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保存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研究

低温保存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研究

论文题目: 低温保存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李东玉

导师: 谷春久

关键词: 同种移植物,主动脉,免疫排斥反应

文献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前言为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物对宿主免疫状态的影响以及排异反应对血管移植物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低温保存的大鼠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和肺动脉异位移植模型的研究,探讨低温保存对同种血管移植物抗原性的影响,观察同种血管移植后宿主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移植物的病理改变。研究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同种血管移植的作用效果。方法1、采用液氮低温保存方法长期保存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低温保存对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内皮结构和组织完整性的影响。2、制作动物模型,将低温保存的SD大鼠的主动脉或肺动脉异位植入大鼠的腹主动脉,分组:主动脉移植组、肺动脉移植组、主动脉免疫治疗(CsA)组、对照组。在移植后1、2、3、4、5周收集移植动物血清标本,同时取出血管移植物。3、移植物切片常规HE染色,测定其增厚内膜与中层比值及移植物外膜单核细胞浸润数。免疫组化染色测量MHCⅡ阳性表达,淋巴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测定CD4+、CD8+百分率。应用酶联法测定血清中IL-2含量和TNF-α含量。结果电镜结果显示低温保存方法能够保存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内皮细胞的活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大鼠同种移植后1周出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膜增厚,并逐渐加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移植物外膜和中层,术后炎症细胞浸润数长时间维持在很高水平。移植后1-4周可见MHCⅡ显著阳性,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血清中IL-2和TNF-a含量明显增高,并在术后5周内维持很高水平,上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CsA治疗对移植物内膜增厚、淋巴细胞浸润、MHCⅡ表达、T淋巴细胞激活、IL-2和TNF-a含量增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主动脉与肺动脉同种移植在内膜增厚、淋巴细胞浸润、MHCⅡ表达、T淋巴细胞激活、IL-2和TNF-a含量增高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液氮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和肺动脉能保持其生物活性和组织结构完整性。二、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后有明确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均参与免疫排斥反应过程,慢性免疫排斥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三、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物的病理改变为内膜进行性增厚、中层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外膜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导致同种管道钙化和阻塞。四、低温保存同种异体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后在免疫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其移植后的钙化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五、环孢霉素A对同种异体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和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一、摘要

1. 中文论著摘要

2. 英文论著摘要

二、英文缩略语

三、论文

前言

论文一 大鼠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低温保存与内皮结构的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同种移植物的形态学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论文三 同种异体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五、参考文献

六、附录

1. 综述

2.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3. 致谢

4. 个人简介

发布时间: 2009-05-14

参考文献

  • [1].超极化心脏保存液对大鼠心脏单纯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D]. 高文波.第二军医大学2006
  • [2].新型升主动脉瘤填充型移植物的研制与实验研究[D]. 李振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 [3].可调式免缝合人造主动脉移植物的实验研究[D]. 王为.第二军医大学2006
  • [4].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远端再发破裂的生物力学研究[D]. 冯家烜.第二军医大学2014
  • [5].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体内重塑的相关研究[D]. 于绍斌.苏州大学2008
  • [6].动态灌注与静态保存对犬离体肺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D]. 孙相华.昆明医科大学2015
  • [7].不同固定方式及移植物对膝ACL重建术后骨道扩大的相关研究[D]. 白正武.山东大学2010
  • [8].三种不同体外肺灌注方式对犬离体肺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D]. 祝艳翠.昆明医科大学2017
  • [9].血管外膜平滑肌祖细胞在移植物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孙元.华中科技大学2015
  • [10].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系统、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在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李化.复旦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D]. 陈家军.华中科技大学2007
  • [2].深低温停循环后脑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D]. 潘旭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3].受者同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D]. 刘德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
  • [4].新西兰兔异体静脉间置移植模型的建立和4℃ UW液保存异体血管的实验研究[D]. 陶一峰.第二军医大学2009
  • [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及氨基胍的干预作用[D]. 王欣.中国医科大学2008
  • [6].内皮祖细胞(EPCs)对移植性动脉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兆华.复旦大学2009
  • [7].NF-κB核苷酸圈套技术制备imDC抗同种异基因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 赵志泓.苏州大学2009
  • [8].同种异体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钙化的研究[D]. 杨光.第四军医大学1996
  • [9].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HC基因表达与早期急性移植排斥的研究[D]. 李向东.山东大学2007
  • [10].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转基因对大鼠移植供肺保存和同种异体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 陈椿.福建医科大学2007

标签:;  ;  ;  

低温保存同种主动脉和肺动脉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