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研究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过去,由于政治因素,中国与印尼的政治经济关系不太融洽。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与地位逐渐上升,特别是通过一些多边贸易合作组织,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CAFTA)等,为两国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从而使两国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当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时,印尼乃至于世界其他国家都可以通过与这个更开放的伙伴国家的合作而获得利益。此外,在2005年,中国与印尼签署了政府文件,确立了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这意味着两国的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巩固。经济合作是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双方达成共识,将努力实现两国贸易额在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的目标。 在这样的良好发展环境中,这个愿景是否能实现,就需要通过包含有趋势因素的预测工具(Forecasting Technique with Trend),结合现有的贸易历史数据来论证。依照若干预测方法如一元线性回归、线性趋势模型、指数增长曲线模型、二次趋势模型、二重指数平滑模型以及平均增长预测进行评估,并引用每个预测方法的MSD值来做比较,由最小的MSD值将被选为对两国未来五年的贸易额进行预测。 本文,研究了1993-2005年对出口额及进口额的发展趋势有主导作用的商品。首先,应用ABC分析法得出自1993年至2005年的前十大进出口商品。其次,根据此期间前十大商品处理与获得稳定性的商品。再次,对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进行结构分析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处理法(Stepwise Regression)建立出口与进口回归模型。然后,结合稳定性的出口以及进口商品,引用逐步回归分析处理法建立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回归模型,与此同时分析和考虑会影响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种类量,入世,互相投资以及东盟加中国自由贸易区。 结果显示,二重指数平滑模型(Double Exponential Smoothing)的MSD值是最小的,已设定的贸易目标还在预测的范围内。从出口商品得出十四种类稳定性商品,而从进口商品得出十九种类稳定性商品。石油原油,其他棕榈油以及一边或面制成连续形状非针叶木材商品成为出口回归模型的自变量,而其他钢铁结构体及部件,未锻轧精炼铅及新鲜苹果作为进口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两国的双边贸易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为石油原油,其他棕榈油以及一边或面制成连续形状非针叶木材商品加上东盟加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表格
  • 插图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的背景
  • 1.1.1 历史背景
  • 1.1.2 政治经济背景
  • 1.1.3 新崛起的中国在印尼经济中地位突显
  • 1.1.4 两国在进出口贸易上的共同目标
  • 1.2 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6 研究的局限性
  • 第2章 预测方法与文献回顾
  • 2.1 预测方法
  • 2.1.1 经济预测
  • 2.1.2 经济预测的分类
  • 2.1.2.1 按预测涉及的范围不同划分
  • 2.1.2.2 按预测的时间长短不同划分
  • 2.1.2.3 按预测方法的性质不同划分
  • 2.1.2.4 按预测的时态不同划分
  • 2.1.3 经济预测方法
  • 2.1.3.1 定性预测法
  • 2.1.3.2 定量预测法
  • 2.1.4 预测误差
  • 2.1.5 探究时间系列数据模式
  • 2.1.6 选择预测方法
  • 2.1.7 残差分析
  • 2.1.8 ABC分析法
  • 2.1.9 逐步回归分析法
  • 2.2 文献回顾
  • 2.2.1 中国的经济改革
  • 2.2.2 印度尼西亚经济与政策
  • 2.2.3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经济基本比较
  • 2.2.4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互补性
  • 2.2.5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预测
  • 2.2.6 中国入世对中国印尼双边贸易的影响
  • 2.2.7 印尼与中国的投资合作
  • 第3章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预测
  • 3.1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总额
  • 3.2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总额绘图
  • 3.3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总额预测
  • 3.3.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3.3.2 线性趋势模型
  • 3.3.3 指数增长曲线模型
  • 3.3.4 二次趋势模型
  • 3.3.5 二重指数平滑模型
  • 3.3.6 平均增长预测
  • 3.3.7 预测的平均误差平方比较
  • 第4章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
  • 4.1 印度尼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 4.1.1 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出口概况
  • 4.1.2 印度尼西亚对中国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1993-2005年)
  • 4.1.2.1 1993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2 1994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3 1995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4 1996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5 1997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6 1998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7 1999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8 2000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9 2001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10 2002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11 2003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12 2004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13 2005年度出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1.2.14 每年平均价值最高的出口商品
  • 4.1.3 印尼对中国的出口商品种类量描述(1993-2005年)
  • 4.1.4 中国对印尼外国直接投资与印尼对中国出口总额的相关研究
  • 4.1.5 印尼对中国出口的回归模型
  • 4.2 印度尼西亚从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
  • 4.2.1 印度尼西亚从中国进口概况
  • 4.2.2 印度尼西亚从中国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1993-2005年)
  • 4.2.2.1 1993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2 1994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3 1995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4 1996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5 1997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6 1998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7 1999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8 2000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9 2001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10 2002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11 2003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12 2004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13 2005年度进口的十大商品识别
  • 4.2.2.14 每年平均最高价值的进口商品
  • 4.2.3 印尼从中国的进口商品种类量描述(1993-2005年)
  • 4.2.4 印尼对中国外国直接投资与印尼从中国进口总额的相关研究
  • 4.2.5 进口回归模型
  • 4.3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总贸易总额回归模型
  • 4.4 贸易总额回归模型讨论
  • 4.5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差额
  • 第5章 结论
  • 参参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贸易总额模式的自相关检验
  • 附件二 贸易总额的基本假设检验
  • 附件三 印尼与中国贸易总额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 附件四 贸易总额预测结果
  • 附件五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贸易额表
  • 附件六 1993-2005年十大出口商品与排列
  • 附件七 出口变量检验
  • 附件八 出口商品的独立变量以及逐步回归结果
  • 附件九 出口回归模型的方差检验
  • 附件十 出口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检验
  • 附件十一 1993-2005年十大进口商品与排列
  • 附件十二 进口变量检验
  • 附件十三 进口商品的独立变量以及逐步回归结果
  • 附件十四 进口回归模型的方差检验
  • 附件十五 进口回归模型基本假设检验
  • 附件十六 贸易总额逐步回归结果
  • 附件十七 贸易总额回归模型的方差检验
  • 附件十八 贸易总额回归模型基本假设检验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双边贸易潜力研究[J]. 山西农经 2019(22)
    • [2].2020年1~5月中国与比利时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7)
    • [3].2020年1~7月中国与伊拉克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9)
    • [4].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01)
    • [5].中俄双边贸易中本币结算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 商业经济 2017(02)
    • [6].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双边贸易成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17(04)
    • [8].中澳双边贸易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 2017(32)
    • [9].我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06)
    • [1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成本研究[J]. 经济学家 2016(07)
    • [11].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成本的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2].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 价格月刊 2015(01)
    • [13].2020年1~5月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7)
    • [14].2020年1~4月中国与丹麦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6)
    • [15].2020年1~2月中国与摩尔多瓦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4)
    • [16].2020年1~2月中国与阿鲁巴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4)
    • [17].2020年1~6月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8)
    • [18].2020年1~4月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6)
    • [19].2020年1~4月中国与意大利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6)
    • [20].2020年1~6月中国与厄瓜多尔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8)
    • [21].2020年1~6月中国与阿根廷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8)
    • [22].2020年1~7月中国与拉脱维亚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9)
    • [23].2020年1~7月中国与立陶宛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9)
    • [24].2020年1~3月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5)
    • [25].2020年1~7月中国与以色列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09)
    • [26].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双边贸易合作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J]. 国际商务研究 2020(05)
    • [27].商务部:中国将积极推动多双边贸易[J]. 中国对外贸易 2016(12)
    • [28].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问题研究[J]. 商 2015(11)
    • [29].2020年1~8月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情况[J]. 中国海关 2020(10)
    • [30].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合作关系(1990~2012年)[J]. 东南亚纵横 2014(02)

    标签:;  ;  ;  ;  ;  ;  ;  ;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双边贸易发展趋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