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临床研究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封堵器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是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严重并发症。2004年《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推荐ASD封堵术后肝素抗凝24小时,同时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但目前国内不少临床单位ASD封堵术后实际抗凝方案与《指南》存在较大差异。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是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血小板活化后可释放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过程中其N-末端脱落形成凝血酶原片段1+2(F1+2)。血浆β-TG、PF4和F1+2浓度变化是反映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的“标志物”。本研究将ASD患者分入三组,即肝素组(uFH组)、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和延长低分子肝素组(延长LMWH组)。通过动态观察LMWH组封堵术后血浆β-TG、PF4和F1+2浓度的变化,初步阐明A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抗凝方案下ASD封堵术后血浆β-TG、PF4和F1+2浓度的变化,评价不同抗凝方案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对象与方法参考《指南》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自2006年5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接受封堵治疗的56例继发孔型AS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6例ASD患者按性别、年龄和缺损大小分入三组:UFH组(16例,术后24小时持续静滴UFHl0IU.Kg-1.h-1)、LMWH组(20例,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间隔12小时后重复,共2次)和延长LMWH组(20例,术后LMWH连续用至术后第3日,共6次)。三组均于封堵术后开始顿服阿司匹林,3~5mg/Kg,共6个月。另选20例性别、年龄匹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封堵术采用国产ASD封堵系统,鞘管为10—14F,根据缺损残缘情况,选取较ASD伸展径大2~6mm的ASD封堵器。临床随访3个月,观察血栓栓塞或严重出血症状;分别于封堵术后第1、3个月末复查心脏超声;分别于封堵术前及术后第4日检测红细胞(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4、7日和第1、3个月末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β-TG、PF4和F1+2浓度。结果1.LMWH组封堵术后第4日β-TG、PF4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后第7日均已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3个月木与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2.LMWH组封堵术后第4日F1+2浓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至术后第7日,F1+2浓度较术前仍显著升高(P<0.01),至术后第1个月末,F1+2浓度较术前略升高(P<0.01),至术后第3个月木,F1+2浓度已回落至术前水平(P>0.05)。3.封堵术后三组临床随访均未出现血栓栓塞或严重出血症状,术后三组第1、3个月未复查心脏超声均无封堵器血栓形成。4.封堵术前和术后第4同三组RBC、Plt、Hct及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0~40s)。5.封堵术前三组间PF4、β-TG和F1+2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封堵术后第4、7同和第1、3个月末,LMWH组β-TG、PF4和F1+2浓度与UFH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封堵术后第4日,延长LMWH组β-TG浓度较UFH组显著降低(P<0.05),较LMWH组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PF4浓度较LMWH组或UFH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F1+2浓度较UFH组、LMWH组均显著降低(P=0.018,0.035);封堵术后第7同及术后1、3个月木,延长LMWH组PF4、β-TG和F1+2浓度较LMWH组或UFH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在现行主流抗凝方案下,ASD封堵术后第4日血小板活化、凝血酶原激活;至术后第7日血小板己无活化、凝血酶原仍呈激活状态;至术后第1个月末凝血酶原呈部分激活状态;至术后第3个月末凝血酶原已无激活。2.有必要继续深入、全面地研究ASD封堵术后凝血机能变化规律,可考虑调整术前2日即口服阿司匹林,以LMWH替代UFH并延长LMWH疗程至术后第3日。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Ⅰ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研究Ⅱ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不同抗凝方案对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的作用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脱-γ-羧基凝血酶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0(07)
    • [2].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凝血酶原2及活性分析[J]. 军事医学 2016(08)
    • [3].脱-γ-羧基凝血酶原及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19)
    • [4].大黄鱼凝血酶原类似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5].凝血酶原片段1+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J]. 医学综述 2014(15)
    • [6].脱-γ-羧基凝血酶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05)
    • [7].脱-γ-羧基凝血酶原与原发性肝癌[J]. 生命的化学 2008(01)
    • [8].早期肝细胞癌临床诊断中脱-γ-羧基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价值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5(24)
    • [9].血栓弹力图凝血酶原通道检测指标在评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小板反应性以及预测复发缺血事件中的价值[J]. 中国卒中杂志 2016(03)
    • [10].脱-γ-羧基凝血酶原测定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2(01)
    • [11].凝血酶原异常可能导致血栓症[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07)
    • [12].纯合突变Tyr510Asp导致的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J]. 浙江检验医学 2012(03)
    • [13].凝血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8)
    • [14].凝血酶原试剂稳定性对结果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18(22)
    • [15].蛇毒凝血酶原激活组分的研究概况[J]. 蛇志 2014(01)
    • [16].马血凝血酶原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7].脱-γ-羧基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 检验医学 2013(05)
    • [18].肝细胞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AFP、脱-γ-羧基凝血酶原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01)
    • [19].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应用于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7)
    • [20].凝血酶原片段1+2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8)
    • [21].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 2014(07)
    • [22].脱-γ-羧基凝血酶原的Ba-蛋白芯片法的建立和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33)
    • [23].不同生物来源的凝血酶原试剂测定结果差异的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24)
    • [24].凝血酶原片段1+2和抗凝血酶3在围手术期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02)
    • [25].肝胆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2)
    • [26].脱-γ-羧基凝血酶原对肝细胞癌诊治的临床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2)
    • [27].凝血酶原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6)
    • [28].蛇毒凝血酶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01)
    • [29].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四项的检测及意义[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3)
    • [30].凝血酶原片段1+2在不同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03)

    标签:;  ;  ;  ;  ;  ;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和凝血酶原激活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