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化问题之一,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明确地提了出来,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的建构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谓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一个新阶段。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是在不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中,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从隐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之中到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从而成为显性的生态文明观的过程。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的精神、对发达国家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借鉴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的战略思考。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合作。生态马克思主义把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作为理论主题和宗旨,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消费主义、生态殖民主义等方面的批判中阐发自己的理论主张,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生态思想运用、挖掘的同时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和修正,特别是它无法超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这也注定了它批判的深刻性、理论的不彻底性和实践中的无法操作性的性格。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与生态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共同的理论主题,而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二者都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在相同的主题之下,二者在理论渊源、对生态危机实质的认识以及生态危机的克服途径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相比较,前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自觉推进,而后者则很难说具有马克思主义真精神,至少不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前者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高度真实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而后者则不具有这样的理论视野,因而有的时候和有的地方难免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扭曲演绎;前者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下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建设,而后者的生态社会主义设想虽然美好,但其实现的手段和方式却没能超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论析
  • 1.1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及含义
  • 1.2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的构成要素
  • 1.3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梳理与审视
  • 2.1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题
  • 2.1.1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
  • 2.1.2 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 2.1.3 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批判
  • 2.1.4 对生态殖民主义的批判
  • 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 2.2.1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 2.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 第3章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比较
  • 3.1 对同一个主题的共同关注
  • 3.1.1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醒察
  • 3.1.2 当代中国生态意识的觉醒
  • 3.1.3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批判
  • 3.2 与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关系
  • 3.2.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概述
  • 3.2.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
  • 3.2.3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认可和挖掘
  • 3.3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思想的两种不同解读
  • 3.3.1 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高度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
  • 3.3.2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解读及其局限性
  • 3.4 解决生态问题的两种不同制度框架
  • 3.4.1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本质
  • 3.4.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主张
  • 3.4.3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超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观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