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基于保障制度变迁视角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基于保障制度变迁视角的研究

论文摘要

自从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各国普遍建立起来,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就开始引起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在国外发达国家,这些研究已经随着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实证分析方法的不断创新而不断深入。在中国,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始终处于不断的制度变迁中。其中重要的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变迁已经深刻的影响到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基于此,本文通过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时期以来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制度变迁所带来的覆盖范围小,制度不完善深深的影响着居民消费行为,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的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第一节主要写单位保障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二节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得出两点结论:(1)本文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2)根据文献把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分为国家——单位保障制度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框架中说明两种制度下的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关系的不同。第三节主要是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给出本文的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建立模型,从数学推导上证明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关系。首先介绍本模型的理论基础: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一个四期的生命周期模型。然后在对其修正,把社会保障支出因子引入,建立一个含社会保障支出因子的生命周期模型,最后对这个得出的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得出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正相关的结论。第三章首先计算出这个时期(1981——1992)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水平,通过表格和图形直观的对两者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上一章数学推导结论的正确性;再通过收集1991——1993年各省数据,利用上一章建立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出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单位制度下确实对居民消费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在这个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下,从制度上和居民个体上分析在这这种制度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不大。第四章与上一章相同,首先计算出1992——2005年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水平,通过表格和图形直观的对两者关系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出上一章数学推导结论在这个制度下同样适用;再通过收集2003——2005年的各省数据,利用上一章建立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出社会保障支出在国家——社会制度下确实对居民消费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在这个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下,从制度上和居民个体上分析在这这种制度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以及为什么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下的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要大于国家——单位保障制度下的影响。第五章是笔者针对第三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第四章提出的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原因,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主要结论:第一,国家——单位保障制度下,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第二,在国家——社会保障初期,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不大,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2005年的回归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显著。第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1)国家——单位保障制度时,对居民的福利无所不包,造成消费者对国家的过度依赖和他们的不理性消费;(2)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前的那种无所不包的保障制度被打破,居民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意识增加,城镇居民不敢消费;(3)现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居民已经适应了这个制度,开始理性和前瞻性的对待消费,而且随着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居民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居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创新之处:根据对社会保障和居民消费关系的文献综述,本文的研究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1)理论上:把社会保障因子引入生命周期理论,建立理论模型,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我国居民消费问题。(2)实证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证,所以本文利用上面的理论推导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看社会保障是否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印证生命周期理论在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正确性。(3)在得知实证分析的结论后,再分别对国家——社会保障建立初期和当前2005年的回归结果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中,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差异,并同现实中印证。结合实证分析和研究结论,提出两大政策建议:第一,应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中的覆盖率,努力在全国实现惠普式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分别从四个方面完善:(1)做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舆论导向工作,在个人意识上创造接受社会保障改革的基础。(2)从养老金,医疗,失业保险角度谈如何增强居民对未来好的预期,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3)通过立法来明晰主体各方的社会保障责任,增强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4)解决好社保基金不足问题,确保社保基金的良性循环。上面这几点建议也许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可能会有点幼稚,但笔者希望能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得到更多的好的建议,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的进一步增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 1.1.1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建立与发展
  • 1.1.2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建立和发展
  • 1.1.3 两种制度的对比
  • 1.2 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1.2.3 评价
  •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方法和结构
  • 1.3.1 本文研究问题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结构
  • 2. 基本模型的选用及构建
  • 2.1 基本模型的选用:生命周期理论
  • 2.2 基本模型的修正:养老金支出因子的引入
  • 2.3 基本模型的建立与证明
  • 2.3.1 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数理逻辑
  • 2.3.2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 3. 我国单位保障制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 3.1 单位保障制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行为的相关性
  • 3.1.1 单位保障制下的社会保障水平
  • 3.1.2 单位保障制度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 3.1.3 单位保障制度下两者相关性
  • 3.2 单位保障制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行为关系的计量分析
  • 3.2.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3.2.2 回归分析结果与检验
  • 3.3 单位保障制度下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
  • 3.3.1 制度原因
  • 3.3.2 居民个体行为原因
  • 4. 社会保障制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 4.1 社会保障制下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行为的相关性
  • 4.1.1 社会保障制下的社会保障水平
  • 4.1.2 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居民消费行为
  • 4.1.3 社会保障制度下两者的相关性
  • 4.2 社会保障制建立初期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分析
  • 4.2.1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 4.2.2 回归分析结果与检验
  • 4.3 在社会保障制下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原因
  • 4.3.1 制度原因
  • 4.3.2 居民个体行为原因
  • 5. 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提出基本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覆盖率
  • 5.2.2 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的消费信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基于保障制度变迁视角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