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局部脑血流量研究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局部脑血流量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作为涵盖各种血管性因素所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概念,已逐步替代传统的血管性痴呆(VaD),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最为关注的莫过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作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阶段,如何正确地识别和诊断VCI-ND,无疑具有重大的预防意义。早期研究认为VCI-ND的神经心理学缺损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而记忆相对保留,但目前亦有很多研究报道VCI-ND是一个具有异质性的综合征,在临床表现、神经心理、转归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其神经心理缺损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区分亚型进一步研究。当前国内外对于VCI的亚型分类有不少研究,但对VCI-ND亚型分类研究还非常缺乏。目的:探讨VCI-ND的神经心理学特征,依据认知功能表现划分亚型,研究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缺损模式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从不同亚型的VCI-ND的临床、神经心理和rCBF表现,分析4种亚型的关系。方法:(1)经病史及影像学证实存在脑血管病变的研究对象116人(白质病变102人,急性脑梗塞后14人),分为认知正常组(n=25),VCI-ND组(n=73),VaD组(n=18),年龄50-80岁,教育程度均在初中毕业及以上。全部病例完成详细的神经心理测验,包括总体认识水平、记忆、语言、执行功能、空间、运用等各个认知领域。分析VCI-ND组不同认知领域损害的发生率。(2)白质病变组的VCI-ND病人(n=69),根据有否记忆损害划分为遗忘型和非遗忘型,再根据认知损害累及的领域数进一步划分,Ⅰ型:孤立的记忆障碍;Ⅱ型:包括记忆损害在内的多个认知领域损害;Ⅲ型:单一的非记忆损害;Ⅳ型:多个非记忆认知领域损害。比较四组在临床特征和认知方面的差异。(3)应用Xe-CT技术测定其中31例(Ⅰ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病人和来源于社区的10例正常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比较不同亚型的认知功能和血流量的关系。结果:(1)伴血管性因素的认知正常组(CN)、VCI-ND、VaD三组比较,在临床表现,记忆、空间、执行功能等认知方面的表现均有统计学差异。VaD组最差,CN组最好,VCI-ND介于两组之间。在记忆测验中,AVLT的敏感性优于LM和CFT,延迟回忆指标优于即刻回忆指标。在执行功能测验中,耗时数指标的敏感性远高于正确数指标。(2)作为一个整体,VCI-ND的认知领域损害是全面性、弥漫性的,涉及了所有认知领域,而非特异性认知领域损害。Ⅰ型(n=19)、Ⅲ型(n=16)为轻度VCI-ND,Ⅱ型(n=27)、Ⅳ型(n=7)为中度VCI-ND。记忆功能方面,Ⅰ型以情景记忆损害为主,Ⅱ型还有语义记忆损害。执行功能方面,Ⅲ型精神灵活性、信息处理速度方面存在损害,Ⅱ型、Ⅳ型除了以上损害外,概念形成、概括推理能力也有受损。(3) VCI-ND各亚型的血流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的趋势,有显著差异的是双侧颞叶、双侧侧脑室旁、左侧脑室后角、双侧尾状核、双侧丘脑9个部位。Ⅰ组和Ⅲ组的CBF下降比较局限,而Ⅱ组比较弥漫而且严重。结论:VCI-ND的认知损害涉及了所有领域。四种亚型中,Ⅰ型、Ⅲ型为轻度VCI-ND,Ⅱ型、Ⅳ型为中度VCI-ND。记忆功能的损害从情景记忆扩散至语义记忆。执行功能各成分的损害出现时间不同,精神灵活性、信息处理速度的损害出现在早期阶段,概念形成、概括推理能力的损害出现较晚。四组在rCBF上的差异支持了亚型分层的合理性。

论文目录

  • 常用神经心理测验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VCI-ND的总体特征和各认知领域损害的发生率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认知分型的四种VCI-ND的神经心理特征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认知分型的四种VCI-ND的局部脑血流量特征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局部脑血流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