汤低剂量组在小肠推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仙石汤低剂量组在小肠镇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仙石汤对脾虚大鼠,药物浓度为0.0001g/L,对Histamin诱发的胃条收缩表现出增强作用(P<0.05);药物浓度为0.001g/L对Ach诱导胃条收缩表现出抑制(P<0.05),对Histamin诱发的胃条收缩表现出增强作用(P<0.05);药物浓度为0.01g/L对BaCL2,Ach诱导胃条收缩表现出抑制(P<0.05,P<0.01),对Histamin诱发的胃条收缩表现出增强作用(P<0.01)。仙石汤对脾虚大鼠的肠条,药物对BaCL2诱发的收缩无影响:药物浓度为0.01g/L,对Ach诱发的收缩呈现抑制(P<0.01);对Histamin诱发的收缩呈现增强作用(P<0.05);药物浓度为0.0001g/L,对Histamin诱发的收缩呈现抑制作用(P<0.05)。 【结论】 仙石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实验证明,药物对脾虚大鼠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性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使胃肠道在病理状况下的收缩能力改变,向正常生理状态转变,且药物在作用过程中,对正常组与脾虚组具有一定选择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来源及分组

1.3 病史与病程

1.4 临床表现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泄泻诊断标准

2.3 中医脾虚肝郁的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中止研究标准

2.7 病例的脱落

3.治疗方法

4.观察指标

5.疗效评定标准

5.1 症状量化标准

5.2 疗效判定标准

6.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7.结果

7.1 总疗效分析

7.2 症状改善情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复方仙石胶囊的急性毒性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复方仙石胶囊对小肠运动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和结果

3.复方仙石胶囊镇痛实验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仙石汤浸膏对大鼠脾虚证模型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第三部分 理论探讨

1.中医古代文献认识

2.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2.1 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根本

2.2 肝失疏泄是本病之关键

2.3 肝郁脾虚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2.4 主症病机分析

3.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4.仙石汤组方特点

4.1 仙石汤方义分析

4.2 仙石汤作用机理初探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中医药治疗IBS的现状及展望

附录2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体会

附录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附录4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易激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理研究[D]. 陈锡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2].术芍地姜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叶惠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 [3].肠易激综合征肝主疏泄功能异常相关因素及证型指标相关性分析[D]. 谢地.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 [4].微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激素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何文智.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
  • [5].通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证(肝郁乘脾型)临床研究[D]. 毕龙腾.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 [6].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与脑肠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 赵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 [7].社会支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 袁媛.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 [8].抑肝扶脾寒温并用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D]. 吕淑惠.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9].基于近20年中医期刊文献的肠易激综合征辨证用药规律研究[D]. 赵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 [10].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治的现代文献系统评价研究[D]. 刁俊杰(Diu ChunKit).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对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机理研究[D]. 于丰彦.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 [2].易激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理研究[D]. 陈锡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 [3].肠易激综合征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模型远端结肠交感信号强度变化[D]. 邹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4].肠道感染、精神因素、应激与肠易激综合征[D]. 王利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 [5].肠易激综合征脑肠交互作用模型的建立及其对内脏敏感性和心理行为影响机制的初步探索[D]. 吕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6].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失控分子机制的研究[D]. 左秀丽.山东大学2007
  • [7].健脾解毒化浊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 赵玉斌.河北医科大学2007

标签:;  ;  

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